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達州 635000)
?
石橋鎮水稻種植業情況淺析
張雪梅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四川 達州 635000)
摘要:水稻是石橋鎮主要栽培糧食作物,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糧食來源。近些年隨著社會發展,石橋鎮水稻生產出現許多問題,特別是水利設施欠缺、勞動力短缺、機械化難、土壤情況惡化等諸多問題,本文將針對石橋鎮水稻種植產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望能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促進石橋鎮水稻種植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石橋鎮;水稻;種植業
水稻是石橋鎮主要栽培糧食作物,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糧食來源,水稻種植業的情況直接影響著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時關系到群眾工作的和諧穩定。石橋鎮地處四川省達州市東北部,全縣海拔高約309~812m,2014年底轄區內有居委會4個,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222個,居民小組4個,總戶數9318,其中農業人口戶數8929,總人口32631人,其中農業人口31210人。轄區內耕地面積1690hm2,其中稻田面積1215hm2,旱地面積468.7hm2。目前石橋鎮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約1200hm2以上,再生稻蓄留面積約333.3hm2以上,其中有收面積約200hm2。產量方面頭季稻平均單產約823.5kg/667m2,而再生稻平均單產約235.32kg/667m2。近些年,石橋鎮水稻種植業發展較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新品種推廣和優良栽培措施發揮了較好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連續出現生產面積遂年減少。經過調查了解,水稻生產現狀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勞動力短缺、優質稻低價、銷路難尋、機械化難、新技術難以推廣等諸多問題,需要針對石橋鎮水稻種植產業存在的情況進行深刻剖析,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實現水稻恢復性生產措施,促進水稻種植業健康發展。
1石橋鎮水稻生產存在主要問題
1.1水利設施基礎脆弱
石橋鎮現有堰塘98口,滿足灌面154.3hm2,其中蓄水不正常的有51口,占總堰塘數52%。因近年來降水分布不均,使可蓄水堰塘水源無法保證,出現部分堰塘開春后干涸。加之近年洪災頻發,2015年6月25日夏季特大洪災造成大量水稻淹沒數十小時,致使水稻莖稈枯死,幼穗腐爛,小花壞死,大部分絕收,
1.2農業勞動力嚴重缺乏
隨著近些年社會發展,石橋鎮青壯年勞動力外流情況嚴重,實際從事水稻生產的主要勞動力多以留守婦女和老年人為主。2010年石橋鎮勞動力5339人,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力3080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216人,占農業勞動力的7%;婦女1238人,占農業勞動力的40%;未成年人311人,占農業勞動力的10%;老齡勞動力1315人,占農業勞動力的43%。經調查,一個30多戶130余人的村社,在家僅5戶,人口僅14人,實際種莊稼的僅3戶,個別田地撂荒達10年。農業勞動力嚴重缺乏,尤以像水稻種植業這樣勞動力需求量大的農業生產影響尤為突出。
1.3農業機械化程度低
在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水稻生產機械化程度將很大程度上影響種植面積。
現石橋鎮耕田犁地大多使用人力和畜力,每天僅可翻耕稻田800~1000m2,通常經過2~3次翻耕才能蓄水;要等降雨搶水栽秧,常誤農時。全鎮抽水機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村社,但利用率不高。在收獲機械中,小型收割機、機動脫粒機、人力脫粒機全部運轉只能保證部分水稻面積按時脫粒,其它為手工脫粒,無法滿足水稻收獲季節性農活。
1.4稻田土壤理化性狀惡化
近些年石橋鎮水稻種植面積逐漸減少,但化肥用量基本不變。據調查現有耕種稻田中連續10年未使用有機肥農戶55%,連續15年未使用有機肥農戶36%。多數農戶認為有機肥肥效低、用量大,施用后見效慢,沒有化肥方便快捷。化肥是以尿素和碳酸氫銨等氮素化肥為主,連續施用數年后土地理化性質惡化。主要表現是土壤緩沖力弱,養分釋放慢,化肥對土壤造成破壞難以修復。
2水稻恢復性生產對策思考
2.1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
搞好堰塘、水庫管理與維護,充分利用降雨儲水,引水入堰塘,力爭旱澇保收。抓好公路及生產便道的建設,減少肩挑背磨,提高百姓種糧積極性。
2.2增強農業生產保障
勞動力外流主要原因為農產品價值低,農業生產收益無法保障等,這導致大量勞動力外流尋求更大收益。若推動土地扭轉,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充分發揮風險承擔的保障作用,使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農民收益有所保障,將解決農業生產者對于自然災害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放心大膽地搞生產。這將有利于青壯年勞動力回歸農業生產,進一步改變農業從業人口比例失調問題。
2.3推進農業機械化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將有效解決勞動力不足,生產成本高等農業生產突出矛盾。應推進規范高效的農機購置補貼力度,根據農時促進技術人員開展有序的農機使用推廣活動,幫助農戶了解農機,學習使用農機,讓他們看到農業生產機械化帶來的好處,這將幫助農業機械走進農戶,切實幫助農業生產。
2.4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
稻田施肥要以有機肥做基礎,使化肥與有機肥相結合,氮磷鉀合理匹配,有條件的村社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不同的水稻品種和土壤肥力定產定肥,并注意硅、鋅等微量元素的用量,為水稻的生產提供良好的養分基礎。
總之,要實現可持續性水稻生產,需要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指導相結合,逐一解決目前面臨的水利設施欠缺、勞動力短缺、機械化程度低、土壤肥力下降等諸多實際問題,才能有效推動石橋鎮水稻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