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志勇 高新國 任會君
?
從政協角度對接國家戰略——來自河北省政協“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報道
文/秦志勇高新國任會君
提要: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破解問題,必是一場“硬仗”。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千載難逢的國家戰略,河北省政協迎難而上,走出了一條協商民主創新之路。
從地圖上看,京津冀區域像一把火炬,鑲嵌在華北大地上。
這把火炬,承載著國家戰略,凝聚著中國智慧,積攢著東方力量。
“政協委員一定要對接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一定要發出光和熱。”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遞給記者一沓厚厚的材料。
這是一沓“滾燙”的材料,來自于省政協2015年度開展的“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截至2015年12月23日,共有450多人提交了560多份建議書,總計2200多條建議,編發了100期《專報》,包括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省長張慶偉在內的9位省委、省政府領導對其中23期《專報》作出25條批示。
省政協秘書長郭大建說:“‘獻一計’活動,從政協獨特的優勢和視角出發,對接國家戰略,激發了委員參政議政的熱情。”
激情點燃,征途開啟,智慧和力量正源源不斷地匯入進來。走進河北,走進京津冀,走進這個國家戰略,人民群眾正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雄心和膽略,書寫著全新的篇章。
王金洲從付志方主席辦公室領了任務出來,很興奮,也很急切。
這是2015年初的一天。王金洲是省政協常委,在8月份轉任河北省國資委副主任之前,他的職務是省政協財經委主任。
王金洲馬上把財經委副主任靳迎春、辦公室主任王晨等同志叫到一起:“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按照付志方主席的倡議,省政協將開展‘我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活動,由我們財經委和研究室負責組織落實。”
氣氛一下子熱起來。
毋庸置疑,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意義重大。大家預感:這個活動,撬動的面很廣,使用的手段很多,對政協工作而言是一次挑戰,需要委員總動員,需要智慧和膽量。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由一個省級政協來獻計三省市協同發展,甚至謀劃推動國家層面的重大戰略,從事權、職責、成果轉化等諸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障礙。
顧慮客觀存在,但比顧慮更重要的是導向。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工作的原則和導向。對接國家戰略,這個導向應該沒錯。那么,履職手段和方法可以不斷摸索和創新;同樣,政協工作有自身規律,建言獻策宜在黨委、政府決策之前,要快。
京津冀三地,唇齒相依,血肉相連。從漢語拼音上來讀,京、津、冀這三個漢字的聲母都是“j”,前兩個字母都是“ji”。且看這兩個字母能拼讀出哪些漢字,組成哪些詞語?
機,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河北面臨的最大機遇,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搶抓戰略機遇,增強繁榮和振興河北的信心。”——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說。
急,急需。“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集中攻堅、重點突破的關鍵階段,要把當前急需抓的、急需辦的、急需推的,一項項理清楚,一件件研究透。”——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說。
計,獻一計。“政協是參政議政的大舞臺,如果把道具、燈光、音響等設施都準備好,委員就是演員,他們一定能提供一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演出,而‘獻一計’活動就是一個大舞臺。”——河北省政協主席付志方說。
還有其他的拼讀。
級,世界級。京津冀地區,是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必須以世界級的眼光,自覺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模式,才能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之路。
集,集中。這一國家戰略,既是中央謀劃京津冀地區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京津冀三地探索合作30年智慧的集大成者,落實這一戰略,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集中力量辦大事,也需要各級政協集中力量議大事。
積,積極。積極,是心態,是行動,是成效。對接國家戰略,國家有關部門很積極主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很積極主動,各行各業也在以積極主動的心態行動起來,去爭取更積極的成效。
可見,舉辦“獻一計”活動恰逢其時。活動切口雖小,但內核厚重。能夠參與組織這項活動,省政協財經委的同志們振奮不已,研究室的同志亦然。
