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欣榮
湖北省浠水縣中醫醫院,湖北 浠水 43820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41例臨床觀察
付欣榮
湖北省浠水縣中醫醫院,湖北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觀察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82例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患者予以研究,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兩組均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射干麻黃湯治療;觀察組給予半夏瀉心湯治療,觀察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胃食管反流;支氣管哮喘;半夏瀉心湯加味
胃管反流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發燒心等癥狀,可進一步引發反流性食管炎,危害氣道、咽喉等食管附近組織[1]。支氣管哮喘和胃食管反流病有著一定的聯系,由胃食管反流病誘發或者加重的支氣管哮喘稱之為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筆者采用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患者予以研究,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胸骨后燒灼感、上腹部不適及反酸等癥狀,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治療方案》 標準[2]及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 (2008 年)標準[3]。對照組中女20例,男21例;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46.3±10.2),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1.5)年。觀察組中女19例,男22例;年齡19~69歲,平均年齡(47.3±10.1),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經胃鏡檢查確診;年齡16~70歲之間,能堅持服用中藥。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肝腎功能不全者;近三周內服用過相似胃腸道藥物者;配合度較低或臨床資料不全者。
1.3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解痙平喘、常規吸氧、化痰等常規西醫治療,嚴重者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藥品劑量及藥品種類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給予。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射干麻黃湯治療,組方:射干、紫菀各20g,麻黃、款冬花各15g,五味子、法半夏各10g,干姜、細辛各5g,大棗3枚,煎服,1劑分2次服用;觀察組給予半夏瀉心湯治療,組方:枳殼、海螵蛸各30g,黃芩、清半夏15g,黨參10g,黃連、干姜、炙甘草5g,大棗3枚,煎服,1劑分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療效、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情況。
1.5療效判定[3]治愈:患者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完全消失,癥候積分降低超過95%;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顯著好轉,癥候積分降低超過7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有所改善,癥候積分降低30-69%;無效:患者臨床癥狀與生命體征無變化,癥候積分降低少于30%。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4]: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不會對生活、工作產生影響;2分:癥狀顯著,會對生活、工作產生輕微影響;3分:癥狀嚴重,會對生活、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5]:分值在0~25分之間,分值越高,控制效果越好。

2結果
2.1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比較觀察組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胃食管反流指的是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中引發不適,主要癥狀包括反酸、燒心和上腹痛等。中醫學認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變部位是胃,支氣管哮喘主要病變部位是肺[6]。而胃、肺緊密聯系是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發病的重要所在。而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理是胃氣上逆,肺失肅降[7]。
射干麻黃湯中射干具有消炎、利咽清熱解毒的功效;麻黃具有宣肺氣、散風寒的功效;干姜具有抗炎、抗胃潰瘍、鎮痛的功效;五味子具有益氣、滋補、收斂脾氣的功效;大棗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8]。半夏瀉心湯記載于《傷寒雜病論》,具有寒熱平調、消痞散結、調和腸胃等功效,對肝胃郁熱癥治療效果顯著。觀察組給予半夏瀉心湯治療,其中清半夏具有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黃連、黃芩具有抗胃潰瘍、廣譜抗病原體的功效;黨參、炙甘草、大棗具有補中益氣、恢復脾胃功能、扶正祛邪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開胸的功效,眾藥配伍效果顯著,不僅可以改善胃腸功能,還可以調節胃腸動力與免疫功能[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7%,觀察組胃食管反流癥狀評分及支氣管哮喘控制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胃食管反流相關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富娟.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43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0,45(5):350.
[2]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3)[S].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8(4):221-222.
[3]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8,31(3):177-185.
[4] 許國銘,方裕強.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吟)試驗在胃食管返流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消化雜志,2002,22(1):7-10.
[5] 柯新橋.支氣管哮喘[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293-299.
[6] 吳東南.半夏瀉心湯加味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療效觀察[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3.
[7] 黃曉春,江均賢.支氣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80例臨床治療體會[J].河北醫學,2013,19(02):226-229.
[8]朱金慶.半夏瀉心湯結合西醫三聯療法治療Hp相關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10):329-330.
[9]常養民.半夏瀉心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68例療效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06(6):765-766.
(收稿日期:2015.12.07)
【中圖分類號】R562.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