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霖
摘 要:本文的寫作內容集中于對住宅小區的供用電模式進行探究,以基本形態作為分析立足點,對一些常見的供電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思路政策。
關鍵詞:供電管理;供電網絡;供電模式
伴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活中用電需求越來越高,國家針對當前國家電網系統也做了相應改進,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電網改造得到了深入拓展,無論是農村用電穩定性還是農村用電質量保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現在的農戶用電已經不再是過去的統一電表,全村或者全對公用,然后人均分攤電費的模式,改為現在一戶一個電表,各自用電各自付費,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也提高了農村用電管理效率。
雖然目前情況得到了很多的改善,但是依舊還有一些條件十分艱苦或者改造有難度的地區和單位存在用電管理混亂的情況。比如一些邊遠貧困地區和集體單位轉供電單位,他們依舊未實行單獨用電計價,難于進行有效管理,也正因如此,這些單位或者住戶對用電管理方式感到不滿意,出現很多投訴,這些地方也急需改造。但是目前的改造仍舊受到很多限制條件的約束,尤其是對老小區的改造更是棘手,無法達到一蹴而就,需要統籌規劃,逐步實現。就如何實現最后同網同價,如何實現國家電網良性發展及良性管理,使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內容。
一、 現階段幾種常見供電管理模式
(一)專供電管理模式
在居民用電模式中存在一種專供電管理模式,采取這種供電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對一些用戶而言,其用電主要是由專門的供電單位統一管理。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管理方式更為有效,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主要是因為當前很多小區的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都存在直接的商業合作,這樣做到處就是物業管理公司可以一并將住宅小區的供電管理納入到其管理范圍之內,管理成本得以降低,管理效率得以提高,這種方式對于住戶而言也很便捷,不需要面對多家管理公司,因此這種專供電管理模式效率更高。
(二)先專后交或者公變電的供電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方式主要是針對大型房地產項目開發商而言,比較傾向于選擇的一種供電管理模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房產建筑時間較長,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會有一些臨時搭建的施工輔助設施,這些設施對于用電容量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要求,選擇使用專電管理更為符合實際生產條件,因而先上專電,以確保工程建設能夠順利進行。等到施工項目基礎建設部分達到要求之后,在對項目進行專戶專表的用電改造,處以降低成本和施工進度的考慮,往往這些建設單位會傾向于選擇在原有供電基礎上進行改造,待改造完成之后直接移交給供電管理公司。無論是原先已經在用的輸電設施還是基礎供電管理設備在移交之后都還能繼續使用,可以減少物業管理的運行成本,同時也能使供電企業受益,不需要增加額外的設備成本,對各方都有益處。
但是對于一些小的施工建設項目開發商來說,就建設成本而言直接上專供電并不太符合生產實際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恰好附近有公變電源可以選擇,只要供電容量能夠滿足生產需要,一般會選擇就近公變電源供電管理模式。這種方式為一個小區一個電表,如果后期需要進行改造,產生的費用需提出改造方自行承擔。
二、新修小區的供電模式
對于新修小區,在供電方面國家有相應的管理規定和實施標準,必須要能符合現行政策,既要規范工作,又要考慮到用戶的便捷性。這其中由主要涉及到“兩網改造”中的一些補償問題,以及新管理規定下供電企業如何實現有效益管理的方式問題。針對以上這部分的內容,筆者根據在電力公司實習所學作簡要分析和探討。
(一)國家在本世紀初就公布了新的配電補貼政策,明確要求取消配電貼費內容,知識給予電網經營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然后又供電企業自行融資解決電網配套建設資金問題,對于國家提出的“兩網改造”也是如此,實行電網經營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根據目前居民生產生活用電需求,電力經營企業為了保證穩定的供電管理,對于入住率高的住宅小區基本上達到了將公變電源布設到位的要求。但是對于新建住宅小區是否能夠直接將小區用電網絡接入到公變電網絡中,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因為現在一些新建的小區主要實在城市邊遠地帶新建樓盤,很多設施配套都跟不上或者說有的新建樓盤附近根本就沒有相應設施,只是臨時拉一條供電新路保證施工完成而已,其公變電承載能力十分有限,后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按照新的居民用電管理方式,必須要求一戶一表的專電管理模式,這就需要進行后期電路改造,原有的用電模式就只能作為一種臨時過渡。
(二)針對這種城市邊遠地帶新建小區的情況,要想保證用戶的正常用電權力,就必須要搭建一套完備的輸電線路,但是一般其費用成本十分昂貴,其成本需要城市公共建設部門來承擔。
三、研究結論和建設意見
筆者在了解其他地區對于新建住宅的用電管理的基礎上,可以將現在通用的做法歸納為:首先是對用電情況進行統籌規劃,依托專業化管理方式,針對問題持續性改進,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時對于新建小區的用電管理規章制度必須是立足于小區本身制定的實際可行的管理辦法,針對小區不同住戶的情況細致了解、認真溝通,同時向供電管理部門適時反映情況。
在對電力專項資金成本的分攤問題上,可以采取共同分攤的方式,即小區業主分攤入戶的非基礎電力設施成本,開發商和物業管理方分攤小區內公共電力設施成本,而政策公共部門則分攤公變電至小區的電力設施成本。
對于住宅小區供配電建設的標準實行統一規格,穗七中的設計標準、施工標準和使用標準做嚴格規定。同時對于市場銷售的電力設備產品也應當做嚴格要求,從生產到檢驗都應當有一些整套公用的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借助信息化管理平臺,做到規范管理流程,發揮統一管理優勢,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收費、統一建設,做到(供電企業對城市住宅實行供電到戶、抄表到戶、收費到戶、服務到戶)。(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文娟.全省“一核一圈三群”開門搞規劃,跨越起藍圖.黃河新聞網,2011.4.1
[2] 太原供電分公司.太原市新建住宅小區供電配套建設費政策推進情況匯報材料
[3] 廣東省房地產業協會,廣東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房地產開發項目紅線外供電設施投資問題研究
[4] 山東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全部實行直供直管.齊魯晚報,2010.1.31
[5] 新建住宅小區供電設施建設費管理的探索.喬東.《經濟師》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