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醫院針推三科,云南 大理 671000
?
莖乳孔藥物注射聯合局部注射無水乙醇治療面肌痙攣69例臨床觀察
王靜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醫院針推三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觀察莖乳孔藥物聯合無水乙醇注射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38例面肌痙攣患者,按照患者就診序號單雙數,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9例。對照組進行局部無水乙醇注射,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莖乳孔注射藥物。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和一年以內的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55%,明顯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8.41%;觀察組出院后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局部行無水乙醇注射聯合莖乳孔藥物注射治療面肌痙攣臨床療效顯著。
【關鍵詞】莖乳孔;無水乙醇;面肌痙攣;藥物注射
面肌痙攣是指單側面部肌肉群出現不規則收縮[1]。現階段該疾病發病機理不詳。面肌痙攣常見于老年人,部分中年、青年人也有發病。患者患病后,典型癥狀為面部不定時抽搐,主要是眼角、臉頰,也可發生整個面頰抽搐。臨床采取阻斷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進行對癥治療,治療周期很長且臨床效果不明顯,患者出院后復發率高。本文觀察了常規治療方案聯合莖乳孔藥物注射治療面部肌肉痙攣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針灸科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8例面肌痙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確診為面肌痙攣。診斷標準為[2]:單側面部肌肉陣發性、非自主、反復發作性抽搐,患者在精神緊張時會誘發或加重病情。在面部肌肉運動如用力閉眼時也會誘發痙攣發作,甚至麻醉和睡眠狀態下也會發作。影像學結果可排除顱內腫瘤壓迫等其他神經性疾病,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實驗按照患者來院就診時序號單雙數,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5.3±2.5)歲,病程6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4.8±1.2)年;對照組69例,男36例,女33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44.8±2.6)歲,病程5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5.1±1.0)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局部注射無水乙醇(批號:060325,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自制),患者仰臥、常規皮膚消毒、取太陽穴、四白穴、迎香穴和魚腰穴使用1%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再用1ml注射器局部注射無水乙醇0.1ml。每隔10天進行1次注射,3次為一個療程,共治療一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莖乳孔藥物注射,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常規皮膚消毒,于乳突前緣處垂直進針0.5cm,注射器回吸無血可注射藥物,具體藥物如下:1ml 2%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43020261,湖南泓春制藥有限公司)、1ml 0.5%地塞米松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0055,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1ml 0.05mg維生素B12注射液(國藥準字4325040H1,湖南泓春制藥有限公司)。以上藥物完成第1次注射后隔2天進行第2次注射,連續注射5次。無水乙醇的注射同對照組。
1.3療效評價①臨床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經治療面部肌肉痙攣癥狀顯著改善,沒有復發;有效:經治療面部肌肉痙攣癥狀有好轉,復發次數小于或等于1次;無效:經治療,面肌痙攣臨床癥狀未見改善,或患者病情惡化,面肌痙攣次數增加。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一年以內電話隨訪。統計治療后滿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復發率(各個時間段復發率不進行疊加計算)。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8.55%,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8.4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兩組復發情況比較觀察組出院后一年內總復發2例(2.90%),對照組出院后一年內總復發14例(20.29%),觀察組出院后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例(%)]
3討論
面部肌肉痙攣的發病機制還沒有統一結論,有研究者認為現代生活節奏過快、生活壓力增加、人們心理壓力增大、飲食不規律以及用眼過度等都是導致面部肌肉痙攣的高危因素,部分面部肌肉痙攣是在面部神經麻痹后期發生。面部肌肉痙攣可發生于單側臉頰或雙側臉頰、完全或不完全面部肌肉痙攣[4],患者表現為眼眶、臉頰、額頭等部位肌肉或肌群間斷性或連續性發生抽搐。患者發病后,影響外表美觀,嚴重者對正常工作、生活有嚴重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聯合治療方案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治療方法(P<0.05)。局部注射無水乙醇可一定程度上緩解面肌痙攣癥狀,但單用效果不明顯。莖乳孔注射藥物為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具有很強的神經阻滯作用和麻醉作用,經莖乳孔注射后,直接作用于面神經主干,有利于患者精神鎮靜、降低神經興奮程度。筆者用局部注射無水乙醇聯合莖乳孔藥物注射,有效控制了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神經變性,防止面神經過度興奮,將面部肌肉或肌肉群收縮減弱,明顯優于單純無水乙醇注射。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其他研究結果一致[5-7]。
綜上所述,臨床確診后,盡早、及時進行治療,應用局部注射無水乙醇聯合莖乳孔藥物注射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治療后一年內復發率低,治療期間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
參考文獻
[1]董志科. 莖乳孔注射地西泮配合 SGB 治療面肌痙攣的療效觀察[J]. 醫學信息, 2013,26 (11):114.
[2]李世亭,王旭輝.面肌痙攣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1,10(6):481-484.
[3]房守和. 外敷中藥治療顏面神經麻痹 38 例[J]. 中國民間療法, 2012, 20(11): 61.
[4] Dou,N.-N.,Hua,X.-M.,Zhong,J. et al.A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oexistent hemifacial spasm and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a huge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 case report[J].The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2014,25(3):907-910.
[5]李洪雁. 穴位封閉治療周圍性面癱 86 例療效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 2011, 15(28): 948-949.
[6]戴素芬. 綜合療法治療難治性面癱 32 例療效觀察[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醫學版, 2013, 27(2): 149-150.
[7] Ying,T.,Thirumala,P.,Chang,Y. et al.Empr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monitoring during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and its correlation to hearing loss[J].Acta Neurochirurgica,2014,156(3):571-575.
(收稿日期:2015.11.18)
【中圖分類號】R7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08-02
作者簡介:王靜(1978-),女,云南大理人,主治醫師,本科,主要從事中醫臨床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