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黃海燕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0
?
供應室無菌物品的質量監測情況及強化對策
張麗霞黃海燕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東惠州516000
【摘要】目的:為了探討供應室無菌物品的質量監測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強化對策。方法:對我院消毒供應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滅菌情況進行調查,對消毒供應室消毒質量進行評價,通過調查問卷了解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及設備的監測情況。結果:清潔區域的物體表面、空氣及醫護人員手衛生的無菌合格率分別為97.2%、100.0%、86.1%;醫護人員的手衛生消毒的規范程度、清洗工作流程的規范程度及管理工作規范的了解程度的合格率分別為90.0%、86.4%和84.0%;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BD試驗平均每1.0d進行1次,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生物監測間隔時間平均為7.0d。結論:實施有效的預防措施和監測方法,制定科學健全的消毒滅菌管理制度,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關鍵詞】供應室;無菌物品;質量監測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急需加強醫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供應室滅菌質量的高低與醫院感染情況的發生有直接關系,對醫療診斷、治療、護理及患者安危都有重要影響[1]。因此,消毒供應室已逐漸成為確保無菌物品質量的重要科室,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主要部門之一。為了探討本院供應室無菌物品的質量監測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強化對策,對我院消毒供應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滅菌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效果令人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消毒供應室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消毒滅菌情況進行調查,方法為每月三次隨機抽查清潔區域的物體表面、空氣及醫護人員手衛生的無菌情況,共36次;每周兩次隨機抽查清洗消毒的醫療器械,共96次。評價標準根據《消毒與滅菌效果和評價標準》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2]進行判斷。
1.2調查問卷表由抽查人員設計調查問卷表,內容包括:①專業知識水平:手衛生消毒的規范程度、清洗工作流程的規范程度及管理工作規范的了解程度。②監測情況:對滅菌器進行布維-狄克試驗(Bowie-Dictest,BD)試驗及生物監測頻率的情況。
1.3數據處理將調查表全部回收,使用Excel表格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
2.1對消毒供應室消毒質量的評價清潔區域的物體表面、空氣及醫護人員手衛生的無菌合格率分別為97.2%、100.0%、86.1%,具體見表1。

表1 對消毒供應室消毒質量的評價
2.2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情況醫護人員的手衛生消毒的規范程度、清洗工作流程的規范程度及管理工作規范的了解程度的合格率分別為90.0%、86.4%和84.0%,具體見表2。

表2 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情況
2.3BD試驗及生物監測頻率的情況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BD試驗平均每1.0d進行1次,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生物監測間隔時間平均為7.0d,具體見表3。

表3 BD試驗及生物監測頻率的情況
3討論
近年來,醫院的消毒滅菌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表明供應室消毒滅菌的監管對提高醫院整體消毒滅菌工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經過總結分析,供應室無菌物品的質量監測及管理方法有以下幾方面:
3.1組建質量監控小組質控小組由科室的責任護士長及經驗豐富的護士組成,分別擔任組長、質量監測員及消毒員。質控小組根據排班制每周、每月定期檢查,并做好檢查結果記錄。做到及時糾正發現的問題,并對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根據可能的誘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蹤整改效果,以確保消毒物品的質量。將總結的經驗教訓整理成冊,在科內進行宣傳,使所有工作人員能夠學習和貫徹標準[3]。
3.2專業技能培訓的強化貫徹實施崗前培訓制度:所有新上崗的工作人員必須進過崗前培訓,獲得合格證后才能上崗。派遣并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加院外舉辦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派人定期參加感染科或護理部組織的護理知識及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科室內部每月也要定期組織至少一次業務學習,形式可包括講課、小組討論等,內容可以來自書籍、網上等,以加強醫護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4]。強化質量教育及風險意識,讓醫護人員意識到自己責任重大,自覺遵守相關操作規范,配合防止醫院感染工作。
3.3流程管理的強化滅菌工作流程包括清洗、包裝、滅菌,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①清洗過程:對醫療器械的清洗是確保滅菌物品質量的重要步驟。將不合格器械全部進行更新,并大力推廣不銹鋼器械,引進利爾康牌的潤滑劑、多酶清洗液及除銹劑。清洗人員要熟練操作技能,工作嚴謹,認真執行清洗各操作步驟。按照酶洗、消毒、漂洗、潤滑的操作流程進行,完成后用烘干機烘干,再送到包裝區進行包裝。②包裝過程:須在兩人確認無誤的情況下才能包裝。包裝前應仔細檢查醫療器械的光亮度、清潔度及完好性,確認合格后才能包裝。
包裝外應注明物品名稱、消毒日期、使用期限、包裝者信息。③滅菌過程:滅菌是確保物品無菌的最重要工作。消毒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滅菌,落實滅菌效果的監測。嚴格記錄每鍋的滅菌日期、鍋次、溫度、壓力、滅菌時間及操作者,每天對每鍋均做一次化學監測,每周均做一次生物監測,保證工藝、化學、生物監測均合格后,所滅菌物品才可應用到臨床。
3.4完善醫療用品管理制度①供應室滅菌質量的監測制度:包外化學和物理監測不達標的滅菌物品禁止對外發放。對消毒滅菌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充分整改,直至合格。②供應室追蹤和召回制度:對滅菌過程相關的原因及因素進行記錄,并以檔案的形式保存,以便于以后問題追蹤。若發生物理監測、化學監測或生物監測不合格,醫護人員應立即召回上次監測合格且還未使用的醫療用品,重新進行處理,認真分析原因并整改,連續三次監測合格后才可對外發放[5]。
綜上所述,實施有效的預防措施和監測方法,制定科學健全的消毒滅菌管理制度,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參考文獻
[1]唐翠玲,力學慧.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2,14(10):56-58.
[2]周聰聰.消毒供應室無菌物品污染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12):91-92.
[3]張曉春,許樂.消毒供應室滅菌器配呈及效果監測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1,9(l):71-72.
[4]韓玲,徐丹.供應室消毒滅菌質量規范管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7):36.
[5]王波.加強供應室消毒滅菌質量管理控制原因感染[J].中國實用醫藥,2011,9(24):141-143.
(收稿日期:2015.12.08)
【中圖分類號】R1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4-01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