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蓮
(四川省宜賓市農業局,四川 宜賓 644000)
?
四川推廣再生高粱栽培的幾點建議
張紅蓮
(四川省宜賓市農業局,四川 宜賓 644000)
摘要:本文在調研四川推廣再生高粱栽培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川助推再生高粱栽培的建議。
關鍵詞:四川;再生高粱; 栽培;推廣
再生高粱栽培是指在正季高粱成熟收獲后,利用高粱莖節上的休眠芽萌發強的特性,再生產一季高粱的栽培。種植再生高粱可以實現種植一季收獲兩季,既具有節約生產成本,又能增加經濟收益,成為近年來四川高粱種植區域重點推廣的一項農業新技術。為了總結推廣再生高粱新技術的成功經驗,讓更多農技人員分享其成果。筆者通過走訪了解多地再生高粱的推廣種植情況,并結合自身的推廣體會,就如何成功推廣高粱再生栽培技術提出建議,供各地農技推廣服務者參考。
1現今推廣再生高粱種植的基本情況
1.1推廣再生高粱栽培初見成效
據各地農業部門統計資料顯示,現種植再生高粱成效顯著,如宜賓2013年在釀酒專用高粱示范基地成功推廣再生高粱栽培2133.33hm2,有收面積達1555.33hm2,頭季高粱平均474.2kg/667m2,最高522.42kg/667m2;再生高粱平均247.7kg/667m2,最高321.4kg/667m2,總產值達0.98億元以上;2014年成功推廣再生高粱2333.33hm2,有收面積達2133.33hm2。頭季高粱平均436.3kg/667m2,再生高粱平均285.4kg/667m2,兩季高粱平均721.7kg/667m2的成效。
1.2試行再生高粱種植者的積極性高
由于再生高粱栽培可以實現種一季收獲兩季,既節約生產成本,又增加經濟收益。因此,各地農業部門高度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在許多高粱主產區均建有再生高粱示范基地,給試行種植再生高粱者創造了一個可觀摹學習的活樣板,大大激發了種植者的興趣性和積極性。
1.3盲目種植
由于再生高粱種植者的積極性高,看了“活樣板”后,盲目試種,在試行種植過程中存在以下誤區:一是認為凡是種植高粱地區均可進行再生高粱種植,結果導致一些不適宜發展再生高粱種植地區的失敗,給生產造成損失;二認為不論種植什么高粱品種均可進行再生高粱栽培,結果是花了投資,卻不見什么成效;三是認為再生高粱種植就是在收獲正季后進行適當管理既可進行成功,結果未給再生高粱生長創造足夠的適宜生長時間,有些導致再生高粱未成熟氣溫就下降到不適宜生長了,結果收成很少或無收。
2推廣再生高粱栽培存在的問題
2.1推廣技術服務不到位
在以經濟為杠桿的經濟社會,由于從事農業推廣服務存在苦、累、臟等原因,愿意在此行業中從事推廣服務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少。四川很多地方,一般一個鄉鎮只有2~3個農技人員,因而對許多剛開始推廣種植的區域,對種植農戶需求咨詢指導服務的時候,難于得不到較好的推廣指導服務。多數種植者只有憑經驗自行種植,種植技術不規范,難于獲得較理想的推廣效果,導致一些地方種植戶試種一次效果不好,就不愿再種植,大大阻礙了再生高粱種植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2.2難于統一進行病蟲害防治
由于現農村種植高粱,有許多地方仍屬單家獨戶,在種植高粱較集中的成片區域范圍內,遇異常天氣和異常病蟲害發生的時候,難于組織協調農戶采取統一的病蟲防治行動,極時控制病情,造成減產,甚至無收。如2014年在許多再生高粱種植區,由于天氣和品種原因,導致再生高粱炭疽病大量發生,造成大面積減產。
2.3經濟效益難體現
現種植再生高粱除了一些承包商大面積種植,產生了較好經濟效益外,更多的單家獨戶種植者,由于未得到較好的技術指導服務,種植管理技術不規范,再加上種植量小,遇異常天氣和異常病蟲害發生,經濟效益更是不盡如人意,大大挫傷了種植農戶的積極性。
3推廣再生高粱栽培的建議
3.1調研是否具備推廣種植再生高粱的應具備的條件
這是推廣再生高粱栽培的首要任務,種植再生高粱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一是四川種植區域需在海拔高度為 600m以下,才能滿足再生高粱整個生產期的需求,在海拔高于600m以上的地方,因難保證再生高粱后期生長所需的溫度條件,影響高粱的開花結實;二是種植品種的萌芽力要強,因為再生高粱需借助高粱的再生萌芽力萌發長成新的植株。現推廣的雜交高粱品種一般再生力較強,生育期較短,適宜再生栽培;三是是否具備適當提早正季高粱的種植技術,如提早育苗和培育壯苗,以利早栽早長,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確保正季高粱收獲后,有足夠的時間滿足再生高粱生長的溫度需求。一般情況下,四川在7月中旬前后收后的春播雜交高粱,一般都能進行再生栽培。因此,要推廣再生高粱栽培,在推廣前一定要調研推廣區域是否具備推廣的3個條件,以確保推廣成功的最基本條件,避免推廣種植的盲目性。
3.2在推廣種植區域建立示范推廣基地
建立示范推廣基地是目前農村推廣新技術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因此,推廣部門在推廣種植區域內,應在交通方便,種植較集中的地方,建立示范推廣基地,為當地種植農戶提供“活樣板”,方便當地農戶參觀效仿和集中組織開展培訓和咨詢服務。既滿足廣大種植農戶對技術服務的需求,又提高農技人員推廣工作的工作效率,緩解農技推廣人員過少,不能較好滿足需求的現實問題。
3.3組織參觀和開展培訓、咨詢服務
組織參觀和開展培訓、咨詢是推廣新技術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確保推廣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但組織參觀和開展培訓、咨詢是根據種植農戶可接受的特點,即先看、后學、再做,一次不宜看過多等特點,在生產的每一主要關鍵環節開始進行前,均組織參觀培訓,方便種植農戶正確掌握使用規范技術。
3.4培養推廣種植能手
在推廣人員不足,而種植再生高粱者又需現場指導的情況下,農業部門各服務站的推廣技術人員應在各區域有目的對喜好種植高粱的年青能力進行重點培養,讓他先掌握種植再生高粱的規范技術,通過他的種植,讓他成為周邊種植者的現場帶動者與指導技術者,既帶動其周邊的種植者進行種植,又解決農技推廣人員暫時不足,種植戶又需現場指導的問題。
3.5扶持成立再生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
在培養推廣種植能手的基礎上,要成功推廣再生高粱種植,還需通過農技推廣部門的扶持在一個區域成立再生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借此平臺將單家獨戶的種植戶集中起來,采用“合作社+農戶”的辦法,方便應對市場、異常天氣和異常病蟲害組織協調,解決再生高粱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3.6編寫形象、直觀、淺顯易懂的宣傳冊
為確保種植農戶牢固掌握再生高粱栽培技術,應充分考慮種植農戶的具體情況,將再生高粱規范性技術編寫成如下形象、直觀、淺顯易懂、圖文并茂的宣傳冊。
參考文獻:
[1]丁國祥.趙甘霖.何希德.高粱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盧慶善.高粱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3] 丁國祥.趙甘霖.高粱研究論文匯編[M].瀘州:四川省農業科學院.
[4]王福海.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6-1-16
作者簡介:張紅蓮(1964-),女,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