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春風開始呼呼吹,不少人感覺眼睛干癢紅腫、鼻子流涕不止、耳朵嗡嗡鳴叫、咽喉腫痛難忍、口腔潰瘍反復發作,這“五官鬧春”雖不是大病,可仍愁壞了不少人。
耳——治耳鳴重視“第一次”效應
產生耳鳴的原因有很多,除少數器質性病變或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導致的之外,心理因素占了大部分。來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聽力中心主任鄭蕓治療的大部分耳鳴患者就是這種,做了很多檢查,吃了很多藥物,找不到病因,也看不到效果,焦慮反而加重了耳鳴,這種惡性循環讓他們痛苦不堪。
“除了給患者做些必要的純音測聽、聲導抗、耳聲發射檢查之外,最重要的是對患者進行‘話療。”她提出治療耳鳴其實有一個“第一次”效應,即耳鳴對人的影響是否嚴重,與第一次發生耳鳴時的應對心態密切相關。你當它是天使,就將生活在天堂;你當它是魔鬼,就將生活在地獄。患者把耳鳴當朋友,而不再是敵人,耳鳴就好了一大半了!
治療耳鳴的重要原則是“不把它當回事”。她接診過一個很優雅的老年女患者,性格開朗,“耳鳴”多年不自知,以為是外界自然的聲音,因此一直與“耳鳴”和平共處。一年前,當朋友告知她常年聽見的聲音是耳鳴時,她就開始了與耳鳴斗爭到底的艱苦長征路,痛苦不堪。
鄭蕓提醒,耳鳴患者千萬不要輕信小廣告小偏方,建議去綜合醫院的耳鼻喉科掛號咨詢。
眼——癢了冷敷干了熱敷
剛過完年,眼睛就紅紅的了,開始時一只眼,接著是兩只眼,奇癢,忍不住就想去揉揉,非常難受。春季多半是春季卡他性結膜炎(VKC),多是20歲以下,特別是兒童多發,且男性多,常侵犯雙眼。
這種眼病一般找不到確切的過敏原,主要癥狀有奇癢、畏光,還有異物感、流淚等,照鏡子時能看到眼睛紅紅的,有些人是翻開上眼瞼,結膜里就像鋪了大小不一的粉鵝卵石路面一般,還有些人更明顯了,在角膜邊緣可見到充血、膠樣隆起或色素沉著,充血呈扇形。患者可用冷敷來緩解癥狀。備碎冰塊約一小碗,裝進保鮮袋,不要裝滿,約2/3袋,排除空氣后封口,用的時候將冰塊弄松散,包個濕毛巾放眼睛上冷敷約15~20分鐘,每天多次。癥狀很重,冷敷不好用的時候,可以適當點色甘酸鈉滴眼液、皮質炎固醇眼藥等,每天3~4次。
對于這種眼病(過敏性結膜炎還會伴有過敏性鼻炎、皮疹等全身過敏癥狀,春季結膜炎只是眼睛局部出現免疫反應),往往中藥治療具有明顯療效。如果自己是老病號,不妨每天泡杯菊花和枸杞來長期當茶飲。
另一種春天常見眼病就是干眼癥。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患有干眼癥的約有一億人群。要看自己是不是干眼癥,對應一下是不是有這四大癥狀:干澀感、異物感、疲勞感、畏光感。中醫藥治療干眼癥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建議再輔以熱敷,用熱毛巾覆蓋于雙眼,同時閉上眼睛,每天1至2次,每次熱敷約10~15分鐘,可擴張血管,增加眼部血液循環。可這也只是緩解,要避免,還得從平時生活上做調節,要戒“視頻癮”,看一會要休息一下。
