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媛 牟 江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四川成都 610065)
?
作為地域名片的城市廣場設計研究
周媛媛牟江*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闡述了我國城市廣場的發展現狀,分析了作為地域名片的城市廣場設計實質,以唐山市豐潤區人民廣場的設計為例,從設計原則、設計理念、景觀布局等方面,探討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廣場的塑造思路與方法,從而將地域文化融入景觀設計,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城市景觀。
關鍵詞:城市廣場,地域特色,景觀設計
城市廣場自古以來就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間體系的重要組成形態,廣場為人們提供了休憩、娛樂、交流與活動的公共場所,但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性,我國的城市廣場沒有形成像西方那樣發達而極具個性的“廣場文化”,而是產生了以“街”“巷”為主的城市“流動共享空間”[1]。
在我國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情形下,各種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廣場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因為設計思路的片面性和當地政府的急功近利心理,使得廣場設計盲目攀比,形式抄襲,“千場一面”。
如何在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保留城市地域特色,打造與眾不同的城市景觀,在保證廣場功能的前提下,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觀設計,讓城市廣場成為極具代表的地域名片出現在觀眾視野下,成為景觀設計師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城市廣場正在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它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為我們的生活空間提供了更多的物質體驗與精神享受,但在當今城市廣場在規劃設計中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地域與文化特色,產生了許多城市美化的弊病。
1.1城市形象的同質化、理性化
城市景觀形象普遍缺乏地域性特征及文化內涵,其中“求大”“崇洋”“抄襲”是其基本特點[2]。文化是一個廣場的內涵之所在,從城市的文化內涵中可以體現當地人的精神面貌,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將其應用到景觀中,可以增強自己對城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1.2廣場設計缺乏人文關懷
忽略了廣場建造的宗旨,沒有意識到人是廣場空間的主角,廣場的服務設施不夠完善,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
1.3廣場尺度過大
尺度過大的廣場必定會帶來不必要的物力與人力資源的浪費;空曠無邊的廣場使其對居民和游人沒有親和力,這種“廣而無場”和“大而不當”的空間也不會對觀賞者產生吸引力與認同感。
城市廣場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是城市居民的“起居室”,也是外來游客的“會客廳”。廣場不僅起著分擔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的作用,而且承載著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形成城市特色和空間構成的重要因素,是塑造城市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物質形態化歷史景觀和非物質形態化的精神內涵,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3]。因此,作為地域名片的城市廣場設計要特別注重與當地城市內在特性的結合,對其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繼承與創新,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歷史人文,這樣才能創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開放空間,成為當地居民向外來游客展示與推薦自己的重要“名片”。
3.1項目概況
1)基地現狀。基地位于唐山市豐潤區的中心位置,北到公園道,與北面的曹雪芹文化園(原還鄉河公園)相眺望,南達幸福道,兩條道路均為全區的交通主干道,東西面由居民區圍合,形成南北開敞,東西圍合的空間,南北長300 m,東西長70 m,總占地面積21 000 m2,是區政府為提升全區形象,改善生態環境,方便市民娛樂、休憩、交流而建設的城市休閑廣場(見圖1)。

圖1 豐潤區人民廣場總平面圖
2)區位分析。豐潤位于京、津、唐、秦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處環渤海、環京津開放開發中心地帶,是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4]。
