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勇
(濟南市臥虎山水庫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115)
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經驗與做法
趙延勇
(濟南市臥虎山水庫管理處,山東濟南 250115)
濟南市作為全國第一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近年來,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于水資源短缺地區并能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進行推廣的建設模式,在此對其積累的寶貴經驗進行了總結。
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主要經驗
濟南市在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期間,始終秉承人水和諧的建設理念,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于水資源短缺地區并能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進行推廣的建設模式。在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組織和實施中,濟南市通過生態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等“七城聯創”的模式將各有關部門的工作無縫連接,形成合力;通過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延伸到用水戶,推動企業節水減排;通過公益代言、泉水文化節等方式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引導作用;通過志愿者行動、中小學圖書贈予、攝影大賽等方式發揮宣傳教育的輻射作用,帶動全社會公眾共同認知和參與水生態文明建設。主要經驗有以下5方面:
隨著水資源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瓶頸作用的不斷凸顯以及公眾對于水安全保障、水生態健康需求的逐步提升,水網已成為現代社會繼互聯網、交通網、電網之后的又一基礎性網絡。在試點建設中,濟南市通過五庫連通等一系列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實施,“六橫連八縱,一環繞泉城”的大水網基礎框架初步形成,并在水網建設和打造過程中,不斷強化水網的安全保障與生態恢復功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形成覆蓋全市的現代水網。一方面,大力開展平原水網區的河道清淤疏浚,全面推進城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實施山丘區中小水庫和塘壩除險加固和增容,有效增強了全市防洪排澇安全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通過當地地表水、地下水、長江水、黃河水的互連互通、聯合調度,形成現狀、應急、補充、備用四級水源體系,全方位保障城區用水安全,并大力開展平原水庫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商河縣率先實現了城鄉供水一體化。此外,在全市大水網建設中打造了中心城區、小清河濕地等多個局部水循環系統,增強水體的流動性,加強污染物的沿程削減和凈化,建設生態護岸,為水生態系統的整體恢復奠定了基礎。
地下水是濟南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加之泉水保護對于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要求,濟南市水資源管理的核心是全面加強地下水管理。為了實現最嚴格的地下水管理,濟南市探索出了一套“可控、可調、可罰”的地下水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管理成效。通過開展市域范圍內地下水井的全面排查、登記和在線監控,形成地下水井和地下水資源的“一庫、一圖、一表、一模型”,不僅做到心中有數,還能實時更新和動態模擬,實現“可控”目標;加大地下水超采區和泉域范圍內地表水廠和供水工程的建設力度,逐步實現地表集中供水對于地下水開采區的覆蓋和替代,并以趵突泉水位為控制條件,當低于警戒線時,對城市公共供水、企事業單位用水、建筑工地深基礎施工排水進行管制,限制其取用水,實現“可調”目標;依法治水管水,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水利、環保、市政、公安等部門通力合作,大力開展執法巡查和突擊檢查,嚴厲查處各類私采地下水行為,實現“可罰”目標。
在政府行使引導和服務功能的前提下,在各項具體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大力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建立起市場化的運行機制,而且,水資源管理、水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具體制度的落實也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才能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為此,濟南市在試點建設過程中,一方面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的投資,充分發揮全市四大投資集團融資平臺作用,運用市場化的辦法解決融資問題,濟西、華山湖、北湖等湖泊濕地和重點河道的治理全部由投資集團進行土地熟化和運作實施,全市試點建設投資中社會資本投入比例達到55%,初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導、地方為主、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建設機制,有效保障了各項建設任務的資金來源和后期維護。另一方面,注重市場調節機制的建立,積極建立水權轉讓制度,初步制定了“全市取水許可暨水權登記方案”和“水權分配框圖”,為水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打下堅實基礎;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和“優水優價”制度,建立了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加大節水減排先進企業的補貼力度和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了全社會用水方式的轉變,促進水生態文明長效機制的建立。
水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新的系統性工程,不管是對其基本理念的認知,還是具體的建設實踐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而全民意識的提升既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又是水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濟南市從試點工作伊始,就十分注重科技與文化的引領作用。在科技層面,由分管市長牽頭,開展了泉水保護與水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課題研究;成立了濟南市水生態文明研究和促進會,為各項理論、技術、標準的研究構建了良好的平臺;廣泛與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和部門合作,拓展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技術手段,通過強大的科技支撐,避免和大大減少了試點建設過程中走彎路、走錯路的機會。在文化層面,專門編制了《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市建設宣傳工作方案》,分別針對水生態文明理念易于提升的學生、應該提升的管理者等作為關鍵群體進行突破,并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擴大受眾比例。編制《濟南水生態文明讀本》,以中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四聯漫畫形式傳播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知識和理念;針對管理部門,組織開展了若干次水生態文明培訓,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水生態文明理念和內涵進行授課講解,提高各級管理部門對于水生態文明的認識;另外,通過多次舉辦泉水節和攝影大賽等活動,增強了全社會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為水生態文明的深化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
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安全保障、污染防治、生態修復、節水減排、宣傳教育等多個領域,需要建立起“系統治水”的理念,將防洪與排澇相結合,將供水與節水相結合,將陸域減排與水域修復相結合,多部門多板塊協同推進,方能行之有效。濟南市在試點建設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開源水、優供水、抓節水、保泉水、治污水、排澇水、防洪水”的治水思路,充分考慮各項重點工作的銜接性,具體工程和措施注重發揮多重功效。并結合國家生態市、森林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園林城市、海綿城市和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人為成員的市“七城聯創”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安排和協調解決試點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強大合力,保障了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進行。從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和模式上,探索出了“系統治水”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責任編輯 趙其芬)
X832
B
1009-6159(2016)-11-0005-02
趙延勇(1975—),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