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緒洲,曹寶偉,陳佩新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肥城 271600)
肥城市匯河抗旱應急調水工程建管經驗
孫緒洲,曹寶偉,陳佩新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肥城 271600)
為構建現代抗旱工程體系,肥城市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創新規劃設計,策劃實施了以礦井水利用為主題的抗旱應急調水工程,高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為后續抗旱工程建設提供了經驗。
肥城市;抗旱調水;建設管理
肥城市是農業大市,水資源時空、季節分布不均,十年九旱是基本市情。全市人均占有水資源量271 m3,僅占全國的12.9%、全省的81.1%、泰安市的87.1%,屬于極度貧水區。近年來,肥城市立足強基礎,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市農業用水保障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面對地下水超采、水源利用不均及水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水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來突出,已成為制約我市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突破農業用水短缺的困境,構建現代抗旱工程體系,結合肥城市礦井水資源豐富的實際,2015年肥城市實施了以礦井水為主題的抗旱應急調水工程。2015年10月,該工程順利通過省級的竣工驗收并及時進行了產權移交,農田灌溉抗旱保障效益逐步顯現。肥城市按照規劃到位、保障有力、科學經濟的原則創新開展規劃設計,力求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益。
肥城市匯河抗旱應急調水工程位于湖屯鎮中部,涉及9村近萬人。工程以提高礦井水利用率為目標,主要是在匯河新建提水泵站,鋪設長距離PE輸水管道,將水引至現有小店引黃三級干渠進行農業灌溉。工程建成后,將有效解決北部山區3 100畝“望天田”的農作物抗旱應急灌溉需求,對提高農田灌溉保證率,帶動當地居民脫貧致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1 與當地規劃相銜接,發揮工程綜合效益
近年來,湖屯鎮充分利用區位和資源優勢,相繼出臺了肥城市礦井水綜合利用專項規劃、北部山區農業綜合發展規劃、陶山觀光旅游生態區建設規劃,做大做強礦產資源開發的同時,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湖屯鎮北部山區綜合開發的制約因素,匯河調水工程與當地各種規劃建設密切相銜接,以將南部豐富的礦井水引調至北部山區為主題,將極大緩解湖屯鎮水資源分布失衡和供需緊張的矛盾,為建設優質小麥基地和核桃種植基地及生態區開發提供可靠的用水支持,持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2.2 充分利用礦井水,構建多元供水體系
項目區水資源主要為黃河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煤礦礦井水,農田灌溉用水以地下水為主,黃河水、地表水為輔。項目區內小店引黃三級干渠是田山引黃灌溉工程的一部分,干渠配套設施完善,所引用黃河水為引黃工程的尾水,受上游引水的影響,引用黃河水量無法保障。為利用地表水,湖屯鎮興建了一些地表水源攔蓄工程,現有西寺水庫、澗北水庫以及響水河水庫3座山丘水庫,均為季節性水庫,遇干旱年份,水庫內無蓄水可用。地下水作為工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其淺層地下水開發利用強度已高達56%,形成了對地下水的依賴性開采,個別地區已出現漏斗現象。湖屯鎮內礦井水水量豐富,根據《肥城市礦井水綜合利用專項規劃》,湖屯鎮境內煤礦礦井水可利用量,規劃水平年(近期和遠期)為550萬m3/a,但直接利用率僅為30%,大量礦井水流入匯河,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項目區206.67 hm2農作物年抗旱應急需水量38.75萬m3,在特大干旱年份,匯河水量能夠滿足抗旱應急灌溉用水需求。調水工程的實施將使湖屯鎮北部形成以地下水和礦井水利用為主體的多元供水體系,同時也為河流、灌區、水庫互聯互通提供了重要契機,是構建現代抗旱工程體系和肥城市北部山區水網體系的重要一環。
2.3 優化管道設計,降低工程造價
工程輸水管道采用dn280 mm的PE管道,管道造價約占工程投資的2/3,針對其投資占比較大且管道內水壓力因沿程損失、局部損失等影響逐漸減小,管道所承受壓力越來越小的實際,項目法人與設計單位協商后,果斷決定采用分段設計的原則,選擇不同壓力的PE管道。PE輸水管道長度共計7 610 m,以500 m管道長度為一個單元,計算管道內水壓力,全程分四段購置不同壓力的PE管道,首段1 000 m選用1.60 MPa管道,中間段采用1.25 MPa和1.0 MPa管道,末端1 000 m選用0.8 MPa管道,因此節約的工程成本近1/4。
3.1 加強組織領導
肥城市政府高度重視抗旱應急調水項目建設,成立了由市長任指揮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對項目進展情況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單位、明確到人。成立了肥城市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處,設立了工程技術組和財務組,全面負責工程實施、組織調度、財務管理和督促檢查,并在全市水利系統年度目標管理、責任追究、政績掛鉤等方面建立起考核評價體系,做到了任務、責任、措施、考核“四落實”。
3.2 強化建設管理
工程實施中,嚴格執行水利工程建設“四制”管理,建立了“業主負責、施工保證、監理控制、政府監督”的質量控制體系。在工程開工前,肥城市人民政府批復成立了肥城市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處,任命了法人代表和技術負責人,全面負責工程實施、組織調度、財務管理和督促檢查。實行招標投標制,委托山東水務招標有限公司對施工、監理進行了公開招投標,做到了公平、公開、公正。實行合同管理制,按照招標文件要求,認真做好了合同管理,保障了合同各方的責、權、力。實行建設監理制,要求監理人員把質量作為第一要素,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設備進場、材料入庫、設備安裝等方面及時查驗,做好旁站監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特別是在水泵、管材等主要設備采購方面,采取法人、監理與施工方共同考察的模式,擇優選擇供應商,確保所購材料及設備符合設計要求。
3.3 用好工程資金
對工程建設資金實行專戶儲存,??顚S?,嚴格按照合同支付,采取報帳提款制,將工程建設資金直接撥付施工單位,確保資金、干部和工程“三安全”。另外,市政府把落實縣級配套資金作為搞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工作的基礎前提和關鍵環節來抓。將項目縣級配套資金足額落實到位,并督促鎮村發動群眾投勞折資,確保了工程順利開展。
3.4 建立長效機制
為加強工程建后運行和管護,按照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6+1”的要求,組建了由湖屯鎮水利站牽頭、沿線村莊納入會員的湖屯鎮抗旱應急調水工程用水協會,實行農業灌溉終端水價與用水計量收費制度,落實管護人員和維修養護經費,建立了良性的長效運行機制,最大限度的發揮工程作用。
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既是立足解決當前抗旱的實際需要,又是結合水利總體規劃,著眼提高農業抗旱減災能力整體目標的長遠之計,是人民群眾得實惠、惠及率最高的民心工程。借鑒匯河調水工程建設取得的經驗,肥城市策劃實施了多處類似的調水工程,成為在十三五期間構建現代抗旱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 遲明春)
TV87
B
1009-6159(2016)-12-0033-02
2016-01-14
孫緒洲(1984—),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