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彤
[摘要]社會支持對于一個地區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支持的形式和內容隨著社會建設改革實踐發展方向的不斷邁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的以甘肅省貧困家庭社會支持為研究對象,通過數據的調查和整理把握目前甘肅省天祝縣貧困家庭的現狀,并通過社會學中社會支持理論的指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以期從政策上和實際行動上改變甘肅省貧困家庭發展的問題,為人們的生活改善提供重要的保障。
[關鍵詞]甘肅省天祝縣 貧困家庭 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C91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4-0048-02
一、社會支持的理論概述
社會支持的概念是指良好的社會心態有助于社會的發展。在進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如果社會出現其消極方面的問題,那么,通過社會支持就對相應的社會負面情緒進行控制,并通過這種控制完成對于社會個體的保護,通過保護社會的個體對社會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進而在社會的積極方面則會產生相應的積極保護和維持作用。
(一)社會支持的定義
在籠統的含義上,我們可以把社會支持表述為各種社會形態對社會脆弱群體即社會生活有困難者所提供的無償救助和服務。從社會心理刺激與個體心理健康之間關系的角度來看,社會支持應該被界定為一個人通過社會聯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廣義而言,社會支持既涉及家庭內外的供養與維系,也涉及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支持與幫助。社會支持不僅僅是一種單向的關懷或幫助,它在多數情形下是一種社會交換。總體而言,社會支持是一個能夠為多種社會形態下的社會消極人群進行相應的社會供給和社會保障的一種方式。這種社會供給可以是心理上的支持和疏導,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支持與供給。
(二)社會支持的特點
社會支持是一個社會學的概念,社會支持主要具有無償性、持續性、客觀性等特性。社會支持的無償性指在進行社會支持的過程中,通過國家或者政府對于現有的社會弱勢群體進行一些無償的補助和相應的支持,從而使社會弱勢群體的負面情緒及負面效應相對減少;社會支持的持續性是指在進行社會支持的過程當中,不能夠根據在短時期集中對于現有的社會的負面問題進行相應的支持,而是把這種支持看做是一種長期的、延續性的方式,運用這種方式能夠保持社會的負面情緒降到最低;社會支持的客觀性,是說明社會支持在進行相關的支持和補助的過程中不是根據現有的社會支持來完成的,社會支持是通過一些客觀的數據的調查,和相應的社會的實際情況的對比來說明該區域的社會支持需要情況,所以社會支持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三)社會支持的形式
韋爾曼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將社會支持區分為感情支持、小宗服務、大宗服務、經濟支持、陪伴支持5項;庫恩等人區分為歸屬性支持、滿足自尊的支持、物質性支持和贊成性支持4種;考伯區分為情感性支持、網絡支持、滿足自尊的支持、物質性支持、工具性支持和撫育性支持;卡特納和羅素區分為情感性支持、社會整合或網絡支持、滿足自尊的支持物質性支持、信息支持。而Arrera和Ainlay則將社會支持分為6類,具體包括:物質的幫助、行為的援助、親密的交往行為、指導、反饋、積極的行為。從這種社會支持的相關形式來看,社會支持主要以支持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的生活為主要的方式,在進行弱勢群體的支持過程中,通過以上幾種重要的方式能夠使社會支持的形式更加清晰地反映在社會層面上,并通過社會支持改善社會消極層面問題。
二、甘肅省貧困家庭現狀
甘肅省貧困家庭從數量上來看依然不在少數。以天祝縣的貧困家庭的發展現狀來看,目前貧困家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貧困家庭中的勞動力數量少,留守老人和兒童地區照顧能力有限,貧困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和收入水平無法維持其生活基本的需求性。
(一)貧困家庭中勞動力較少
以甘肅省天祝縣貧困家庭目前的情況來看,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扶貧的困難程度非常大,貧困面很大,而且貧困程度非常深。按照該地區的2300元的國家扶貧保準來看,全縣的貧困人口數量就有7.5萬之多,占全縣的總人口數量的35%。該地區的貧困主要是因為其自然條件非常嚴酷,自身發展經濟存在著極大困難,導致了大量的勞動力流失,直接造成一種惡性的循環,農民的收入水平就會存在極大的困難。該地區的貧困現狀同全國的小康社會發展要求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到2015年上半年的數據統計來看,為了提升該地區的勞動力質量,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支持上該地區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但是這些政策支持的實現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和不穩定的因素,所以在短時期內很難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貧困家庭中以老人和兒童居多
甘肅省天祝縣貧困家庭中現居住的主要人口是老年人和兒童,留守問題需要受到極大的重視。該地區的勞動力存在著不足,從而對于留守人口和農村低保人口的財政支持供應無法做到有效的跟蹤和保障,政策的落實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按照2014年的城市低保水平來看,月人均收入水平從270元上升到310元,農村的一類低保的標準從160元上升到205元,二類低保對象月保障標準由106元提高到160元,三類低保對象月保障標準由70元提高到84元;農村分散供養五保對象年補助標準由2600元提高到3110元。對于貧困家庭的留守人口進行重點的保障,將因災、因病返貧或家庭生活困難的450戶1765人納入了保障范圍。這在實踐上做出了重大的探索,但是社會效果的反饋上卻缺乏具體的數據統計。
