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蓮
我上初中的時候很喜歡學化學,成績也還不錯。因為聽說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但是從里面提取高純度的硅工序復雜、成本高昂,就想研發出簡單而廉價的方法,把老家的沙漠變成“金庫”。
我想了很多辦法,覺得每個都很好,完全可以成功,就高興地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我爸聽。毫無懸念,我爸只用了幾分鐘就否定了我的所有辦法。作為一個剛接觸化學的孩子,我能想到的辦法肯定簡單得讓人不忍直視。
時至今日,我已經忘了我爸后來跟我說了什么,不記得他有沒有鼓勵我的“創新思維”,有沒有積極支持我實現夢想,也忘了他是不是在保護我的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下告訴了我科學研究是一項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的科學學習和訓練之后才能進行的工作。我本身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在化學上也沒有特別的天分,所以,很快就忘了這個雄心壯志。
最近的一些熱點事件,又讓我想起了這個小小的插曲。我在想,如果我沒有繼續念高中、讀大學,如果我沒有一個學化學的爸爸,而我恰好對解決這個問題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和自信,那我現在會不會也成為一個拋家舍業、試圖解決科學界終極難題的民間科學愛好者?
受過系統的科研訓練的人都知道,科學研究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有一整套嚴格的方法論與評價體系。初中沒有念完不一定不能參與科學研究,但前提是必須進行大量的系統學習和科學訓練。電磁學先驅法拉第的確只念過幾年小學,但他為學習科學知識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后來又做了著名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的助手,得到了大師的親自教導。盡管如此,他還是因為對數學所知太少,使得他的電磁學研究一直停留在經驗定律階段,未能將之發展成數學框架,直到麥克斯韋寫出那個著名的方程組。
所以,如果你對科學充滿興趣,想要在這個領域走得更遠,請一定從最基礎的學習開始,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