王冠軍,省政協常委、省政協研究室主任,到政協工作已逾廿載,名副其實的“老政協”。他說:“獻一計”活動,最大的特點是站位,最大的亮點是創新。它既是方式方法的創新,也是履職手段、履職內容的創新,還是履職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探索。
“圍繞戰略,建言戰術。”付志方認為,政協工作需要不斷創新。調查研究、召開會議、議政建言等是政協開展工作的常規形式,提案、建議案等是政協履職的重要抓手。這次的“獻一計”活動是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對開展協商民主形式的一次別具特色的創新。

2015年3月30日,省政協發出《倡議書》,下發《通知》,隨即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通過《內部明電》轉發了《通知》。這種發《通知》的方式也很有新意:前者覆蓋了全省政協系統,后者覆蓋了全省黨委、政府系統。除此以外,省政協還在門戶網站發布了《通知》,并設立了專用郵箱。
《通知》廣覆蓋,郵箱全開放,一場面向社會的“獻一計”活動在全省范圍內開展起來。
按照設計,活動在2015年全年開展;省政協設立“獻一計”活動辦公室;各參加單位確定專職人員作為聯絡員,負責活動聯絡工作;各單位、政協委員可就有關問題進行調研,并可以委員個人、聯名或以單位、組織等多種名義提出意見建議。
“有一段時間,意見建議很多,像天女散花一樣。”作為省政協機關唯一的民主黨派女干部,曹迎春被抽調為“獻一計”辦公室“專職臨時工”,她沒想到,那段時間郵箱常常爆滿。而這位前不久剛榮獲“全國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稱號的民建會員還唯恐不足,在忙于迎接外來“獻計”之余,也不忘圍繞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問題獻上兩計。
如何處理好這些意見建議?省政協研究室副巡視員歐陽東說:及時分類、梳理,找到“好點子”,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獻一計”專報》方式,報送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
經過百里挑一,5月12日,“獻一計”活動第一期《專報》“掛牌上桌”。“頭盤菜”好不好吃、受不受歡迎?
先來嘗嘗。這道“菜品”是由省政協常委、河北港口集團董事長邢錄珍“烹飪”的,料很足,也很開胃,主料是“加快港口資源整合,為承接北京產業轉移起到強勁有力的平臺支撐作用”。
后看評價。7月3日,河北省副省長、民建河北省委主委秦博勇批示給了省商務廳。12月4日,記者在河北省政府采訪了秦博勇,她點評說:“這篇《專報》抓住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多視角、多層次提出了許多‘好點子’,對于促進河北港口資源加快發展,進而加速京津冀港口資源融合發展具有重要借鑒作用。”
第1期《專報》得到了省領導的批示,這讓“獻一計”辦公室的同志們深受鼓舞。
但問題跳了出來。
建言質量問題——盡管收集的意見建議數量不少,但精品建議相對不多,不少建議缺乏戰略眼光,操作性不強。
答復機制問題——《專報》不同于提案,也不同于建議案,沒有完善的答復機制,或會挫傷了一些人的積極性。
成果轉化問題——按照活動設計,《專報》報送的是河北省有關領導,似乎難以對接京津兩市,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破解問題,必是一場“硬仗”。但面對這個千載難逢的國家戰略,河北省政協迎難而上,力爭有所作為。
站位于國家戰略,方能發出光和熱。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綱要》一落地,河北的豪情被瞬間點燃。
9月7日至9日,河北省委舉行中心組學習會。
趙克志書記在會上說:在這樣一個充滿機遇、可以大有作為的黃金時期,中央關注著我們,河北人民期待著我們,要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爭一流的使命感,甩開膀子大干一場,徹底打個翻身仗。
趙克志書記提及的“千載難逢”,關鍵是這個字——“逢”。
中央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饋贈給河北四個“第一次”——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納入國家戰略來謀劃;第一次把解決河北與京津發展落差問題上升到國家層面來部署;第一次明確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統制定了支持河北發展的政策措施。
機遇來了,等不起、慢不得,途徑是甩開膀子大干一場,目的是爭一流、徹底打個翻身仗。
同時,河北還面臨著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機遇:比如,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獲得冬奧會舉辦權;比如,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還比如,國家推動扶貧開發力度越來越大。
從機遇到現實之間,只有兩個字的距離——實干。
對于政協而言,實干,就是出實招。
面對這個寤寐求之的國家戰略,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有何妙招,12月2日和3日,記者在河北舉行了兩場集體采訪會——
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素君表示:京津冀地區要按照大城市群的要求統一規劃,逐漸實現同城化、一體化,建立統一、平等的市場機制。
省政協委員、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調研員劉秋祺建議:打破利益格局,邀請第三方(比如南方的)科研力量,來研究協同發展課題。
農工黨河北省委辦公室主任王建華提議:建立京津冀三地重大項目一體化平臺,在一個規則下議事,避免重復建設“打亂仗”。
民建會員、石家莊市政協委員高鐘庭認為:能否成立一個類似于亞投行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投資銀行?
