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月霞+達軍
摘 要:應用SCP框架對新疆畜牧產業組織進行分析發現,新疆畜牧業市場結構不完善,集中度低,市場行為不適應畜牧業發展要求,生態環境效益差。鑒于此,重點從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三個方面,提出優化新疆畜牧產業組織的建議。
關鍵詞:SCP范式;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
中圖分類號:F326.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7-0028-02
一、問題的提出
新疆是一個牧業大省,畜牧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對新疆整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近年來,新疆畜牧業發展整體態勢良好,基本實現供需平衡,但也面臨諸多問題,如總量偏低,價格偏高,綜合生產能力低;生產方式落后保守,產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這都充分說明新疆畜牧業市場績效水平低。SCP范式認為,市場結構決定市場的競爭狀態,進而影響市場行為,最后影響市場績效。新疆畜牧業較低的市場績效水平說明該區畜牧產業市場結構存在問題,導致生產者行為出現缺陷,進而導致畜牧產業市場績效水平低。當然,影響畜牧業發展的因素較多,本文擬采用產業組織理論中的SCP范式,對新疆畜牧產業結構、行為、績效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期促進新疆畜牧業的合理發展。
二、新疆畜牧產業發展現狀
新疆天然草場遼闊,具有發展畜牧業的優勢,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新疆鄉村人口為11 213 136人,其中有13.07%的人從事畜牧業,從事畜牧業人口達到1 465 214人。從事畜牧業戶數達到366 916戶,占鄉村戶數13.58%。2000年新疆肉產量為90萬噸,2012年達到134.23萬噸,相比2000年增長1.49倍;2000年新疆奶產量為78.23萬噸,2012年達到136.62萬噸,相比2000年增長1.75倍;2000年新疆禽蛋產量為18.53萬噸,2012年達到25.89萬噸,相比2000年增長1.39倍;牲畜出欄頭數2000年為2 455.99萬頭,2012年達到3 737.3萬頭,相比2000年增長1.32倍。整體可以看出畜牧業發展較快,總產值加速增長,到2012年底新疆畜牧業總產值達到4 853 719萬元,相較于2000年來看,增長4.24倍。從2000—2012年,新疆肉、奶、禽蛋和總產值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整體增速較為緩慢。
三、新疆畜牧產業組織現狀分析
(一)市場結構分析
1.市場集中度低 。2012年,全新疆約有13%的人口從事畜牧業養殖工作,從事奶牛生產的農牧戶達到10萬余戶,存欄量達到238萬頭,畜牧業養殖戶多是游牧民族親自對牲畜進行養殖和管理,生產方式傳統落后,資源不能形成共享,沒有形成專業化和產業化養殖,畜牧業市場集中度低。
2.產品差異化不明顯。新疆畜牧業主要是養殖牛羊、豬、禽類,養殖戶采取不同的養殖模式,其產品質量以及銷售都有較大的差別。家庭散戶,游牧民族養殖多是靠自身繁衍維持養殖,而“農戶+公司”以及專業合作社他們主要通過統一的貨源獲得養殖品種,在品質以及抗病能力方面都非常有保障。在產品目標客戶群中,家庭散戶主要負責農村市場以及自身的需求,大規模、標準化的專業合作社及其他組織主要負責城市市場以及其他地區。
3.進入退出壁壘低。養殖規模影響畜牧業進出壁壘,養殖規模越大,代表其組織化程度越高,對品種的選擇、養殖環境及技術、銷售環節的物流及價格等要求越高。家庭散戶基本都靠自身多年養殖經驗從事畜牧業,投入少規模小,進出壁壘很低。采取加入公司或者成立專業養殖合作社的農戶,需采取一定的市場標準,資金投入高規模大,在經營過程中能夠得到過專業人士的技術和經營指導,養殖環境和產品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其進出壁壘相對較高。
(二)市場行為分析
1.市價變化明顯。因為新疆本土宗教信仰和消費習慣等原因,在新疆居民消費結構中,畜產品的消費具有一定的剛性需求和不可替代性。雖然主要畜產品牛羊肉市場價格持續上漲,但牛、羊肉消費量并沒有下降,每個養殖戶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市場價格對普通養殖戶影響不大,即使出現季節性波動,散戶也基本上可以接受。加入公司或合作組織的農戶因產品質量、技術等投入多,產品的收購價相對要高,市場價格對其影響較大。新疆畜牧類產品價格跳躍性大,價格競爭明顯,不管是農戶還是專業合作社,如何降低其成本是影響銷售的重要因素。
2.不同的組織形式存欄數量有明顯差異。采取不同組織形式的農戶其存欄數量有明顯不同。“公司+ 農戶”型或加入專業合作組織的,對市價比較敏感,而且相應的組織一般會提供保護價,即使存在收購價低于市價,但迫于合同、信譽等的影響,存欄數量不會有大的波動。而散戶則不同,其價格敏感性更高,因其養殖數量少,在市價變動無序時,考慮到自身利益,他們會及時調整規模。這也充分說明如不加快規模化、技術化養殖,提升產品質量,低水平的競爭會阻礙新疆畜牧業的發展。
3.技術投入不足,創新能力較弱。長期以來新疆畜牧業采用“靠天養畜”粗放經營的生產方式,隨著人們對畜產品需求的增加,暴露出很多諸如發展余地小、經濟效益差、社會公用事業發展困難等問題。加之農牧民受教育程度低,創新意識淡薄,科技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牧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市場績效分析