(三)貧困家庭中農業生產收入較低
甘肅省天祝縣的貧家家庭在收入來源上主要是依靠農業種植維持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在農業生產上受到甘肅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發展農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而且在技術水平方面,農民本身就存在著知識上的欠缺,完全是依靠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農民的收入水平存在著不穩定的現象。從該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上來看,盡管總體上是提升的,但是提升的幅度不是很大,收入水平持續走低。在2012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4399元,占年計劃任務4841元的90.87%,欠計劃任務442元;同比增長14.5%,增速欠計劃任務11.5個百分點。到2014年底,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50元,同比增長了14.8%。從整體上來看呈現了增長的態勢,但是在家庭收入水平上來看,還是和城市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農業生產在家庭收入支撐中沒有發揮最大的作用,貧困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三、甘肅省貧困家庭社會支持的對策方向
甘肅省政府對于現有的甘肅貧困家庭的社會支持是在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兩種情況下形成的。一方面,政府的正式支持是指對于現有的政府活動進行相應的國家政策調整、政府補助幫助,以及社會上的正式團體對于甘肅貧困家庭的補助;而另一方面,甘肅省對于貧困家庭的補助也能夠從非正式的群體中體現。從非正式的群體上來看,非正式的群體包括鄰里鄉親、社會自發公益性組織以及其他公益性社會團體對于現有的甘肅貧困家庭的社會支持。
(一)國家政策對貧困家庭扶持
中國政府在進行國家政策的制定上,都能夠按照現有的社會情況對社會的弱勢群體進行相應的政策傾斜。國家整體的政策傾斜為其各省的政府制定相應的扶貧的社會支持的制定進行了一個導向性的指導。例如《創新扶貧,開發社會參與機制實施方案》的出現,就對現有的國家扶貧進行了相應的政策指導。通過政策的發出和政策的說明,給現有的地方政府做出表率,說明地方政府在進行國家社會支持的過程中,應當如何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來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進行社會支持。
(二)政府補助對于貧困家庭支持
甘肅省政府對于現有的甘肅省的貧困家庭在進行相應的社會支持的情況下,在以下方面對于貧困家庭進行社會支持:提高貧困家庭的就業率;加強貧困家庭的“三農”信貸;落實惠農補貼;提高社會保障幅度,提高貧困家庭的收入;促進縣域經濟整體上的發展,并由整體發展帶動局部的進步,進而幫助貧困家庭盡早脫離貧困。甘肅省政府在對于貧困家庭的脫困問題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甘肅政府天祝縣政府都通過一系列的形式來幫助貧困家庭進行社會支持。
(三)社會團體對于貧困家庭的幫助
社會團體對于貧困縣的支持則多數在于對貧困家庭的具體生活實際給予一定的幫助。例如,每逢年節期間,一些社會團體就會自發為貧困家庭捐助米面糧油,維持貧困家庭的現有生活水準,保證貧困家庭能夠與普通家庭過上同樣的節日。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多是一些該區域的居民自發、無償地完成他們對于甘肅貧困家庭的社會支持。
(四)鄰里鄉親對于貧困家庭的幫扶
鄰里鄉親對于貧困家庭的支持是對于現有家庭進行社會支持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社會支持是一種結合生活與精神的雙重社會支持。在進行鄰里鄉親的社會支持的過程中,受助的貧困家庭能夠從鄰里朋友那里獲得一定的安慰,能夠尋求精神依靠,同樣的,鄰里在看到貧困家庭的困難之后,也能夠第一時間對貧困家庭進行一定的社會支持,保證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態。
四、結論
綜上所述,甘肅省貧困家庭的社會支持上做出了積極的努力,通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兩個方面做出探索,在基本生活保障、生活生產實踐、貧困家庭的精神支撐等多個方面改善了該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貧困地區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國家社會建設所重點關注的領域,這是一項社會性的長期問題,而且受到很多主觀和客觀的環境因素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對于貧困地區的社會支持應該進一步體現豐富的特點,從各地區的實際現狀入手,解決貧困存在的根源性問題,保持社會支持的實際效果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陳成文,潘澤泉.論社會支持的社會學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06).
[2]陳習瓊.國內獨具老人社會支持研究現狀[J].科教導刊,2014(12).
[3]張明.信任視角下留守兒童的社會支持行為選擇[J].江漢論壇,2014(12).
[4]賈鋒.農村失獨老人社會救助權的國家保障[J].理論探索,2014(03).
[5]寧滿秀,荊彩龍.農村勞動遷移、老人照顧需求與社會支持介入方式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4(04).
[6]唐美靜.社會支持網絡理論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探究[J].社會工作,2014(02).
[7]王秋波.我國構建“失獨家庭”社會支持體系研究[J].理論學刊,2015.
[8]金虹霞.西北鄉村貧困女性社會支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
[9]武威市天祝縣政府信息公開網站.http://xxgk.gstianzhu.gov.cn/gkml/gmjjhskfzgh/index.htm.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