這些建議,或來自工作,或來自生活,或從上向下,或從點到面。
這些建議,或已經融入到“獻一計”活動的“金點子”里,或正在融入,或將被吸納到當地“十三五”規劃布局中。
記者問石家莊市政協委員、河北飛天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秋水:你去過國外哪些都市圈?它們有什么特征?
李秋水答:去過倫敦和莫斯科都市圈,最大的特征是方便。
記者問石家莊市政協委員、市衛生監督局環境衛生監督處處長宋學:在京津冀都市圈生活方便嗎?
宋學答:有時不方便。她曾到北京某三甲醫院看過一次病,一直從早上排隊到中午1點才見到醫生。
記者追問:你夢想中京津冀都市圈的未來應該是什么樣的?
宋學答:這三個地方,猶如三個兄弟,血肉相連,親密無間。
順著宋委員的夢想,讓我們翻開“獻一計”活動的《專報》吧。
100期《專報》,拿在手里很沉,看一遍要很久。如果用三個詞來分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補齊河北短板+形成新的增長極;如果用兩個詞來分解——問題+目標;如果用一個詞來分解——發展。
如何讀懂“發展”這個詞?記者專程向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統戰部部長范照兵請教。
范照兵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是“發展”,關鍵是協同。既然是協同發展,就不是自家單打獨斗的孤立發展,而是京、津、冀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走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路子。這當中,加快河北發展是前提和基礎。只有盡快補齊河北這塊短板,才能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產業;也只有加快河北發展,平緩與京津的落差,才能更好發揮河北戰略縱深作用,促進三地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發展共贏。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且看《專報》是如何建言發展的?
創新發展——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省政協常委、民進河北省委副主委解觀安建議:要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設立科技創新中心;省政協常委、中國銀監會河北監管局原局長郭錦州建議:應發揮京津冀銀行業協會的作用,創新三地銀行貸款機制。
協調發展——促進區域有序發展,形成新的增長極。保定市政協委員張艷紅、遷安市政協委員田興民共同建議:加強與京津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盡快制定京津冀養老一體化發展規劃;省政協常委齊明亮建議:京津冀要著力打造協調統一的政務環境、服務環境、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
綠色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民盟河北省委建議:能否將“京北生態經濟特區”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省政協常委、省林業廳廳長王海洋建議:積極推動京津冀林業區域合作發展規劃,大力促進環京津冀綠化實現核心突破。
開放發展——這是一個開放的年代。曹妃甸是“一帶一路”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連接點,與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直達航線,如何進一步開放發展?民革河北省委建議:高站位研究謀劃,進一步確定發展目標;強調統籌協調,爭取各方支持;加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承載能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共享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民建河北省委建議推進京津冀通信一體化建設:不僅要在城市群中實行市話標準收費,而且其間的通信資源規劃、及時管理體制等都需要統一規劃;唐山市政協建議,應著力構建加強高校資源建設的資源共享、學分互認、合作與交流機制。
一說到這些成果,8月份履新省政協財經委主任的盧瑞卿如數家珍。他說,“獻一計”活動并非是權宜之計、一時之功,而是一條流淌政協智慧的河流,隨著工作的進展,可以把各種積極要素添加進來。
省政協副主席劉永瑞說,在這場體現效率與擔當的“大兵團”作戰的履職實踐中,各級政協組織搭建平臺,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盡情出演。這次演出季,既“練兵”,也“閱兵”,還舉行“實戰”,且戰果累累,為進一步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積累了豐富經驗。
成果轉化,成為“獻一計”活動的最后一段路。遠嗎?
