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樂灤
?
樂亭大鼓一代宗師靳文然
文/唐樂灤
靳文然(1912~1964),河北灤南縣倴城鎮靳營村人,原名靳成彬。樂亭大鼓表演藝術家。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河北省曲藝家協會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唐山市文聯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唐山市曲藝實驗隊隊長、唐山市曲藝團團長,唐山市第一至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河北省政協委員。
樂亭大鼓是我國北方地區頗有代表性的曲藝鼓書和鼓曲形式,廣泛流傳于冀東、京、津及東北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演出時由一人自擊鼓板站立說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樂器伴奏。樂亭大鼓相傳1850年前后由溫榮創立于河北樂亭縣,曾與評劇、唐山皮影并稱冀東民間藝術的“三枝花”。樂亭大鼓流傳廣泛,有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文化底蘊,2006年樂亭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樂亭大鼓誕生160多年來,出現了幾代名家,靳文然便是其中一位,他堪稱樂亭大鼓的一代宗師。
知道靳文然的名字,是在1965年。當年7月,筆者大學畢業后,分配到設在天津的河北省戲曲研究室工作,當時的“河北省戲劇家協會河北分會”“中國音樂家協會河北分會”和河北省曲藝工作室的建制不在省文聯,而是設在省戲曲研究室,曲藝工作室的幾位專家經常說到靳文然,并撰寫過靳文然的許多藝術資料。此時筆者才知道樂亭大鼓名家靳文然。只是,他在此前一年已去世,當年看到的樂亭大鼓演出,都是他的傳人獻藝,如蕭云霞等,至今印象很深。

靳文然
靳文然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家中僅有四畝薄沙地,僅種地難以生活,其父靳巨瑞以營绱輔助生計。
因家庭生活困苦,靳文然只讀二年私塾即輟學,隨父學绱鞋手藝。靳巨瑞平生好樂,與樂亭大鼓藝人丁佩城(韻清)、戚用武(字宗周,灤南縣戚莊人)等交情甚厚。丁、戚到奔城一帶演出,多宿靳家。靳文然耳濡目染,受到影響,也酷愛樂亭大鼓,常借機學藝,先后學會十余個曲段。丁佩城又傳授給他中篇鼓詞《滿漢斗》。后來,靳文然常到鄰村“票唱”習練。
1938年,靳家鞋鋪倒閉,26歲的靳文然遂下海說書,在冀東一帶有了影響。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就又拜師戚宗周,繼續深造。三年出師,他藝事精進。丁佩城將自己的得意琴師賀連起介紹給靳文然,二人合作使靳受益匪淺。
賀連起是當時樂亭大鼓弦師中的佼佼者,曾有“王寶合、賀連起,灤縣兩把金交椅”(指弦師技藝)之說。靳與賀搭檔行藝期間,互相切磋,探索唱腔板式的巧用和技藝,改革創新。他二人彈唱相得益彰,為“靳派”藝術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此間,他們專程拜訪求教于樂亭大鼓名宿齊禎。齊禎對靳文然的表演給予指點,使其演唱藝術進一步提高,并傳授給他《拷紅》、《捉拿花蝴蝶》等書目。在多年的從藝生涯中,靳文然創造了節奏明快、聲情并茂的樂亭大鼓“靳派”藝術。
黨的文藝工作,歷來有為黨的革命斗爭和中心工作服務的光榮傳統,曲藝自然也不例外。
作為時年已是32歲的樂亭大鼓名家靳文然,在抗戰決勝階段的1944年,他到灤縣抗日游擊區演出,并與高榮遠合作。高榮遠也是灤南縣人,樂亭大鼓名家,與賀連起是盟兄弟,后曾執教于遼寧省藝校。高榮遠和靳文然合作時,靳文然演唱了高榮遠創作并為之伴奏的《火燒鐘家灘》《與民復仇》和自編的《罵蔣鵬飛》等宣傳抗日鋤奸的新曲目,在抗日戰場產生了廣泛影響。抗戰中的演出,使他開始認識到文藝在戰爭年代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重要作用。

