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會計信息的價值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也反映著企業的信譽狀況,因此,企業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通常情況下,影響一個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企業的會計造假行為,這種行為屬于嚴重違法犯罪的行為,是國家明令禁止的行為,不僅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同時會給企業帶來法律的糾紛。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這種行為是不違法的,主要是利用企業會計體制的可操作空間,同樣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本文通過分析企業盈余管理的產生原因,指出盈余管理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最終提出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關鍵詞:會計信息;盈余管理;方式及方法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會計信息,企業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企業的會計信息是企業進行財務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于企業進行科學的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的會計信息不能真實的反映企業發展的狀況,那么企業的財務決策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是使企業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企業需要重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控制好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因素。一方面,要嚴格杜絕企業的會計造假行為,避免企業造成法律問題。另一方面,企業要控制盈余管理,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盈余越高,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處在好的狀態,企業具有持續發展的條件,因此,要通過控制企業的盈余管理,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實現會計信息真實反映企業發展的狀況。
一、企業盈余管理的產生原因
企業的盈余管理是一種操作會計收益的方法,是在符合會計準則規定的基礎上進行的盈余報表的操作行為,這種行為會影響到外部財務報告的會計信息,符合企業管理者的利益。企業盈余管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
企業的盈余管理是建立在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基礎上的。企業盈余管理可以實現會計收益的可操作性,企業大多數是采取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方式,企業的委托者委托經營者管理企業,因此,產生了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即企業的所有者和企業的經營者,二者的目的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業的經營者會通過盈余管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會,影響了企業所有者的利益。
2.企業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
企業實行的新的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產生。但是企業的會計準則也為企業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可操性,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平衡了各個利益主體,因此為了實現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最大利益會對一些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留一定的操作空間,企業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合法操作,這就形成了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條件。
3.企業會計準則的的制定模式
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為企業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雖然會計準則的制定依據是具有明確規定的,但是企業在選擇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時是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選擇的。目前,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則導向式的制定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主要是通過企業會計工作者自身的主觀判斷,對一些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應用上進行把控,因此,會通過主管的判斷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便利的條件。另一種是規則導向式的制定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因為制定模式的依據主要是一些具有明確規定的準則和規范,但是,由于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可以操作構造交易,這樣企業會計準則仍然是符合相關規定的,這也變相為企業操作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力條件。
二、盈余管理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企業盈余管理的問題主要發生在會計信息的系統內部中,主要是在財務會計信息的形成的過程中發生的。企業的盈余管理主要會影響到企業的會計收益信息,影響企業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使企業會計信息的價值降低。
1.企業盈余管理的內涵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企業盈余管理主要是在會計準則的可操作范圍內,通過有目的的行為對會計信息進行的更改行為。這種行為是利用了會計準則的漏洞,通過對會計政策和制定模式的選擇,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企業盈余管理使得會計信息失真,在金融市場、資本市場運作時無法發揮指揮的作用,嚴重影響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
2.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首先,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是為了降低違約的風險。企業的負債權益比例越高,那么企業的安全系數越低,企業的資金預留額的限制也就越高,因此企業會進行盈余管理,通過盈余管理使盈利信息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這樣可以降低企業違約的風險。
其次,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是為了股東的利益。企業盈余管理的主要受益者是董事會人員和經理人,因此,二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會操作會計信息,使其對外顯示的會計信息數據有利于企業的董事會和經理人。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針對于企業的凈利潤進行操作的,企業的凈利潤是企業對外會計信息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有效的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的狀況,是企業經營者和企業債權人決策的標準。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企業的股票價值就代表著股東的利益,因此企業的股東會為企業的股票進行盈余管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種行為很難通過法律法規來約束,因為盈余管理是屬于在法律和規定范圍進行的行為,是在灰色地帶進行的操作,嚴重影響著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第三,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是為了降低企業的政治成本。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大規模的公司來說的,特別是一個效益好的大公司,為了轉移公眾的實現,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企業會進行盈余管理,對外報告通常情況下會虛報利益。
第四,企業盈余管理的動機是為了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企業發展需要繳納一定的稅,這是國家稅收政策的規定,是國家的法律規定。企業通過盈余管理,可以對企業利潤進行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頂底稅收成本,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三、控制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方法
1.提高會計工作者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
盈余管理的主要操作者是會計工作者,如果會計工作者職業技能不過關,會造成會計信息質量的問題,如果會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不夠也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因此,企業的會計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不斷學習專業技能和法律法規,避免盈余管理的問題產生。
2.完善會計規范控制盈余管理的操作性
目前我國會計準則已經經歷過一場深刻的變革,會計準則標準越來越與國際化接軌,但是,會計準則目前仍存在一些漏洞,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國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相關的會計規范,加強會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工作,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采用激勵機制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
企業可以采用相應的激勵機制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一般來說,企業的激勵機制包括工資獎勵、獎金獎勵、股權獎勵、精神獎勵和隱性獎勵等。企業可以根據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企業的經營者采取以上一種或幾種的激勵機制,促使經營者避免盈余管理,促進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4.實現外部監管與內部監管相結合
企業控制盈余管理,必須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需要實現外部監管與內部監管相結合。企業內部監管要與外部監管通力合作,監管部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部門之間要確保溝通的協調性,對于盈余管理要加大監管和處罰的力度。
5.明確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
現代企業采用的是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的管理制度,這種制度雖然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但是企業內部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狀況,企業的會計信息狀況掌握在企業的經營者手中,企業的會計工作者受到企業經營者的控制對會計信息和財務報告進行虛假操作,致使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因此,企業需要明確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李莎.新會計準則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企業家天地,2007.07.
[2]王向芳.利潤操縱含義與盈余管理辨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06.
[3]暴金玲.上市公司高管盈余管理行為的原囚探析基于公司治理結構的角度[f].財會研究,2007.07.
[4]劉盼睿.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J]l.會計之友(中旬刊),2007.07.
[5]孫霞.淺析企業的盈余管理問題[J].現代商業,2007.10.
作者簡介:李成國(1976.08- ),男,江蘇人,現就職保山嘉華水泥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