柏長衛 曾明勇 熊華山(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重慶 400700)
?
淺議CSAMT在重慶地熱勘查中的應用效果
柏長衛 曾明勇 熊華山
(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重慶 400700)
摘 要: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CSAMT)法具有探測深度大、抗干擾能力強和橫向分辨率高等特點,特別適用于探測地質構造、劃分熱儲界面。作者以實際勘探驗證成果為基礎,闡述了CSAMT法在重慶地熱勘探中的應用效果,并分享了一些實用經驗,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重慶;CSAMT;熱儲界面
重慶溫泉利用歷史悠久,區內天然溫泉點出露眾多,但由于其典型的背向斜構造特征,主要熱儲層的埋藏深度一般在2000m左右,這就造成常規物探方法難以利用。而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coustic magnetotelluric,簡稱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信噪比高、重復性好、易于解釋等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油氣藏、煤田、金屬礦、地熱勘探等方面。
自2009年以來,筆者運用V8系統的CSAMT法在重慶地區開展了大量地熱勘探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地質地熱特征
依據地熱資源劃分標準,重慶屬低溫地熱水,其溫度一般介于30℃~60℃。地熱鉆孔主要分布在背斜和向斜的轉折部位。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灰巖為主要熱儲層,中統雷口坡組為次要熱儲層;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為第一熱儲蓋層,侏羅系為第二熱儲蓋層,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為隔水巖層。
主要地層巖石電性特征統計見表1。
2 應用實例及效果評價
2.1應用實例
圖1為重慶北碚區澄江地熱ZK3井實測剖面,該井位于溫塘峽背斜西翼。圖中黑色虛線為物探推斷地層界面,各主要地層界面均較清楚連續,特別是須家河組的頂、底界面非常清楚,是判斷熱儲層深度的標志層,黃色虛線為實際鉆遇雷口坡組地層頂界面(須底),深度1566m,比推斷深度1585m少19m。建議孔位在D8號點附近,由于施工條件限制,實際孔位于D11號點。該孔出水深度1670m~1685m,出水段位于相對低阻異常(600Ω·m~800Ω·m),水量3000t/d,屬自流井。
2.2效果評價
筆者所在單位應用V8系統在重慶及周邊地區已完成三十多個溫泉勘探項目,經鉆探驗證的有21個,其中一個未出水,一個水量小于500m3/d,最大出水量大于4000m3/d。從驗證效果來看,CSAMT法對于劃分熱儲層界面(尤其是須家河與嘉陵江組界面)效果十分明顯,其深度誤差均在15%以內,大多數小于10%,可見其效果十分理想。

表1

圖1 澄江ZK3井推斷解釋剖面
3 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
CSAMT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較多,以下就部分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探討。
(1)剖面長度太短會造成解譯困難,因此應盡量覆蓋主要地層,最好到背斜軸部;點距不宜過大,過大會造成較薄地層不易分辨。
(2)當發射極布置在砂泥巖地區時,其AB距宜大于2km,位于灰巖地區時達到1.6km左右即可。
(3)AB極可以使用鋁板,埋設時應分散為2~4個坑,并在坑底鋪上加鹽水的糊狀泥土,踩實;必要時應預澆鹽水。若土層太薄,可從別處運土,并增加埋坑數量。
4 推薦孔位時應考慮異常的連通性,盡量避免高阻圈閉的低阻異常。
結論
(1)CSAMT對熱儲層與熱儲蓋層,特別是嘉陵江組與須家河組地層界面識別較清楚,在沒有次級褶皺的情況下,深度誤差較小。
(2)地熱含水層為低阻或相對低阻,電阻率范圍介于60Ω·m~5700Ω·m。
參考文獻
[1]何繼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M].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2]石昆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理論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1-35.
[3]湯井田,何繼善.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及其應用[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5.
[4]陳夢熊,王澤斌.中國地熱資源的基本特征與分布規律[J].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文集,1988,7(17):263-277.
[5]劉宏,劉東琴,楊倫凱,等.CSAMT勘探方法在尋找地熱中的應用[J].物探裝備,2002,12(02):129-131.
中圖分類號:P63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