緩解眼干其實有個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常眨眼睛,眨眼可以緩解眼睛不適,眨眼次數少了,血管神經調節紊亂,角膜就會變得干燥不堪、結膜充血。最好別“摸黑”工作,可以打開日光燈,緩解屏幕光線對眼睛的集中照射。如果眼睛經常感覺比較干,建議在桌邊放置茶水,增加濕度。
鼻——吃烏梅也能給過敏的鼻子減壓
春天一到,如果打噴嚏流鼻涕,吃多少感冒藥也不管事,也沒有渾身酸痛、頭痛等癥狀,且打噴嚏流鼻涕是爆發驟停的,就要警惕是否為過敏性鼻炎了。過敏性鼻炎患者多是過敏原刺激發作,以花粉癥居多,此類患者出行應戴口罩。
吃零食也可以給過敏的鼻子減壓,烏梅就是個好選擇。烏梅養陰,有很好的收斂補益效果,同時可以抗過敏。過敏性鼻炎大都與氣虛、肺脾虛有關,可以適當吃些玉屏風制劑,同時吃些山藥薏米粥,補肺健脾。
喉——“鬧嗓子”多是替罪羊
春季,門診里30%~40%都是“鬧嗓子”的人,大部分都是咽部過敏,跟過敏性鼻炎或感冒有關。咽喉成了其它疾病的“替罪羊”。過敏性鼻炎患者,鼻子不通暢,就會用嘴巴呼吸,而春天的粉塵、風沙,同樣會讓嗓子過敏。鼻炎患者鼻涕倒流的癥狀也會引發咽部不適。此時,醫生會給患者加開些抗過敏藥物。天氣漸暖,因過敏性鼻炎“鬧嗓子”的人會越來越多,出門戴口罩、避開草木是明智的選擇。
節日舟車勞頓,抵抗力下降,也會“鬧嗓子”。醫院里大部分“鬧嗓子”的患者是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多人感冒都是“嗓子先起來(干癢腫痛等)”,繼而出現流涕、頭疼、發燒等癥狀。如果癥狀較重,出現發熱等,可以查血常規等,看是細菌性感染,還是病毒性感染,再對癥治療,不要盲目服用抗生素。“鬧嗓子”應先去耳鼻喉科就診。
口——潰瘍了掛口腔黏膜科
口腔潰瘍不是什么大問題,可疼起來真要命,潰瘍還會反復出現。如果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就要去醫院就診了。去綜合醫院,找口腔內科就行;去口腔醫院,找口腔黏膜科更對癥。還可在醫生的建議下,去消化內科看看。頻發口腔潰瘍與胃潰瘍、消化道潰瘍有關,可做胃鏡排查。
口腔潰瘍的自我護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涂抹法,直接作用在口腔潰瘍表面。可以將生大蒜貼片貼在潰瘍處來止疼,也可以將維生素B2粉末涂抹在潰瘍處促進愈合,或者就是涂抹一些蜂蜜。早晚都用淡鹽水來漱口,能起到消炎作用。
節日期間大吃大喝、生活不規律、熬夜、疲勞等原因,都容易導致體內脾胃濕熱,引發口腔潰瘍。除了直接涂抹藥物外,吃綠豆水煮荷包蛋,也能幫助緩解病情。
如果潰瘍只是身體免疫力低下所致,可以嘗試中醫調理。對成年人來說,可采用板藍根、地丁、蒲公英、玄參、生甘草各10克煮水喝,煮后含漱一會兒再慢慢咽下。如果有口腔潰瘍,同時還有便秘,可以在以上方子里添加生大黃3~6克。
如果是老人多發口腔潰瘍,可以用生黃芪10~15克,玄參10克、山藥15克、丹皮10克、竹葉6克、甘草6克煮水喝。如果家中有蟲草,再加入兩條蟲草,效果最好。而壓力大、心火重的白領們,可用梔子10克、連翹15克、竹葉10克、麥冬10克、生甘草6克煮水喝。但如果體虛怕冷臉白,口腔潰瘍泛白的話,前面的藥方就不合適了。可以服用金匱腎氣丸。口腔潰瘍還伴有咽干、腰酸、手足心熱,可選用枸菊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