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摘 要:本文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通過對周圍村落的居民進行入戶調查得到的數據,運用Eviews作為分析工具,得到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的非價格信貸配給影響最為顯著的因素,并就這一結論提出相關的建議。本文選擇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勞動人數比率、戶主是否有技能以及家庭年純收入這五個因素作為本文的變量。最后本文得到,就作者所調查區域而言,對于非價格信貸配給影響最為顯著的因素就是農村家庭的年純收入,這從一方面反映了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對于農戶還款能力的重視,以及對其自身資金安全性的要求;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國農戶本身就是一個低收入的群體,所以是不能采取提高農戶收入的手段來降低信貸配給的程度,因此本文提出要是金融機構在制度和合約等方面進行創新,尤其是在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實現貸款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利率的作用,進而來降低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信貸配給程度。
關鍵詞:非價格信貸配給;農村金融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學者對于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也越來越關注。近年來,我國政府也逐步意識到落后的農村金融市場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人增加的“瓶頸” ,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農村利率市場化改革到放寬市場準人限制從針對農村信用社的存量改革到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增量改革,從農業銀行開展面向“三農”的體制機制改革到郵政儲蓄銀行成立, 中央政府一直遵循著增加供給的改革思路,試圖通過建立適度競爭、多層次的市場化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來緩解農村地區的融資困境。然而,盡管如此,農村地區的人們的融資困境依然存在,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我國農民仍面臨著較為嚴重的信貸配給。
本文主要采取數據,對影響非價格信貸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影響非價格信貸的主要因素,并且針對這些因素提出如何改善目前的非價格信貸機制,進一步地完善我國的農村信貸市場,完善農村微觀經濟主體的投資需求和并且滿足農村微觀經濟主體的消費能力。
二、文獻綜述
利率改革后,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已經基本放開。但是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利率似乎并沒有充分的得到金融機構靈活地采用,并且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非價格的信貸配給程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農村信貸市場對于農戶乃至整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完善高效的農村信貸市場不僅可以提高農戶的收入和福利水平,而且還能夠減少農村中的貧困人口,縮小貧富差距。但是,由近二十年來的理論研究和經驗分析等的成果顯示,發展中國家的農村信貸場的效率非常地低,信貸配給的程度普遍嚴重。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最近幾年我國在農村的信貸領域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很明顯地,只有靈活的、能滿足各種不同目的的信貸措施才能夠較好地服務于農村信貸市場,而固定的、同一不變的信貸服務措施肯定難以滿足我國農村市場的需要。因此,農村信貸市場的結構、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等的建立健全必須從農民和一些鄉鎮企業這二者的融資行為和其融資需求出發。
三、影響非價格信貸配給因素的計量分析
1.數據來源
由于對信貸配給實證分析對于數據搜集的要求很高,數據搜集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對信貸配給程度的精確度的計量, 因而在信貸配給理論不斷拓展的同時,很多學者也在探索準確的信貸配給實證衡量方法。作者所做的調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蚌埠市下縣以及其所屬村鎮進行隨機抽樣,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入戶調查。發放問卷數量為600份,由于周邊共有三個縣,所以每縣發放200份進行隨機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89份。
2.變量選擇
影響我國農村信貸配給的因素眾多,包括戶主受教育年限、戶主年齡、家庭勞動人數比率、戶主是否有技能、是否為規模農戶和個體工商戶、2014年生產性固定資產凈值、2014年家庭純收入、2014年家庭是否發生重大事故、平均每年與銀行信貸員接觸的次數、是否有過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經歷等等。本文立足于普通農戶都有的狀況,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因素進行分析。本文選擇戶主年齡(X1)、戶主受教育年限(X2)、家庭勞動人數比率(X3)、戶主是否有技能(D1)以及家庭年純收入(X4)這五個因素作為本文的變量。
3.模型建立
在只有解釋變量X4時,方程擬合效果最好,并且所有檢驗都通過,所以在這個模型中,對于被解釋變量Y(是否提供信貸供給)影響最大的就是解釋變量X4(年家庭純收入)。所以易知,對于農村金融機構來說,是否對一些農戶提供信貸供給影響最大的就是年家庭純收入。
針對以上的計量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三個結論:
第一,家庭戶主年齡戶主受教育年限對于所調查區域的農村非價格信貸配給并沒有顯著影響。由于考慮到現在農奴才能機械的發展,以及耕種勞作任務的日益減輕,戶主年齡對于農村金融機構選擇信貸對象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家庭勞動人數比率以及戶主是否有技能對所調查區域的農村非價格信貸配給主要產生負向影響。這兩個因素直接影響著該農村家庭的年度總收入,因而對于農村家庭來說,家庭勞動人數越多,以及戶主的技能越強大,那么所對應的就是該農村家庭的年度總收入越高,因而其還款能力越強,其受到信貸配給的程度越低甚至不受到信貸配給。
第三,家庭年純收入對所調查區域的農村非價格信貸配給產生較強烈的負向影響。這個因素直接反應了借款者的現金流情況;家庭年純收入越高,說明借款者的凈現金流越高,進而說明借款者的還款能力越強,從而說明借款者受到的信貸配給程度越低,甚至于不會受到信貸配給。
四、結果分析
本文的研究使得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中國的農村金融改革。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改革對于改善微觀經濟主體的融資條件的成果是十分有限的,農戶信貸配給程度仍較高。由于本身的研究的數據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的道德模型可能不是很符合預期。在這個研究層面上,對于數據的要求是十分高的,但是由于點差的數據可能會存在一些系統上的錯誤,并且可能本文截取的數據較少,所以會導致本文的結果有些偏差,但是基于以上的模型和結論,我們還是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本文認為,影響農村金融市場非價格信貸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戶自身的資產狀況,在農戶的年收入較高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還是很愿意把錢貸給農戶的。但是在實踐中,在解決農戶的自身的資產狀況又是十分困難的,所以,本文認為在解決農村信貸供給程度較大的問題上,應該由金融機構進行創新,根據農村的特點設計合理的微觀信貸合約,以緩解信貸合約中非價格條款對信貸需求的抑制,發揮利率在市場中的作用,最終通過金融制度和產品的創新來改變弄從金融機構長期存在較高程度的信貸配給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張龍耀,江春.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中非價格信貸配給的理論和實證分析[M].金融研究,2001,07.
[2]楊駿.覆蓋率農村金融需求和供給基于省2000戶農戶借貸情況問卷調查的分析[J].金融發展評論,2010,03.
[3]李銳,朱喜.農戶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損失的計量分析[J].經濟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