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昀偉
(1.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天津 300401; 2.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天津 300072)
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交通一體化與宜居建設★
盧昀偉1,2
(1.河北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天津300401; 2.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天津300072)
摘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國家戰略為背景,圍繞逐步建成的復合化交通樞紐體系,研究了城市在區域整體性宜居型評價中所產生的影響,探討了城市自身宜居建設優化策略,有利于推動全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世界級城市群,交通樞紐體系,宜居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指導下,京津冀的整體定位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從全國的角度講,這是我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推動全國經濟整體發展的需要。目前世界上現有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美國有兩個,歐洲有兩個,日本和我國各一個[1]。從全國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區是繼長江三角洲之后,最有條件打造為新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區域。北京有強大的政治優勢和科技創新優勢,天津有強大的制造優勢和研發轉化優勢,而河北制造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顯著,商貿物流產業發達。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宏觀策略背景下,通過對京津冀中心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的規劃與設計價值的深入分析,為進一步發揮環京津中心城市群的宜居性示范效應、帶動周邊區域協調發展、強化中心城市群的區域輻射功能、實現“宜居”這一終極城市建設目標奠定理論基礎。由此在業內為京津冀中心城市群的全面宜居發展提供專業經驗支撐與設計創新的信息儲備,并為京津冀一體化戰略背景下的“世界級城市群”充分發揮宜居建設領軍作用提供精細化的設計原則與前瞻性的設計理念。
世界級城市群總是與世界級交通體系相伴而生,其重點是打造世界級包含海、陸、空、鐵(高鐵和軌道交通)在內的復合型聯動交通樞紐體系。2014年5月下旬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應該跨越行政區劃的分割,溝通城際網和城市內交通網的融合,這就需要科學統籌建設三地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及其快捷、高效、安全、大容量和低成本的連接貫通。三地的交通發展要基于綜合交通網絡和產業升級轉移的空間協同關聯,關鍵在于積極構建城際快速通道網絡即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這將支撐京、津、石核心城市對京津冀城市群的帶動引導作用,并促進區域的合作與分工,以及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的“同城化”。從近期“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目標的提出,已知京津冀一體化航空、鐵路、公路和港口的大格局雛形已經形成,屆時京津冀航空網絡、高鐵(軌道交通)網絡、高速公路網絡和港口網絡四位一體聯運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將為改善京津冀整體大氣環境,形成世界級城市群的格局并整體提升城市群宜居水平奠定牢固基礎[2,3]。
綜合型復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對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和世界級城市群經濟布局調整等區域性協調發展及多層面宜居課題密切相關。同時,由于新建綜合交通樞紐建筑與一般城市空間存在顯著相異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復雜性特征,中心城市(尤其是區域重點中心城市)的綜合交通樞紐空間規劃設計在基于本區域宜居建設層面上的城市自身獨立發展、城鄉交通一體化進程以及城市群體共生等省際、市際、區域協同發展的優化調整課題上天然具備多層面、全方位的關聯性影響[4,5]。
2.1新建交通樞紐體系建設與區域全局交通結構
世界級城市群總是與世界級交通體系相伴而生,具體對于京津冀區域而言更為緊迫的是打造以“三市四場”為主的綜合性復合型樞紐航空港群和京津冀之間的國家干線、城際輔線、市郊支線和城市地鐵四層軌道交通網絡樞紐體系。
新建交通樞紐(鐵路、高鐵站點、機場、港口)對京津冀物流與人流交通的區域網絡化、實效性、接駁順暢度以及絕對集散人口數量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京津冀地區的區域交通性宜居將大大提升二三線城市對一線城市疏散人口的接受力度,從而促進二三線城市的優勢發揮與發展速度,最終形成良性互動整體優化京津冀中心城市群的宜居效能。
2.2新建交通樞紐體系與京津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發展
新建交通樞紐體系對城鄉結合帶發展的帶動與促進作用是其對京津冀一體化的帶動與促進作用的重要表現之一,交通樞紐的特殊性使之區位的選擇會適當地遠離城市的中心區域而傾向于較為偏遠的地方,由此對城鄉結合部的迅速發展產生影響,此過程中的前瞻性的規劃與控制手段能夠在城市外擴的多重效應中建立促進以城帶鄉、城鄉統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規劃新建交通樞紐體系可以配合京津冀加快對行政區劃調整,一方面結合交通樞紐體系適當增加設區市的數量,另一方面依據交通規劃優先部署中心城市縣改區或改市,通過做大中心城市結合其交通優勢帶動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從而探索具有京津冀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以此構建新型功能性宜居特征。
2.3新建交通樞紐與京津冀人才物流整合提升和一體化經濟布局
京津特有的多方資源優勢以及政策利好等過多吸納了京津冀區域各種資源要素。受這兩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影響,河北中等規模及以上的城市只有14個,多數城市和縣城規模偏小、經濟水平偏低,缺乏輻射帶動能力,可見提高河北省城市群的經濟性宜居能力迫在眉睫,由此分擔京津兩地的城市宜居壓力。
新建交通樞紐體系將京津冀大經濟帶連接成網,區域之間的整體經濟布局將在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推動下進一步優化并產生新的競爭。新建交通樞紐體系使人流與物流水平大大提高,從而促進新型經濟落地生根以及新舊經濟的重新布局,從而促進京津冀一線城市經濟轉型進程與二三線城市發展,實現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6,7]。
世界級城市群總是與世界級交通體系相伴而生,世界級交通樞紐體系為世界級的城市宜居奠定基礎。通過科學構建京津冀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形成城市群互動發展的格局,并從京津冀一體化的區域角度入手關照中心城市群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建設與城市宜居發展進程產生的多方面聯動效應以整體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京津冀區域對環渤海地區和北方腹地的輻射帶動能力,為全國轉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單菁菁,張杰,鄔曉霞.略論CBD對促進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作用[J].城市,2014( 12) :15-20.
[2]王世營,諸大建,臧漫丹.走出宜居城市研究的悖論:概念模型與路徑選擇[J].城市規劃學刊,2010( 1) :42-48.
[3]張文忠.宜居城市的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城市規劃學刊,2007( 3) :30-34.
[4]李景元.對接高端城市與都市區公共事業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與京津廊區域公共事業運行機制變革[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103-145.
[5]文魁.2014京津冀發展報告——城市群空間優化與質量提升[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15-87.
[6]鄭健.加快鐵路建設,助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4( 6) :9-10.
[7]程世東.京津冀交通一體化[J].綜合運輸,2015,37(1) :38-41.
The traffic integration and livable construction of“world-class city group”in Beijing-Tianjin-Hebei★
Lu Yunwei1,2
(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Taking developing national strategy of Beijing-Tianjin-Hebei“world-class city group”as the background,focusing on gradually forming composite traffic hub system,the thesis studies the impact of city in regional integrity livable evaluation,and explores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strategies,which will be good for promoting integ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world-class city group,traffic hub system,livable
作者簡介:盧昀偉(1977-),男,講師,在讀博士
收稿日期:2015-11-21★: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指導項目(項目編號:Z2015001)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007-02
中圖分類號:TU984.19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