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華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應用范圍不斷拓寬,教育技術快速發展.我國處于改革發展的快速階段,又處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快速普及以及全面滲透,為高中教育提供了較好技術基礎,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中教育必須應時而變,順勢而為,不斷創新變革,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高效整合.
1 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要求
1.1 對學習環境的要求分析
信息化的高中物理課程教學對學習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應用環境,能夠用來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傳統的高中物理教科書、信息化的電子教材、可供檢索隨時檢索查閱的網絡信息資源,還有能夠供學生隨時查閱的寬帶網絡,能供學生進行交流探討的網絡平臺等.尤其需要構建開放性網絡學習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網,比如中國物理教與學、物理教學資源網、中國基礎教育網等,能夠供學生隨時查閱.各種物理教學案例需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和發展需要,能夠從不同的層次、角度針對學生的方法、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根據典型案例全面分析和思考,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最后,需要方便快捷的學習認知工具,需要不斷營造信息化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真[HJ1.44mm]正利用網絡服務自己的學習,而不是為學生提供更為便捷的上網打游戲等有礙學習的氣氛,領BBS論壇、微博平臺、微信平臺、百度作業幫、QQ作業等讓學生能夠在虛擬的環境里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1.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教師的要求
首先,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積極改革教學方式,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思想,積極推動自己教學改革.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間的互動關系.教師需要不斷學習進步,緊跟社會和時代發展,不斷提高的綜合素養,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基礎,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為新鮮的教學素材,并對教學素材進行綜合分析和加工利用,服務教學,服務學生發展.尤其提高自己利用信息化網絡和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能力,實現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融合.同時,作為高中物理教師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角色轉變,信息化時代的高中物理教學,倒逼教師做好角色定位,重新確立和學生關系.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靈活調整角色,做好學生的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做好網絡教學的設計者和引航者.
1.3 對學生的要求分析
信息化環境下,信息技術與高中課程的整合對學生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適應信息化教學學習環境,能夠利用更多的學習資源,具備信息搜集、分析和處理能力,學生能夠靈活自如的應用信息技術終端是實施信息技術和高中物理課程整合的前提.新時期成長起來的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但還應該做好相應的引導和教育,一方面各科教師在開學之初做好引導教育,讓學生能夠熟悉與教學相關的應用;另一方面,高中開設與之相應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術.其次,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信息化環境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較之于傳統的師生角色和學習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學生必須強化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建構.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有的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綜合能力突飛猛進;有的學生則無所適從.
2 高中物理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策略分析
2.1 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
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整合,教師必須首先更新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思想指導,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必須理念先行.作為教師必須首先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先進教學思想,擯棄傳統的教學思維,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思想惰性,一種教學模式形成以后都有很強的慣性,教師工作一段時間以后,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改變是一種思想的革命,很多人感到較為困難.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課程的整合,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呈現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設計和組織模式,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能夠在興趣指引下高效學習.教師給學生不再現成的知識,不再是把教師加工而成的成品直接授予學生,而是將原料、技術、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獨立創作,能夠在親自體驗中感知知識,培養能力,不斷創新思維,不斷豐富學習資源,不斷拓展交流應用空間,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實現學習模式的革命性變化,實現學習主體的轉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
例如,電表讀數變化問題是高中物理學習的重要內容,需要深入理解歐姆定律、串并聯電路特點等諸多物理規律.利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制作一個“電表讀數的變化動畫演示”界面(如圖1), 首先由學生自己探究規律,電路連接只有串聯和并聯,改變電阻是滑動變阻器或者開關,點擊左鍵可以選擇答案;點擊判斷程序自動判斷對錯,點擊答案可以閉合開關通過調節變阻器觀察電表讀數變化.點擊“分析”對不明白答案深入學習,熟悉以后通過點擊“應用”做自我檢測,做完隨機分配的試題后點擊“提交”并快速判斷.
2.2 利用電子白板,優化設計和呈現方式
高中物理教學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設計,尤其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加以呈現,電子白板不僅能夠快速呈現,還能做好及時互動.課堂教學是課程教學包括教師、學生、知識和媒體等綜合因素,實現這些因素的互動融合,提高教學效率,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關鍵所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發展,運用電子白板,充分發揮現代信息設備的技術優勢,課前做好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根據教學節奏靈活調整變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在講解“單擺”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首先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單擺動畫效果,使學生對這一現象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通過動畫暫停分解功能詳細講解單擺的規律和關鍵知識點.這樣的講解生動并且直觀,可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白板的獨有的特殊功能,更加便于日常教學的開展,更加提高了視覺效果,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多元智能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2.3 構建網絡學習平臺,突破時空學習束縛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網絡在線學習成為以后的發展趨勢,基于信息網絡的在線模式MOOC教學模式已經在全球興起,現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開始嘗試構建PAD課堂,將課程學習內容與信息網絡及終端融合,讓學生能夠根據個人需要實施網絡在線學習.各種新興的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模式不斷出現,微課成為最熱門的教學形式,還有基于微信平臺、QQ群平臺的信息化課程資源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遇到問題能夠隨時交流,通過網絡搜索更多的優勢學習資源.
例如, 學習“動量守恒”的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將部分內容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觀看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碰撞,導出動量守恒的表達式的過程,再讓學生自主學習動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適用性和牛頓運動定律適用范圍的局限性;讓學生通過網絡課堂,課下搜集更多的資源,進一步練習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應用信息化手段輔助高中物理教學,構建以網絡化、智能化、媒體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打造優質高效物理課堂,推動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實現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組織環節,實現仿真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探究精神,造就高素質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