6月初的石家莊,天氣格外熱,李同亮在辦公室里奮筆疾書。
他是省政協常委、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此刻,他在思考一個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三地融合發展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階段,很有必要加大干部對口交流力度,使之成為協同發展中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
現實呢?三地干部對口交流掛職渠道單一,流動單項,范圍局部,規模偏小。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干部交流專項規劃,相關政策亦不完善,還沒有形成共商共議、互動交流、協同共融的態勢。
他琢磨:應該通過“獻一計”活動,提醒有關部門審視這件事。
很快,他撰寫了一份題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應加大干部對口交流掛職力度》的建議;很快,建議被“獻一計”辦公室采納,編成了《專報》;很快,建議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梁田庚的批示采納并行動起來;也很快,京冀兩地互派百名干部掛職。
為了解這一建議成果轉化的過程,12月2日,記者在第三場采訪會上約訪到河北省委組織部干部一處處長張效春。
張效春說,“獻一計”活動是省政協一次“深思考”,很有見地。在省政協建議下,他們順利推動并完成了干部交流工作:河北為北京輸送了15名廳級干部、45名處級干部、28名科級干部和12名專業技術人員;北京為河北輸送了10名廳級干部、78名處級干部和12名專業技術人員。
他提供了一份材料,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河北干部人才推進京冀合作的成果:有人推進了近500億的投資項目,有人推進了一些區域合作,還有人推動了一些活動的開展。
“最近,我們還協商完成了與天津之間的干部交流掛職工作,雙方互派了20名干部。”張效春笑了,而同在現場的省商務廳協同辦副處長董印玲也笑了。
在《專報》中,往往會有多名委員關注同一話題。比如,省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青建議承接好首都商貿物流基地;石家莊市政協也建議承接好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
這些建議和省商務廳的考慮不謀而合。
董印玲說:2015年10月,備受社會關注的區域性批發市場——河北高碑店新發地市場正式啟動。這個項目,標志著首個北京農批產業疏解項目在河北落地。
這個項目意義有多大呢?預計當年可實現年交易額300億元,直接帶動就業崗位3萬個,間接帶動就業崗位8萬個,能疏解北京商戶6000余戶、相關從業人員5萬人,當年可減少80萬輛車次進京。等到一、二、三期全部開業后,能疏解相關行業的在京人口30萬-50萬,每年減少1000萬輛車次進京。
董印玲笑起來很甜,在場的每一個人也會心地笑了。
而省交通廳綜合規劃處白洋帶來的一個好消息,也令人高興。
7月15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楊崇勇在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閆登仁撰寫的《關于暢通京張高速公路的建議》上批示。交通廳領導高度重視政協意見,立即研究分析,并組織人員到現場調研,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京藏高速京張段擁堵問題已基本解決,而經與北京有關部門協商,現在京新高速正在抓緊改造,不久也將變得更加通暢。
“獻一計”活動中,還有很多好消息——
民建河北省委提交的《推動京津冀水資源健康發展的建議》,得到副省長張杰輝的批示。省環保廳副廳長殷廣平說,感謝政協的建議,省環保廳將著力推動水資源合理配置,做好水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并和京津兩市簽訂合作協議。
省政協委員馬勝祥提交的《關于把京津金融資本優勢變成河北投資融資優勢的建議》,得到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楊崇勇的批示。省金融辦副巡視員王錦安說,結合政協建議,省金融辦正在加強京津冀金融服務創新合作,比如與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簽署了京冀金融合作協議,還和天津市金融局簽訂了《處置非法集資長效工作機制的協議》等。
有兩份《專報》批轉給了省發改委,分涉服務業發展和新機場建設。省發改委黨組成員、河北省北京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賈樂堂說,這兩份建議和省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為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撐。
看來,只要路子對,點子妙,成果轉化會一路綠燈。
還有一種力量在奔騰!
從中央到全國政協,從國家職能部門到京津冀三地,從專家學者到人民群眾,都在關注、參與、落實著這項國家戰略。
在采訪中,歐陽東特意為記者整理了一份清單,這是2015年度1-11月份京津冀三地政府之間簽署的合作協議,內容囊括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方面面。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堅持立足省情和京津冀視野相統籌,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這是“獻一計”活動精心打磨的4把“金鑰匙”,打開了一道道難解之鎖。
這次履職實踐,有什么經驗或啟示?
范照兵說:“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個大戰略。大戰略需要大智慧,大作為需要大平臺。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政協委員視野開闊、聯系廣泛,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智慧和力量源泉。事實證明,‘獻一計’活動有效搭建了建言平臺、拓寬了協商渠道,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奉獻了許多‘好點子’‘大智慧’,展現了人民政協和政協委員的嶄新作為。”
秦博勇說:“‘獻一計’這種協商民主的方式非常有效,不僅緊密結合了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高站位、寬視野確定了協商主題,而且切合實際、切合要害,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
莫道春來早,處處花枝俏。
對接國家戰略,河北省政協走出了一條協商民主創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