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青 王鋒
1 物理教學模式
閻金鐸、郭玉英教授編寫的《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這樣定義教學模式:“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在實踐中建立的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框架結構和活動程序”,所以教學模式體現了人們對學生學習規律的認識.教學模式的作用,從不同角度發現、總結的學生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的規律,指導著人們建立各種組織教學的模式化程序,為廣大教師開展常規教學提供可遵循的一般范式.教學模式的組成:理論基礎、教學目標、實施條件、操作程序四個要素.
物理教學模式是教學模式的下位概念.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啟發-引導模式、自學-討論模式、探究模式、課題研究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
2 提高物理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的幾點嘗試性做法
2.1 精心設計學習目標 導航學生學習
何謂有效性?我們認為能達到課前既定的教學目標,即為教學有效,教學目標實現的越好,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
國家課標組核心成員廖伯琴教授在《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強調:“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方面和學生的主體活動都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來進行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此來看,高效課堂的導學案學習目標的創設理念是很好的,目標引領,學有導航.
我們認為可以采取如下辦法強化學習目標的作用:(1)教師層面:深度研究課標,專研教材,精心提煉設計學習目標,做好語言轉化,指導學生閱讀;(2)學生層面:在老師的引導下,重視學習目標,嘗試性研讀,體會,為預習導航.
2.2 開發豐富教學資源,助力知識建構
廖伯琴教授在《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有言:“課程資源是指可能進入課程活動,并直接成為課程活動內容或支持課程活動進行的物質和非物質的一切.依照課程資源的一般分析框架,從理論上而言,物理課程資源就是指有利于物理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的總和”.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特別強調“課程資源是決定課程目標能否達到的重要因素之一”,“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切實提高教學效益,促進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途徑”.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明確表述:課程資源的問題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顯現出來的,可是說沒有課程資源的支持,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就難以實現.
姜際龍老師執教的《彈力》一課,非常成功,我們分析不難發現,本節課教學資源豐富多樣,尤其是實驗資源.這些資源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上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方式都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教學資源.如果一種物理教學模式中,只有一張導學案、一本教材,則資源匱乏,尤其是實驗資源的缺乏,那么可以斷言:這種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是讓人懷疑的.豐富有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資源與有效的教學模式的資源需求是相匹配!高效的教學模式必定需要更多可用、有用的教學資源,有效、高效地使用教學資源才能使教學更高效!
2.3 優化組合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力
廖伯琴教授在《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中這樣定義教學方法:一般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教學方法既有學生的學習方法又有教師的施教方法.《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
新課程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是需要我們研究和思考的,如:什么是自主學習?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如何指導學生更好的合作學習?對于探究學習需要給學生創設怎樣的物理情境,提供什么樣的探究資源,設置哪些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
有效的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需要老師的指導,才能既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合作學習需要在實驗情境或問題情境中進行,老師需要運用好的教學方法營造學生能合作、可合作、會合作、須合作的和諧氛圍、情境.探究學習由于學生探究能力不足需要老師引導.一堂好課,應該是多種方法一起上,優化組合才最好!
2.4 實施問題鏈——探究式教學模式,實現課堂高效
在新課程標準中,探究能力既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學習目標,是有效教學的題中之意.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是教學模式有效性的最好體現.廖伯琴教授在《創新人才培養:物理探究活動開發與指導》認為探究,鼓勵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培育過程技能、猜想、質疑、批判和創新,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是科學發展的源泉.問題鏈模式側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并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并進行思維活動.創設情境,明確問題,調動探究興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思考不同的方案,利用證據進行解釋和論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 給現行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
3.1 將問題探究式教學法引入高效課堂
創設探究教學的問題情境是我們進行探究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需要研究的內容.問題情境要能吸引學生,能激發學生的思考,還能激發學生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思考,在不斷思考的進程中完成任務.
因此,導學案在編制上,設置更多的、貼近生活的物理情境,在情境中精心設置問題鏈.以物理情境聯系生活,使生活走進物理,學生才會感興趣,有問題可探究.以問題鏈的方式,為探究式學習建支架、作引導.在物理教學情境中以問題引導,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老師的合理指導相結合,高效率地學習.
3.2 多做實驗,多設學生研討的教學環節
實驗對于物理教學的作用不言而喻;研討,可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交流表達能力、研究與創新能力等,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實驗活動中進行研討式教學,讓實驗與思維并行,在探索交流中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思維創造力.
3.3 在習題課、復習課的高效課堂中,引入題組教學,強化變式教學的手段.
3.4 借鑒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主線在高效課堂的模式下有效教學.
總之,提高物理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還可以從“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過程”、“關注科學探究的學習目標”、“是物理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四個方面來在實踐中思考、研究,探索.漫漫路,求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