樂亭大鼓樂器
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靳文然進入唐山市,他在萬順書館演唱反映解放戰爭的中篇及一批傳統書段。他的演唱鼓動性強,唱腔優美,唱法與眾不同,深受群眾喜愛。
1948年唐山解放,這是靳文然藝術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積極追求政治上的進步和藝術上的進取,讓藝術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此間,他眾望所歸地擔任了唐山市曲藝實驗隊隊長、唐山市曲藝團團長,并多次到治河工地、工廠、農村、部隊為工農兵演唱,向工農兵學習,讓文藝配合黨的工作和任務,發揮積極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年,1950年國家發行勝利公債時,靳文然及時創作和演出了《勝利公債》,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時任市長李一夫為此親筆題贈條幅:“人民藝人靳文然,你用文藝形式將政策清楚地交代給群眾,這是你的成功,也是你今后的方向。”在此期間,他編演的《事故小傳》《探母》《運糧路上敘家常》《糞狀元》《聽窗根》等反映工農兵生活的曲目,走進工廠、礦山、農村、部隊,不僅起到了宣傳鼓動作用,還反映了樂亭大鼓演唱新曲藝進入成熟完美的新階段,有的曲目已成為傳世之作。
業界公認,靳文然為樂亭大鼓藝術,為曲藝事業盡心竭力,受到觀眾歡迎和社會尊重。所以,自1950年起,他獲得了許多榮譽,擔任了許多社會職務,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勞動模范,1960年出席河北省文教群英會。曾當選為唐山市第一屆至第五屆人民代表,河北省曲協籌委會副主任,1963年出席全國文代會并當選為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他是第一、二、三屆河北省政協委員。
靳文然創建的樂亭大鼓“靳派”藝術,節奏輕盈明快,行腔流暢,韻味醇厚,優美動聽。他以深厚的底蘊,駕馭多種題材、不同風格的曲段,演唱得酣暢淋漓,體現出其特有的藝術風格。他的演唱,凡聽過的人都會知道,那真是豪壯處如瀑布直瀉,壯人肝膽;委婉處如涓涓細流,沁人心脾;凄切處聲情動人,催人淚下;含蓄處深蘊哲理,耐人尋味;風趣處亦莊亦謔,令人解頤。他的演唱注重發音吐字,依字行腔,達到字正腔圓、滿腔滿調。其唱腔的運用,既尊重先輩先人的傳授,又不墨守成規。每個唱段都是依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典型環境,循情循理地通過聲腔描述,在聽眾思維中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塑造活靈活現的人物,使演員與聽眾產生共鳴。這些藝術特色,從他的代表作《拷紅》《雙鎖山》《樊金定罵城》《貂蟬進帳》《長坂坡》《藍橋會》《天水關》《雙玉葬花》等中可見一斑。
靳文然的演唱藝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全國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新聞出版界也青睞有加。他演唱的《拷紅》,1953年即被東北音專(現沈陽音樂學院)選為公共課教材。他演唱的《雙鎖山》,1954年由中國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在全國發行。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將《拷紅》《事故小傳》《天山關》錄音向全國播放,并聘請他為特邀文藝演播員。1961年,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編著的《民族音樂概論》的有關章節,對靳文然的演唱有評述,并附《雙鎖山》曲例。該書于1964年出版,作為學院教材。他所演唱的膾炙人口的現代曲目,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被制成錄音帶,至今仍暢銷不衰,為后人留下了可貴的資料。斯人雖已去,音韻卻長存。
“靳派”藝術傳人濟濟,較聞名的如賈幼然、高小然、劉少然、高瑞峰、蕭云霞、趙鳳蘭等。再傳弟子有灤南縣何建春。著名樂亭大鼓演員張云霞曾與靳文然同臺演出,受其熏陶及指教。一些后起之秀,如灤南縣葛兆猛等,均宗靳派唱法。還有灤南縣曲藝工作者劉志山、趙恩潮等,多年從事靳派藝術研究,對“靳派”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現在的樂亭大鼓藝術雖然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但由于黨和政府的重視,靳文然的傳人和再傳人,依然活躍在城鄉舞臺上,并在傳承中創新發展。近年,筆者就曾在電視熒屏上,欣賞過集體演唱的樂亭大鼓節目:幾位年輕女演員,身著紅色旗袍,一字排開,演唱反映當代新生活的曲目,那風姿,那聲韻,完全是“靳派”風格,令人神迷。

紀念靳文然百年誕辰樂亭大鼓演唱會
“燕趙史話”之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