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元劍經》為元末明初劍客畢坤(字云龍)所撰,是一本詳細地論述劍法功法道理及其修煉過程的武學專著。就經譜而言,它乃傳統手戰之道中的一項系統而又完美的工程。文中所述皆著作者經親身實踐、證驗,并由文字筆錄總結而成。全文以“序、戒律、外篇、內篇、結文"組成,布局龐大、結構完整、格局清晰、本末分明,且行文流暢、文筆曼妙、描述詳細,為道家修煉的典籍。
一、渾元小解
夫渾者,含也。元者,玄也。其中有法含勢、勢含招、招含力、力含身、身含步、步含地、手含劍、劍含脅、脅含肩、肩含肘、肘含腕、腕含手之妙,非渾而何?
身、手、法、眼、步、勢、招、足、脛、膝、胯、肋、肩、胸、背、掌、指,皆各有其玄。玄玄相應,生生無窮,非元而何?
約之渾元之說,乃有不期而至之神機,不慮而得之法勢,不思而至之妙招,不演而當之法力。手手虛實相兼,步步奇偶相濟;高低、前后、左右、上下,隨心向往,有非人力所能致者也。
二、劍學指要
夫劍者,見也。見機而作也。機者,樞也。樞者,腕手活動之謂也。豫之樞者,而能防其機,致勝之由也。由者,根由。知其由來,能彌其源、塞其流者,焉有不勝之理乎。
劍法之妙,妙難盡言。劍分先天與后天。先天之劍,靈活自然。敵劍未動,而我先知之,一目了然,便可應變通權。彼進我退,彼后我先,彼低我高,彼左我右,彼直我橫,彼提我伏,列此數端,可以類明。倘他來得快活,我退速伏退守,乘虛再攻其不備,彼必忙中失色。此敗以伏勝之法,亦一破十二連宮之法。乃后天之劍,機在于肩,為發轉之源;樞在腕,為曲直上下左右應用之官。明此,可謂為青白眼哉!
三、氣貫周身法
夫氣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氣之上貫也。氣生丹田,入于兩腎間,降于涌泉,此氣之下貫也。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勢如行云水流,無停無滯,瞬息存養,動靜清輕而靈。入手神妙,可以進退如意,形無定門,非斜非橫,忽高忽蹲。功夫到此,可謂通真。
四、精神氣血解
夫氣足耐寒,血足耐暑,神足耐饑,精足力綿。氣猶水也,唯真陽以御之,則蒸然流遍大千;血猶油也,唯真陽以化之,則渣質凈而胎元生;神即心之主宰、人之主人翁也,逢火煅之則光凝,遇水潤之則體靈;精即髓液,遇火則融注,逢水則清明。總而言之,四美也。
氣、神,火也;精、血,水也。水陰中之陽,火陽中之陰。陰潛于陽,陽伏于陰。陰陽結合,一元復昌。泥丸為神舍,玄牝為神谷,涌泉為火眼,氣海為火元,白虎為氣殼,尾閭為氣路,方寸為水宅,周身脈絡為水渠,舌本為甘泉。精血者,氣之化,神亦從之。精舍即生死尸也,神胎所結之區,而真息生焉。若能常常昭覺,則四美日益。至于能斬開內外之殼者,乃神之良知,氣之良能也。悉御之以靜,則水火升降、溫潤之驗日甚一日也。
神足力勇無息,悉發于先天之自然。氣足則九萬六千毛孔生胎,精足則皮膚如乳兒,血足則肌嫩彩澤無皺紋也。
五、劍訣提綱
八勢者,奇、正、背、向、鈕、跨、起、伏。
八法者,隙、幾、猝、轉、剛、柔、纏、繼。
八形者,象乎龍神之變化、獅骨之清健、魚躍之自然、蝶舞之翩遷、鶴立之超峭、猿躍之靈穩、鹿奔之迅速、貓伏之窈窕。
三門者,上、中、下,又分前后、左右,共分三四一十二門也。
詩云:
招勢八勢別三門,仔細推來仔細尋。
莫把神機看輕了,務須功力體精神。
六、練眼
靈活平直寸分清,團威準猝急開明。舒和驕慢休形色,誑詐隨流注宰精。
靈者,審視有先之明,知其未發之招,悉其將發之意。
活者,不呆不癡,如水澄月朗,則目中不至疏誤。
平者,眼光平出,不偏不滯,如露含珠,一片天機,目無停礙也。
直者,上視眉間,中視齊項,下視齊帶,此為三關。上關勝負之機,強弱邪正、善惡奸詐之所從出,招所由變。欲左者虛其右,欲上者虛其下,約之前后、進退、起伏、攻守、剛弱、奇正皆如之,蓋人通病,能融化者乃入妙矣。中關看其橫斜、曲直、鈕跨、腰腿、動止、手肘、起伏之樞。下關看其引誑之變、跳躍之機也。故三關當熟看清明,方為妥也。
寸者,乃酌其神勢器與身之靈否,當用分、寸、毫、厘四者之力,使用何等力量制他為得宜也。
分者,是二人對手要分清明來去門路、身法熟靈、神光熟強,以及遲速詐誘皆宜洞悉,以為應變之權也。
清者,眼光清白,忌昏散。非素有靜工,安得知如是也。
團者,精神凝聚,輾轉如心。精定神穩,則應猝出乎自然,如處無事、無怯則神圓,無輕則防密,無傲則氣平,無形則變速也。
威者,神足嚴而可畏,光能射人,神能御亂,使人無隙可乘也。
準者,視斯明,不迷當局。故身劍皆完,始得其妙也。
猝者,二目含光,血氣之勇皆歸空化也。
急者,目光閃急,如線穿空,劍貫重甲,清利而直銳也。
開者,是對面先看他是某門技能,當用何法制他也。
明者,明來由,悉地勢詳情之忌。取其性偏,或驕之,怒之,驚之,疑之,嚇之,以取其猝忙失機也。抑或以所喜順擊之,皆可也。
舒者,臨陣不屈也。
和者,和容悅色,內隱明鑒,外無貪心也。
驕者,在我無常形,能使敵人易生驕矜之氣,便可隨其驕以取勝也。
慢者,在我以無形示之,彼疏慢之心遂起,再隨所慢以擊之也。
休者,神光照徹,上下、左右、前后不息也。
形者,臨陣不改常形,不因亂而神搖也。
誑者,引其入境,以計勝也。
詐者,防己之害,察彼之病。若詐之,伊坦然,切勿妄動也。反是者,可取也。更有詐這假動者,形勢雖動,而神意安舒,此等必三詐之,虛實自見也。
隨者,隨其神背向變化之機也。
流者,目圓朗無缺欠者也。工夫到此,則另有一番氣象。人見之可畏,而不可測,不避而不敢凌也。
注者,神光普照,遐邇不遺也。
宰者,視有準處,身不輕動也。
精者,乃夙習功深,精華結聚,久則目光遠注不疲而耐久也。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