1.畜牧業在新疆經濟中的地位。2006—2012年新疆畜牧業總產值逐年增高,由2006年的1 890 700萬元增至2012年的4 853 719萬元,增長率為157%,明顯高于全國同期125%的增長率。從畜牧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來看,新疆畜牧業總值占一產比重在35%~46%之間,低于全國的50%~60%,說明新疆畜牧業發展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新疆畜牧業占地區GDP比重在6.21%~7.61%之間,略高于全國的5.21%~
6.51%,說明新疆畜牧業對整體經濟發展的貢獻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畜牧業對新疆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2.環境效益有待改善。畜禽業規模化養殖產生的大量糞尿、二氧化碳及腸道氣體會帶來大量的碳排放。新疆就低碳畜牧業這一問題也出臺了相應的循環經濟扶持政策,以便引導養殖戶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家庭散戶、“公司+農戶”以及專業合作社形式的養殖戶只有少部分具有專業的清洗消毒設備、污水處理等相關設備。
3.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抵御災害能力低。新疆天然草原面積遼闊,天然草地面積占牧草地總量的99%以上,而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所占比例不足1%。近年來,受自然氣候條件變化和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以及傳統養殖等因素的影響,新疆的天然草場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沙化、草地生產力下降、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新疆畜牧業的發展。可以看到,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已成為制約新疆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優化新疆畜牧產業組織的對策建議
(一)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市場集中度
政府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現有養殖散戶資源,提高養殖戶的集中度,與養殖戶、合作組織、企業進行聯合,努力實現農戶養殖的規模化、集中化、產業化經營。還應對市場進行細分,按需提供產品,根據各地不同資源條件以及經營方式的情況,走適合本地實際養殖路線。
(二)加強對市場行為的監管,切實推進相關體系建設,為畜牧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政府要加強監管,制定適當的政策法規,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部門之間合作交流,對畜產品的生產、流通進行實時監管,逐漸提高各類畜產品的市場準入度。其次,加大對畜牧業金融信貸和保險的支持力度,減少牧民和合作社的經營風險。最后,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升養殖技能和經營技巧。
(三)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完善自身體制,適應市場需求
政府應對具有一定開發能力,并能組織加工銷售、開展服務的國有、集體、私營企業及個體戶給予鼓勵和支持,通過法律和政策引導傳統企業朝著多元化、規范化方向逐步發展,培育和發展新的龍頭企業,同時也對現有畜牧相關企業進行資產改造和重組,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合作社是今后農牧民發展的一個重點,要進一步提高廣大農牧民特別是農村基層干部對合作社的認識,借鑒一些優勢企業的發展模式,為他們提供經營養殖培訓,提高合作社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應良,田麗.基于SCP范式的畜牧產業組織優化研究——以重慶市黔江區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1,(4).
[2] ?白萍,龔新蜀.基于SCP范式的新疆農業產業組織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6).
[3] ?唐志良.農業產業組織創新與我國農業的發展[J].經濟師,2004,(1).
[4] ?傅元海.基于制度視角的我國農業產業組織研究[J].北方經濟,2007,(9).
[5] ?呂廣宇.畜牧產業組織與企業行為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6] ?張紹麗.我國農業產業組織的主要模式與績效分析[J].新東方,2006,(6).
[7] ?鄭新偉.低碳經濟下新疆生態畜牧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3,(3).
[8] ?王云,吳青龍,等.基于SCP范式的山西焦化產業組織分析[J].經濟問題,2014,(11).
[責任編輯 ?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