3)歷史文化資源。文化昌明、人才輩出的豐潤,歷史上素有“南無錫、北豐潤”之說。這里曾哺育了三國時期東吳開國重臣程普、清代文學巨匠曹雪芹、晚清北方國民革命的重要領袖丁開嶂等一批先賢圣哲,作家張愛玲、管樺等一批杰出人才,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豐潤富有獨特的魅力;豐潤區工業起步較早,門類較多,已初步形成了鋼材加工、水泥、食品、機械、化工、建筑裝飾材料等六大龍型經濟體系;坐落于豐潤的北車集團唐車公司,以生產我國第一臺蒸汽機車而聞名,被譽為中國鐵路移動設備制造的先軀,“和諧號動車組豐潤造”成為叫響國內的一張亮麗名片[5]。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各地區人民紛紛過來支援唐山,而豐潤作為震后的主要恢復與建設區,各地人民也在這個新城里定居生活下來,所以說豐潤是一個年輕并充滿活力的新城。
3.2設計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
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尊重基址現狀和客觀條件,適應和滿足市民對自然、健康、多樣化的休閑方式的需求。宏觀上,滿足現代城市人“人性回歸”的內心渴望,力求尺度適宜,親切近人,環境優美,愉人心脾;微觀上,應用環境心理學原理,把人的行為與戶外空間設計結合起來,打造富有空間層次變化和可接觸強的廣場景觀設計。
2)地域特色原則。
廣場首先要突出地方特色,每個城市地區都有與眾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設計應充分結合歷史文脈,挖掘城區內涵,設計出充滿凝聚力與吸引力的廣場景觀。其次,廣場的地方自然特色也不容忽視,結合當地的地形氣候與植物特性,適地適樹,做到生態美觀。豐潤區人民廣場地段條件優越,位于市區中心,廣場不僅要為居民提供一個交流、活動、娛樂的開放空間,更要成為一個展示本區歷史文化、經濟發展與居民精神內涵的窗口,成為本區強有力的地域文化名片。
3)生態優先的原則。
結合唐山市豐潤區綠地系統總體規劃布局,因地制宜,以喬木樹種為主,注重林相及林木色彩搭配以及林下公共活動空間,形成豐富而穩定的植物群落。控制建筑規模,道路采用生態材質,增加林木總量。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要求,合理處理場內高差,采用透水磚等節水、節能的材料,讓廣場綠地景觀充分發揮對自然雨水的“滲、滯、蓄、凈、用、排”的生態功能。
3.3設計理念
在總面積僅2 hm2的設計基址上,要怎樣在既展現豐潤的地域文化的同時又能不失去城市廣場本身的娛樂、休憩、交流等功能是本設計著重思考的問題。唐山市豐潤區是一個在震后重新發展起來的新城區,各地區人民帶著無私的愛紛紛為新城區的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并在此安家定居。本設計本著“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從豐潤新區生命的力量、愛的凝聚與工業發展這一特色出發,運用紅色和鋼材料兩大景觀要素來打造主軸景觀,紅色代表生命與愛,鋼材料寓意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將兩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并結合雕塑、水景、旱噴、鋪裝、植物等基本要素來展現豐潤新區的人文精神。以附近的居民為服務對象,為人民提供一個集娛樂、休憩、交流于一體的戶外休閑空間,展現出一個充滿愛與凝聚力的豐潤新區。
3.4規劃布局結構
結合設計理念,豐潤區人民廣場的景觀規劃布局為:一軸,三區。
一軸:貫穿南北的中心景觀軸線是表達地域文化、體現精神面貌的核心地帶。三區:文化展示區、綠化游憩區、休閑運動區。
3.4.1中心景觀軸
中心景觀軸的景觀序列由南向北依次為:入口集散廣場—紅色水景大道—希望廣場—有鳳來祥—荷花旱噴廣場。
1)入口集散廣場。
入口集散廣場區為主要的人流車流集散場地,設計力求簡潔實用大方,主要凸顯其功能性。入口集散廣場的左右兩側布置為停車場,停車場的地下鋪裝采用嵌草磚,主要能容納40個小轎車停靠。廣場中心為水景墻,水景墻上的水幕從階梯狀的平臺上層層跌風一樣,讓人難窺廣場全貌,而又不至于產生閉塞感。
2)紅色水景大道。
紅色水景大道是地域精神文化核心展現區,由鏈式跌水和紅色之城兩大景觀構成。
a.鏈式跌水:從南到北將近80 m的帶狀水景,將人們的視線不斷引向前方,使得景觀透視感極強,設計大氣簡約。從涌泉上跌落下來的水向南向北再次層層跌落,使得南北方向的人流都能感受到水的動感。流水預示著生命,水流不止生命不息,暗指豐潤人民自強不息的地域精神。
b.紅色之城:在帶狀水景的上方,從南到北是用紅色的鋼材料依次構筑的景門和景觀柱,用紅色和鋼材料的原因是:豐潤區是在唐山大地震后重新建立起來的新城區,被地震洗禮后的唐山人民對生命懷著敬畏與珍惜,紅色代表生命與希望,而震后其他各地區的人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幫助自己的同胞們。五個依次錯落的紅色景觀門寓意著從死亡生死線走出而重獲新生的唐山人民,這是生命之門、希望之門,也是未來之門,銘記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懷著“感恩、博愛、開放、超越”的精神不斷探索,不斷前進。
走過生命景門,是7個高低起伏的紅色景觀柱,景觀柱上按時間順序依次雕刻著豐潤的人文歷史資源與歷程,如用農民豐收的景象來展現豐富的農業資源;用曹雪芹、丁開嶂、張愛玲等名人志士來凸顯以“文化昌明,人才輩出”而著稱的豐潤;用震后的空曠與廢墟來記錄那段令人悲傷的記憶;用動車的圖案來象征快速崛起的豐潤正以動車之速飛奔向前。紅色的景觀柱在豎向設計上的變化,是在依循“韻律與節奏”的藝術原則的前提下,以曲線式的前進方式展現出豐潤地區的歷史變遷,從豐富的人文資源到震后的一片廢墟再到豐潤的重新崛起,歷史的車輪告訴我們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不要停留在過去的輝煌或低谷中,要用發展與前瞻的眼光審視現在,以更大的勇氣去探索未來。而最后一根景觀柱并不雕刻任何圖案,空白不是沒有而是寓意著無限的可能,豐潤新區又會以怎樣的姿態在未來的10年里為自己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是可能的。
