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為了實現占領全球市場份額的長期目標,現代跨國公司必須建立和競爭環境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并將其運用于企業的業務流程。本文對跨國公司定價部門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構建調研的基礎上,選取跨國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現行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理論的國內外發展歷程。通過積極借鑒外國優秀跨國公司管理控制模式,總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促進完善我國跨國公司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
關鍵詞:管理會計;跨國公司;控制系統
一、引言
隨著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的發展,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載體和動力并且在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影響越來越顯著。隨著跨國公司的不斷發展,企業的地理分布更加廣泛,當地化成為發展的新趨勢,這要求分支公司在遵循總部政策規定的同時,適應當地法律與風俗,這使得企業內部的控制跨度變大,企業組織結構更加復雜,呈現網絡化的趨勢,傳統企業的許多職能被協作與外包完全取代,部門的邊界變得模糊,企業的組織結構向著扁平化、網狀化的趨勢發展;此外,企業的業務品種也更加復雜,呈現出多元化、廣泛化。建立一個與新的企業目標和競爭環境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并將其運用于企業的業務流程,才能適應與現代跨國企業的發展。
二、國外研究動態梳理
1.管理會計與控制理論研究
自19世紀早期,西方層級結構企業剛剛建立的以來,隨著科學管理理論和實務企業管理會計實踐的發展,管理會計在理論和實務上都得到了迅猛發展。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務發展到了頂峰并且產生了停滯(Kaplan,1987)。實際上,理論與實務界越來越強調,單一關注財務指標的管理會計要與控制系統相連接,變成一個組織戰略的實施過程,并且提出了“管理會計與控制”這一概念。事實上, Marjorie(1983)則更為強調管理會計與控制是一個獲取和使用資源的過程,同時也強調其是一個在組織范圍之內的正式的、系統性的數據處理系統。1998年Anthony(1998)對于管理會計與控制的“落實組織戰略的過程”定義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最廣泛采用的接受的概念之一。Sharma(2010)強調了上述概念,認為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是一個用于連接員工行為和組織目標并促進外部聯系的系統。李琦(2012)指出,在21世紀隨著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頒布,管理控制研究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國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2.組織結構對跨國公司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影響
很多學者發現,由于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組織結構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企業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同組織結構的適應關系也很重要。Sharma(2009)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有限責任公司為例,研究了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內容和變化。Jack and Mundy(2012)研究了組織形式的變化導致了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變化,分析了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在常規與變化的組織中的作用。
事實上,跨國公司作為最大的組織結構體,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對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體現最多。學者們認為:Ghoshal and Bartlett(1990)首次將網絡組織理論引入跨國組織結構的研究中。在該研究中,他們將跨國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所在地的供應商、客戶等所組成的外部網絡囊括到跨國公司網絡體系中,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業務聯系定義了內部性密度與跨越性密度兩個概念。Berkeley(1992)對跨國公司組織結構的演進進行了系統研究,其認為對環境和競爭條件的適應能力是跨國公司取得成功的關鍵原因,所以,跨國公司組織結構的發展必須要不斷適應動態的外部環境和競爭條件。正是由于跨國公司組織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其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國內研究動態梳理研究
1.國內管理會計與控制理論研究
周得孚(1998)將管理控制定義為:“企業為了幫助經理人員協調企業內部各部門,并促進這些相關的部門互相溝通和合作,在持續的基礎上達到企業預期目標而運用控制論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對企業經營管理及其活動過程進行調節和控制。為實施管理控制而設計的互相有關的和互相溝通的組織和機制則稱為管理控制系統。”張先治(2003)認為,管理控制是公司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構建了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框架。杜勝利(2004)提出要構建一個包括結構配置、戰略控制、管理激勵、業績評價與利益整合的管理控制系統框架,這個框架。冉秋紅(2007)在原有的企業管理控制系統框架之中納入了知識資本,并且構建了知識導向的管理控制系統框架。王斌(2010)指出我國的管理控制系統(MCS)與美國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MACS)極為類似,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構建應該以會計或財務信息為主導。在本文中,我們對這兩個概念不進行區分,統一使用“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一詞。
2.組織結構對跨國公司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影響
很多學者發現,隨著經濟活動的復雜化和競爭環境的激烈化,企業的組織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建立與復雜多樣組織結構相適應的企業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是很重要的。馮巧根(2000)指出,現代企業集團的組織結構由于受到信息化、知識化的影響,逐漸由傳統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型、網狀型轉變,甚至出現無中心的組織形式,這種強調分權管理的組織形式對企業內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吳丹(2009)談到了企業的規模、分權程度、競爭程度和組織能力會影響到企業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周蕊(2012)探討了管理學中組織結構變遷的有關內容與管理會計之間也是有微妙的聯系和影響。為了適應這樣的發展趨勢,為提供對管理者有用的決策信息,管理會計控制系統開始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跨國公司作為最大的組織結構體,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對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體現最多。李晏墅(2004)研究了跨國公司戰略發展的演進過程,他認為中國跨國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因素,要不斷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和創新,并且充分考慮到外部環境、企業規模、企業戰略、經營范圍等因素對企業組織結構選擇與構建的影響。張志宏(2004)認為,公司經營的國際化戰略決定了公司的國際化架構;在當今的跨國經營過程中,公司越來越重視經營的本土化,跨國公司的競爭力最終取決于其在各地理分部和行業分部等子部分所構成的整體“網絡”所形成的“合力”。姚建農(2005)認為企業的組織結構與企業的戰略之間存在雙向的互動關系,并且探討了現代企業組織結構的動態變化和跨國公司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黃妮(2009)指出,當今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有了很大的調整和變化,著重了解和研究國內外跨國公司組織結構模式及其變化趨勢,有利于對我國企業增強競爭力、開展跨國經營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四、總論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環境的多變、競爭手段的豐富以及新型組織的出現,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研究也應不斷發展。國內外的主要研究表明,隨著經濟全球化、競爭激烈化的發展,跨國公司對于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有了更大的需求,傳統的管理會計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對于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概念研究,由于國外的研究發展歷史悠久,研究文獻比較豐富而且成熟;但是國內的研究在內容的廣泛與創新上都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由于國內跨國公司的發展較晚,而且一直沒有強調管理會計與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造成的。
國內外的研究發現,企業的組織結構是受到多種權變因素影響的,企業為了更好地發展,必須對這些變化的環境做出積極地應對,及時調整企業的組織結構,跨國公司之所以可以有極大的發展,正是因為其對環境變化做出了及時的應對,不斷調整組織結構,適應新的競爭環境。此外,國內外的研究文獻都表明,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會計控制系統之間存在交互關系,隨著組織結構的動態變化,企業的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也要相應的進行改進、調整和創新,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和組織結構。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的研究與會計研究的其他領域相比還處于尚未充分發展的狀態,盡管這一領域已經取得和正在取得巨大的進步,但還是有更大的空間去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湯谷良,王斌,杜菲,付陽.多元化企業集團管理控制體系的整合觀--基于華潤集團6S的案例分析.會計研究,2009年第2期.
[2]王斌,吳應宇,張昉.金融危機與中國管理會計--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2009年年會綜述.會計研究,2010年第2期.
[3]王高斌.企業集團管理控制模式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