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啟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048)
證治集粹
金匱腎氣煎劑治療輸尿管結石1例
贠啟龍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北京 100048)
金匱腎氣丸方出仲景《金匱要略》,由干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桂枝﹑炮附子組成。《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曰:“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筆者臨床應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治療輸尿管結石1例效果顯著,介紹如下。
患者,男,52歲,2014年12月2日就診。2014年11月3日因右下腹劇烈疼痛20余天,伴血尿2次入院。伴汗出﹑小便痛﹑鏡檢紅細胞滿視野,尿蛋白(+++)。經外院中藥治療后血尿消失。11月19日再次出現右下腹劇痛,余癥同前,未服用藥物。近日腹痛未作,多次出現肉眼血尿,間斷口服抗生素(具體不詳)效果不佳。發病以來飲水較多,疼痛發作時曾用杜冷丁﹑阿托品等治療。發病后在某醫院住院23天,用中藥清利濕熱攻邪為主治療不效。少腹右側隱痛,腰酸腰痛,面色少華,周身乏力。查T37℃,P100次/min,BP162/100mmHg。舌紅苔白厚,脈弦滑。B超示右腎盂積水(少量),右輸尿管下端結石。CT示右側輸尿管下端結石。西醫診斷為右側輸尿管結石。中醫診斷為血淋(腎氣不足,膀胱氣化失權)。治宜扶正為主,溫補腎陽兼以祛邪。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藥用附子9g,肉桂6g,熟地6g,山茱萸10g,山藥10g,澤瀉10g,茯苓20g,石韋20g,滑石30g,車前子12g,瞿麥15g,黃柏12g。2劑,水煎服,日1劑。2014年12月4日二診,未出現腹痛,睡眠可。晨起8:00左右出現胸悶,心煩及心前區不適。舌紅苔白厚,脈滑數。繼續治以補腎利水,清胃火,交通心腎。上方去瞿麥,加砂仁6g﹑焦三仙各10g﹑遠志12g﹑炒酸棗仁15g。4劑,水煎服,日1劑。2014年12月8日三診,病情穩定,右側腰部有不適感,但未出現絞痛,低熱3天,寐差,納可,舌紅苔白中間稍厚,脈弦滑勢減,尺部偏弱。治以補腎養心,利水排石。上方去砂仁﹑焦三仙﹑遠志﹑酸棗仁,加生曬參10g,五味子15g,金錢草90g,海金砂30g。6劑,水煎服,日1劑。2014年12月14日四診,查B超示輸尿管結石已排出,膀胱未見結石。睡眠欠安,仍有心煩。舌苔較厚膩,脈稍弦。后期治宜固本利水祛濕為主,上方去五味子,加丹參30g,蒼術6g,苦參12g,遠志12g,香附10g。6劑,水煎服,日1劑。
輸尿管結石屬中醫“砂淋”﹑“石淋”﹑“血淋”范疇。濕熱蘊結下焦,煎熬津液,聚而成石。石嵌膀胱,腑病傷臟,久而腎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而成氣滯﹑血瘀﹑水結之證。
患者先前治療經歷以攻邪排石為主,除了濕熱蘊結﹑釀而成石堵塞尿路的病因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缺乏腎間動氣﹑無力排石外出。以腎虛為本,而濕熱為標。正如《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所言:“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沙石。腎虛為熱所乘,熱則成淋。”《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膀胱是津液儲藏之器,需腎之氣化,使膀胱開合,結石方能隨小便排出體外。
患者病程較長,有腰腹隱痛﹑面色少華﹑形體清瘦等腎氣虛弱之象,故治療宜補腎為先以治本,同時兼顧清熱利濕排石而治標。金匱腎氣丸中六味滋陰,具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作用,桂附溫陽,具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作用,其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腎氣丸溫陽化氣行水,填補精血而使腎之氣化升降有序,膀胱開合有節。加石韋﹑滑石﹑車前子﹑金錢草﹑海金砂清熱利濕通淋以助排石,標本同治,故療效較好。
R249.7
B
1004-2814(2016)11-1138-01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