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蕓華
(四川省新津縣中醫醫院眼科,四川 新津 611430)
駐景丸加減方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38例
徐蕓華
(四川省新津縣中醫醫院眼科,四川 新津 611430)
目的:觀察駐景丸加減方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38例采用駐景丸加減方治療,20天為一療程,分別于1個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視力及眼底情況。結果: 1個療程總有效率93.3%,第2個療程總有效率97.8%。結論:駐景丸加減方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療效確切。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駐景丸加減方;治療觀察
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是一種散發的和自限性的眼病。本病好發于健康男性,女性較少,可單眼亦可雙眼受累,發病年齡多在25~50歲[1]。主要臨床表現為視力模糊,眼前有一固定的陰影遮擋,視物變形等,外眼檢查正常,眼底可見黃斑區有一圓形反光輪,中心凹暗紅,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病變區常有白色或黃白色點狀滲出物。我科用駐景丸加減方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療效滿意,報道如上。
共38例(45眼),均為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患者。男33例39眼,女5例6眼,年齡27~55歲,平均42.5歲,病程1天~6個月。主要以視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擋感為主訴,視力下降0.15~0.6,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底可見黃斑區圓形反光輪,黃斑色暗紅,略隆起,中心凹光反射不可見。Amsler方格檢查陽性。部分行血管熒光造影檢查(FFA)可見黃斑部有1個或數個熒光素滲漏點。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眼科診斷》[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十二五”規劃教材《中醫眼科學》[3]。
給予駐景丸加減方治療。藥用楮實子12g,五味子10g,菟絲子15g,枸杞子12g,熟地15g,車前子10g,當歸12g,生三七粉3g(沖服),茺蔚子10g,川芎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劑,日3次。黃斑區水腫明顯加茯苓﹑澤瀉﹑薏苡仁﹑萆薢﹑芡實等以健脾除濕,黃斑區滲出物多加浙貝﹑法半夏﹑郁金﹑丹參﹑山楂等理氣化瘀,后期黃斑色素紊亂加山楂﹑昆布﹑海藻﹑雞內金等以軟堅散結。20天為一療程,分別觀察和記錄第1個療程﹑第2個療程治療后視力及眼底情況。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治愈:眼底病變消退,視力基本恢復。好轉:眼底病變減輕,視力部分恢復,視直如曲減輕。未愈:黃斑區病變無改善,視直如曲無好轉,視力不提高或減退。
第1個療程治愈32眼﹑占71.1%,好轉10眼﹑占22.2%,無效3眼﹑占6.7%,總有效率93.3%;第2個療程治愈40眼﹑占88.9%,好轉4眼﹑占8.9%,無效1眼﹑約占2.2%,總有效率97.8%。
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是常見的眼底疾病之一,由于確切發病原因不明,因而缺乏針對性的治療。現代醫學主要采用激光光凝。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3~6個月或能自行痊愈,有沒有必要進行激光治療,或者什么時候是進行激光治療的最佳時機,以及激光對視網膜的損害等均是問題。由于光凝治療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險,且靠近中心凹的滲漏點不適于光凝,加之光凝費用昂貴,在基層應用不易推廣。
本病屬中醫“視瞻昏渺”﹑“視瞻有色”﹑“視大反小”﹑“視曲如直”范疇。腎為先天之本,肝腎同源,精充目明;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眼底黃斑屬土;肝開竅于目,主疏泄﹑藏血,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謂:“當因其色而別其證以治之。若見青綠藍碧之色,乃肝腎不足之病,由陰虛血少,精液衰耗,膽汁不足,氣弱而散┈”。駐景丸加減方出自成都中醫藥大學著名眼科專家陳達夫先生《中醫眼科六經法要》,臨床廣泛用于治療肝腎虧損所致的眼科諸疾。原方由楮實子﹑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茺蔚子﹑車前子﹑木瓜﹑生三七粉﹑紫河車粉﹑寒水石組成,具有補益肝腎﹑益精明目之功效。我們在臨床運用時常在原方的基礎上減去寒水石﹑紫河車粉﹑木瓜,酌加熟地﹑當歸﹑川芎﹑白芍。方中楮實子﹑枸杞子﹑菟絲子皆入肝腎經,可滋補肝腎,益精養肝明目;茺蔚子入肝﹑心包經,能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涼肝明目;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養心;熟地甘溫味厚質潤,歸肝腎二經,長于補養,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當歸養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白芍酸甘,微寒,歸肝﹑脾經,養血柔肝;三七粉甘溫﹑微苦,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諸藥合用,既補益肝腎,又可活絡通瘀,雖補而不滯。
駐景丸加減方治療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療效確切。
[1] 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118.
[2] 施殿雄.實用眼科診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02.
[3] 彭清華.中醫眼科學[M].3版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90.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89.
R276.741
B
1004-2814(2016)11-1068-02
2016-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