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畢不了業的大學生
從安徽省廣播電臺退休后,閑不住的柳錦賢加入了安徽省新聞界企業界聯合會,做“會報”的責任編輯。看到別人用傻瓜相機拍的照片也能發表,她不由得心癢癢的:“我為什么不可以試一試呢?”于是,她報了安徽省老年大學攝影班。
一轉眼,22年過去了,柳錦賢還在讀老年大學,因為“每年知識都會更新”,她戲稱自己是“畢不了業的大學生”。
從拿著老膠片機不敢按快門,到嫻熟地使用數碼相機,柳錦賢漸漸不滿足于單純地拍攝,她還要掌握PS技術,對照片進行拼接、調色等處理,并進行適當的修飾,讓自己的圖片變得美美噠;她還要投稿,用電郵、QQ、微信……電腦知識匱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于是柳錦賢改報電腦圖片制作班(初級),決心要跟上時代。
柳錦賢一直把“上學”當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光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回家還要復習,消化知識,不懂的問題,下節課帶去請教老師。
孫女也成了她的“老師”。一開始柳錦賢不會用微信,就請孫女幫自己發照片。使喚的次數多了,本身工作很忙的孫女開始有意見,柳錦賢便說:“你教會我發,我以后就不用打攪你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她準備了一個小本本,把孫女說的步驟一步一步寫下來,再照著反復練習,很快就能用微信發圖片、視頻聊天了。
行行攝攝,感動在路上
為了拍到滿意的片子,22年來,柳錦賢的足跡踏遍全國,新疆、云南、山西、臺灣……后來還走出國門,去了韓國、西歐、北歐等地。
2015年,柳錦賢準備去北歐,和以往一樣,她照例攜帶了專業相機、長焦鏡頭、三腳架……陪她同去的二女兒建議:“媽,你帶個卡片機就行了,我們以玩為主。”柳錦賢一聽不樂意了:“要是這樣的話我就不去北歐了!我出去就是想拍到精彩的片子,卡片機像素不高,品質差,拍的有什么意義呢?”女兒只好妥協。
攝影為柳錦賢打開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光影世界,作品頻頻發表與獲獎給了她巨大的成就感,邊走邊攝的過程中她也收獲了無數精彩與感動。
一次柳錦賢在報紙上看到,合肥市廬江路有個古稀老人很孝順自己103歲的老母親,就帶著相機找上門去,跟母子倆聊得很投緣,成為好朋友,并為他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生活畫面。后來她逢年過節都會帶著禮物去看望這母子倆,聊天時得知老太太愛吃兒子做的手搟面,就請兒子做手搟面,自己來拍攝。這張《百歲老母愛吃手搟面》真實而生動地詮釋了“孝道”兩個字,在國家、省級比賽中多次獲大獎。
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張
我問柳錦賢老人:“你覺得自己最滿意的照片是哪一張?”
她沉吟了一下,答:“去年去北歐,有一張片子我當時特別喜歡,是斯德哥爾摩的風光,有一只海鷗在天上飛。可是現在看看,又覺得沒什么——以前的很多獲獎作品,現在看也不覺得怎么樣了。”
“您的意思是,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張嘍?”
“可以這么說。”她笑著回答,“現在對我來說,優秀獎已沒有吸引力了。要拍,我就拍最好的圖片;要拿獎,我的目標是前三名!”
生命不息,追求無止境,讓我們祝愿柳錦賢老人實現心中的夢想,用相機留住更多更美好的時光!
如果您想了解柳錦賢老人更多的故事,看到更多她拍攝的美圖,請掃描二維碼關注“老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