3)希望廣場。
中心的希望廣場是全園核心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是舉行集體活動的首選之地。希望廣場的中心屹立著主題雕塑——紅帆,紅帆雕塑是帶狀水景區生命之城的延續與升華,紅帆的造型是在船帆的具體形象下抽象概括出來的,寓意著豐潤新城風調雨順。
4)有鳳來祥。
中心希望廣場與荷花旱噴廣場的過渡處,種植了一排“s”形的青桐。青桐又叫中國梧桐,樹皮青綠平滑,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而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鳳凰最樂于棲息在梧桐之上。而唐山又名鳳凰城,有梧桐的地方就有鳳凰,鳳凰寓意吉祥,寄托了唐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荷花旱噴廣場。
旱噴廣場白天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分散中心希望廣場的人流,而夜晚噴泉在燈光的配合下,水柱與激光燈相得益彰,為夜空增添色彩,豐富夜景效果。“荷花”象征“和”,所以旱噴廣場做成以荷花為主題的下沉噴泉廣場,地面鋪裝做成荷花的外輪廓并設置成下沉的兩層臺階,旱噴廣場的中心是荷花造型的景觀雕塑,水從荷葉上墜落到地上,為人們增加了親水、戲水的機會。
主要景點見圖2。

圖2 主要景點
3.4.2三區
整個廣場共分為三個區:
1)文化展示區。
通過水景、雕塑、植物等軟硬結合的景觀要素打造特色地域文化,塑造中心景觀軸線,讓人們感受到豐潤文化與現代景觀的融合以及對歷史的追溯。并以集會、表演、觀賞功能為主,體現廣場的實用性。
2)綠化游憩區。
通過景觀植物的配置和合理裝點,提升廣場的綠化層次和景觀效果,同時使人休憩觀賞,展現本土風情。
3)休閑運動區。
為喜愛運動的人們提供更多運動活動場地,增強運動興趣和運動熱情,提高豐潤區人民的身體素質。
3.5種植設計
1)綠化設計原則。a.地域性原則:充分發揮鄉土植物生命力強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生態環境。b.多樣性原則:豐富季相變化,兼顧四季,落葉喬木為主常綠喬木為輔。c.多層次原則:植物配置要有層次性,注意喬灌草的有效結合利用,充分利用空間,營造充實效果。
2)綠化設計分析。a.喬灌草種類。喬木:圓柏、雪松、云杉、華北落葉松、國槐、元寶楓、楊樹、銀杏、欒樹、垂榆、懸鈴木、合歡、青桐、玉蘭、榆葉梅、紫葉桃。灌木:紅瑞木、紫薇、金銀木、連翹、丁香、月季。草本:二月蘭、一串紅、雞冠花、萬壽菊、小菊、矮牽牛、鳶尾。b.四季景觀。春季:榆葉梅、丁香、連翹、紫葉李、玉蘭、金銀木。夏季:合歡、欒樹、紫薇。秋季:銀杏、欒樹、元寶楓。冬季:雪松、云杉、華北落葉松(樹形)、青桐(枝干)、金銀木(果實)。
作為地域名片的城市廣場是城市中最富公共性、最具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歷史文化魅力的開放空間。設計師要特別注重與當地城市內在特性的結合,對其歷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打造特色景觀軸,把景觀要素與地域文化巧妙搭配融合,這樣才能避免“千場一面”的尷尬局面,打造出一張當地居民向外來游客展示與推薦自己的重要“名片”。
參考文獻:
[1]張建榮,鄭斌松,吳建新,等.現代城市廣場設計中的個性塑造[J].安徽農業科學,2006(23):6170-6171.
[2]王建國.城市設計[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3]關彥來,楊華,車代弟.基于地域文化的廣場設計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7):83-86.
[4]戴均良,劉保全,鄒逸麟.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5]唐山市豐潤區簡介[J].經濟論壇,2008(21):89-90.
Study on urban square design as a regional business card
Zhou YuanyuanMou Jia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ity square in China,analyzed the design essence of city square as regional business card,taking the Tangshan Fengrun District People’s Square design for example,from the design principle,design concept,landscape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discussed the shaping thinking and method of city square shape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us mad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to landscape design,to create a distinctive urban landscape.
Key words:city square,local characteristic,landscape design
通訊作者:牟江(1957-),男,教授
作者簡介:周媛媛(1991-),女,在讀碩士
收稿日期:2015-10-30
文章編號:1009-6825(2016)01-0004-04
中圖分類號:TU24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