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波王儀
?
婚服變遷濃縮時代記憶
金昌波王儀

20世紀50年代的結婚照。新郎扛的鐵鍬是新娘家送的結婚禮物,新娘拿的高中課本《世界近現代史》則是婆家送的結婚禮物
每一個民族都有各自特定的婚禮服裝,它是被傳統積累固定并代代相傳較長期基本不變的服裝。但近代以來的百年時間里,中國的婚禮服裝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中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傳統的鳳冠霞帔轉化成了西式的白色婚紗,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到半西化到普遍西化的過程。
如今,我們已無法親見百年里不同年代婚禮的情景,而那沉睡在樟木箱底的大紅繡襖、繡著牡丹的旗袍龍鳳、婚紗西裝,記載了那些喜慶甜蜜的時刻,勾起了人們對往事的回憶。
“20世紀初的結婚慶典仍保持典型的傳統風格,傳統的中國禮服在二三十年代的海南絕對占主流。”82歲的海南瓊劇作曲家吳梅表示,“在我五六歲時,大哥大嫂的婚禮就是這種風格。”
據他回憶,自己是當年迎親隊伍中的一員,當花轎落地,他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大嫂。“新娘頭上戴著鳳冠,上面插滿了鳳凰、玻璃紙等飾物,鞋子是一雙紅繡鞋,上面繡著盛開的牡丹,金項鏈、手鐲、戒指等飾物都有,衣服上身是大紅繡襖,下擺齊到膝,左右開衩,下著繡裙,非常漂亮,就像舞臺上的花旦一樣。”吳梅記得,當時大哥著馬褂長袍,頭戴禮帽。
“大哥大嫂的婚禮是當時海南青年舉行婚禮的一個標本,新娘婚禮服裝還是以中式風格的上襖下裙,男子穿長禮服,以長袍馬褂為主。”不過,吳梅也指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雖然新婚禮服以中式大紅繡襖和長袍馬褂為主,但也有個別知識分子與眾不同,選擇在教堂舉行婚禮。新娘脫下一身大紅,換上歷來被視為“不吉”的白色婚紗,而新郎則西裝革履。
瓊海市嘉積鎮下寨垌村85歲的朱阿婆聽筆者問及當年的婚禮,笑聲朗朗,那滿是皺紋的臉上現出了淡淡的光輝。
那天是1950年農歷7月23日,朱阿婆時名“開蓉”,家住嘉積鎮參古村的她要嫁給鄰村下寨垌村一個修單車的。
“那是我一輩子最漂亮的時候。”朱阿婆回憶道。那天,她穿著大紅旗袍,上繡牡丹,旗袍一直到小腿,兩邊都有開衩,腳蹬一雙時髦高跟鞋,頭戴自己用紅繩竄著的各種珠子,各種金耳環、金手鐲、金戒指首飾應有盡有。在伴娘陪同下,等待新郎來迎親。
鑼鼓響,吉時到。新郎王啟龍在眾人推擁下,抬著花轎來迎親了。這位新郎很時髦,西裝領帶,頭發梳得油亮,腳蹬皮鞋。朱阿婆記得,當時家里擺了幾十臺酒席,親戚朋友、村人都豎起拇指說:“這個女婿是最靚的。”
1973年,海南遭遇強臺風,村里連下了一個月的雨,朱阿婆放在箱里的衣服都受潮了。“當時壓箱那件旗袍也受潮了,不久衣服就爛了。”沒保住結婚那件旗袍,老人覺得很惋惜。
“從20世紀20年代旗袍開始普及起,直到50年代都很流行。”吳梅說,中國人鐘情用紅色表達期盼,婚禮旗袍婚服色彩以紅色為主。

80年代后,新娘穿婚紗、新郎穿西裝成為主流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國婚禮服飾發展過程中特殊的時期,那時正處“文革”時期,選對象先看出身,講階級成分,最有吸引力的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干部、工人家庭的子女。在此期間,所有的旗袍被列入“四舊”名單,婚紗被標榜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成了清掃對象。
“在時代背景下,當時花轎已經沒有了,新娘以能穿上紅衛兵服裝為榮,新郎以穿紅衛兵衣服、戴紅衛兵袖套迎親最有面子。”瓊海市作協副主席王路生對此記憶非常清晰。
那是1975年,當時還是孩子的王路生親歷了村里一對年輕人的婚禮。“當時公社不允許私自在家里擺酒宴,新人結婚都在公社舉行婚禮。這對年輕人偏偏在家里擺酒宴,后來公社派人來抓,新郎新娘逃到甘蔗地里不敢出來。我姐姐當時是伴娘,怕被公社抓住,就也跟著他們一起跑。”正因為此,王路生對當年的情況印象深刻。
他記得,當時這對新人穿的一樣,都是淡藍色軍裝,胸口配一枚“毛主席像章”,還戴著紅花,腳上各是一雙“解放鞋”,新娘一般會扎兩個麻花辮,十分清純。
在吳梅看來,自己一直是很“潮”的人,1953年結婚時別人都是用花轎,他卻專門租了輛汽車接新娘,還找來三個大樂隊,給自己辦了場時尚婚禮。到了80年代,吳梅覺得自己當年的婚照太老土,硬拉著妻子去照相館補拍了婚紗照,妻子穿婚紗,自己穿了件襯衫。“當時不止我們,很多人都去補拍婚紗和西裝的結婚照。”
80年代初,國門打開、觀念變更,國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著,逐漸認同穿著打扮是沒有階級性的……“新浪潮”大概是這個時代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國人也以迅速趕上了世界潮流,新娘穿婚紗、新郎穿西裝開始成為時尚和主流。
“當時確實很興這個,新娘穿婚紗,新郎則是清一色西裝革履。”1987年11月,王路生自己結婚時,為了與妻子搭配,特意花了120元買了套西裝,花25元在地攤上買了一雙仿真皮鞋。“這在當時是潮流,有錢人家可以買婚紗西裝,沒有錢的人也會去找親戚朋友借,實在沒辦法還可以通過照相館的婚紗和西服來實現。拍照時,新娘把婚紗直接套在衣服外面,手捧塑料花,新人們拍照動作往往比較僵硬。”
到了90年代,在城市城鎮的富裕家庭,女穿婚紗、男穿西裝的方式已經成為主要方式。
進入21世紀以后,主題婚禮這個新名詞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青年男女對婚禮服飾的要求越來越注重個性化。
據王路生介紹,目前婚禮服種類繁多,流行的新婚禮服主要有以中國傳統旗袍為代表的中式禮服和源于西方的各式婚紗,旗袍盡顯女性的線條美,注重多樣的領子袖子及精細的繡花,并采用織錦緞、真絲、帶有吉祥喜慶圖文的中高檔面料等,與新娘禮服配套的則往往是新郎西服。“在中西文化結合的背景下,現代人對婚禮服的要求已有所不同,婚禮服潮流,更講求將中西特色的設計精粹融于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