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虹
(安徽省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61)
?
湖庫水質監測評價思考與建議
丁 虹
(安徽省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安徽 合肥 230061)
湖庫水質評價是根據水體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評價參數、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對水體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定。通過對數據的深加工處理,結合當地污染源排放狀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區域內自然狀況及其環境管理措施實施等信息的綜合分析,客觀合理地評價水環境質量狀況,為環境管理及決策提供技術支撐。本文根據合肥市湖庫水質環境監測評價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關于湖庫水質監測與評價的思考和建議。
湖庫; 水質評價; 監測; 面積加權法
人口、資源與環境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三大問題,水資源是各種資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種重要資源。水資源與環境、人口密切相關,因此水資源問題已成為舉世矚目的重要問題之一,水的質量狀況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達到管理、改良及保護水體質量的目的,必須對影響水體質量的物質的形態、性質和含量進行調查研究和監測,以便得到明確的認識,進而借助于立法、經濟、教育、行政和技術等手段,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水質污染。其中湖泊水質監測與評價尤為重要,是進行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的基礎,是貫徹執行水環境保護法規和實施水質管理的依據。
a.對合肥市轄區內湖泊水質進行例行監測,以掌握湖泊水質現狀及其變化趨勢。
b.為國家政府部門制定水環境保護標準、法規和規劃提供有關數據和資料。
c.為開展水環境質量評價和預測預報及進行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和技術手段。
d.確定水中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規律,追溯污染物的來源、污染途徑、遷移轉化和消長規律,預測水體污染的變化。
湖泊水質監測的主要內容有:點位布設、樣品采集、確定監測項目、水質分析、數據處理及資料整編等[1]。
3.1 點位布設
合肥市區域內有巢湖1個湖泊。
巢湖是中國著名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湖區面積760km2,流域面積13350km2,年均入湖水量34.9億km3,容積為20億km3左右。該湖以忠廟—姥山—齊頭嘴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大湖區,其中西半湖流域面積3394.9km2,水域面積為233.4km2左右,約占全湖總面積的1/3。平均水深2.0m左右,相應的湖泊容積為5.2億m3。
3.2 采樣方法與頻次
a.采樣方法:按《環境監測技術規范(水和廢水部分)》和《水環境監測規范》進行采樣。
b.采樣頻次:合肥市湖泊水質每月上旬(10日前)采樣一次,如遇特殊情況,則進行加密采樣。
3.3 監測項目與分析
a.合肥市湖泊水質常規監測項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基本項目(23項,化學需氧量、河流總氮除外)、補充項目(5項)和優選特定項目(33項),共61項,并統計當月各水源地的總取水量。
b.監測分析。分析方法: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要求的方法進行監測。
水質評價是水環境質量評價的簡稱,是根據水體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評價參數、質量標準和評價方法,對水體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定的過程。水質評價是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湖泊評價標準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標準[2]。湖泊的水質評價[3]采用水質類別法和富營養化評價法。水質類別評價方法是:除溶解氧外,當污染指標測值小于Ⅰ類標準規定值時,則該指標為Ⅰ類;介于Ⅰ類和Ⅱ類之間為Ⅱ類,依此類推。溶解氧評價方法參照執行。綜合各污染指標,以其中污染指標最差者作為該斷面的水質類別。
湖泊營養狀態評價采用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法。富營養化評價參數為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葉綠素a和透明度5項指標。
采用0~100的一系列連續數字對湖泊營養狀態進行分級:
TLI(Σ)<30貧營養;30≤TLI(Σ) ≤50中營養;TLI(Σ)>50富營養;50
a.根據湖庫點位代表性不同的特性,采用湖庫面積加權法[4]評價湖庫的狀況。評價時,可以根據各級水質類別測點代表的湖庫水域面積之和占評價水域總面積的百分比來表征評價湖庫的整體水質狀況。同樣還可以用面積比率法評價湖庫的水質達標情況。加權法的使用能夠更加合理客觀地評價湖庫水環境質量狀況。
b.在做好面積加權法評價湖庫狀況的基礎上,探索研究用水量加權平均評價湖庫水質。采用水量加權平均評價湖庫水質能夠更進一步掌握各級水質類別的湖庫水量。彌補面積加權法僅僅表征湖庫水質面積的不足。水量加權評價對環境管理決策將提供非常重要的環境質量信息。對于提高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及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c.增加完善湖庫監測網。以巢湖為例,巢湖東、西半湖面積比例大約為2∶1,各有6個測點,西半湖常年受合肥市排污影響,湖體水質差于東半湖,用12個監測點位監測結果統計分析巢湖全湖區水質狀況,不能全面客觀反映巢湖全湖體水質狀況,因此,建議增加完善湖庫水監測網點建設,以提高湖庫水環境質量監測的代表性和全面性,更加合理地評價湖庫水環境質量。
[1]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HJ/T 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GB 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2.
[3] 朱志超,劉燕燕,范天瑜,等.東湖水質狀況的面積加權法評價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6(1):67-68.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n lake and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evaluation
DING Hong
(Anhui Hefe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Hefei 230061, China)
Lake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ater based on the use of water according to certain evaluation parameters, quality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Local emission condition of pollution sourc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dition, regional natural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asure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inform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rough deep processing treatment on data.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conditions are objectively and rationally evaluated. Technical support is provided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In the paper, several thinking ideas and suggestions about lake and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of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Hefei.
lake and reservoir;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monitoring; area weighted method
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7.009
TV221
A
2096- 0131(2016)07- 003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