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鵬 高 丹韓 梅婁 巖楊 帆劉樹軍(吉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吉林 長春 300)
?
老年特發性膜性腎病臨床與病理特點
張新鵬高丹1韓梅2婁巖1楊帆1劉樹軍1(吉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吉林長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特發性膜性腎病( IMN)臨床和病理表現特點。方法回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經皮腎穿刺確診IMN 743例,分為老年組(≥60歲)和青中年組( 18~59歲),比較分析兩組臨床與病理資料特點。結果老年組125例( 16.82%),青中年組618例( 83.18%)。老年組平均年齡( 65.85±6.12)歲,男∶女=2.57∶1。老年組鏡下血尿和高血壓發生率均高于青中年組,生化指標檢查中腎小球濾過率低于青中年組,尿素氮低于青中年組,肌酐高于青中年組( P<0.05),兩組尿酸、血漿白蛋白、血紅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總膽固醇等指標均無差異( P>0.05)。老年組中膜性腎?、蚱?、Ⅰ期發病率較常見,分別為65例( 52.00%)、54例( 43.20%),二者發病率占老年組119例( 95.20%),腎小管間質病變45例( 36.00%)高于青中年組82例( 13.27%)。結論老年IMN患者高血壓、鏡下血尿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發生率較青中年組偏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老年相關性疾病的影響,老年IMN患者腎小球濾過率、尿素氮明顯低于青中年患者,以Ⅰ期、Ⅱ期為主,腎小管間質病變較青中年偏多;老年IMN患者臨床與病理表現有一定差異,臨床治療上應各有側重。
〔關鍵詞〕特發性膜性腎病
1吉林大學第二醫院腎病內科2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眼科醫院
第一作者:張新鵬( 1969-),男,主管技師,主要從事病理研究工作。
特發性膜性腎病( IMN)在膜性腎病比例中高達77.9%〔1〕,是成人腎病綜合征的常見病因之一,其占國內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9.98%,占腎病綜合征的16.6%〔2〕,IMN主要特點是臨床過程多樣,20%的成年患者10年內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部分患者可自行緩解〔3,4〕。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膜性腎病患者也日益增多,但針對老年膜性腎病的專題文章報道甚少,本文旨在探索老年IMN臨床特點和病理特點。
1. 1研究對象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在吉林大學第二醫院住院經腎穿刺確診為IMN患者743例。老年IMN 125例 (≥60歲),其中男90例,女35例,平均年齡( 65.85±6.12)歲;青中年IMN 618例,其中男390例,女228例,平均年齡( 42± 9.31)歲。所有患者經臨床病理明確診斷為IMN,排出乙肝、病毒、重金屬、藥物等繼發的膜性腎病。
1. 2方法與指標
1. 2. 1腎活檢方法彩超引導下,用美國巴德公司MAGNUM自動復用活檢槍及Tru-Cut一次性活檢針經皮行腎穿刺活檢術。
1. 2. 2臨床及生化檢查血壓、乙肝五項、自身抗體檢測、肝功、24 h尿蛋白( 24 hr Upr V)、血漿白蛋白( Alb)、血甘油三酯( TG)、總膽固醇( TC)、尿酸( UA)、肌酐( Scr)、腎小球率過濾( GFR)等相關檢查,其中血清Scr值>170 μmol/L即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
1. 2. 3免疫及病理學檢查所有標本行光鏡、免疫熒光、電鏡檢查,觀察免疫復合物、免疫球蛋白及電子致密物沉積的部位、強度、形態特點。光鏡標本均含有10個以上腎小球,行蘇木素-伊紅( HE)、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 PAS)、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 PASM)及Masson染色,對于特殊病例,如疑似腎臟脂肪變性的病例行油紅O染色,疑似腎臟淀粉樣變性的病例行高錳酸-剛果紅染色等;免疫熒光均含有1個以上腎小球,行免疫熒光法檢測免疫球蛋白〔IgG1~4、IgA、IgM及纖維蛋白原( FiB)〕和補體( C3、C4及C1q),乙肝相關性抗原( HBsAg、HBcAg及HBeAg)、免疫球蛋白(κ、λ輕鏈),必要時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電鏡標本均含有1個以上腎小球,行醋酸雙氧鈾-檸檬酸鉛雙重染色。
1. 2. 4病理診斷標準腎臟病理表現按Ehrenreich和Churg的膜性腎病分期標準診斷。
1.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 1兩組臨床表現125例老年IMN患者,94例( 75.20%)表現為腎病綜合征,68例( 54.40%)伴有鏡下血尿,47例( 37.60%)伴有高血壓,21例( 16.80%)伴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老年組慢性腎功能不全、鏡下血尿、高血壓發生率高于青中年組〔51例( 8.25%)、127例( 20.55%)、93例( 15.05%)〕( P<0.05),腎病綜合征發病率無明顯差異,青中年組為452例( 73.1%) ( P>0.05)。
2. 2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檢查老年組生化指標檢查中GFR、低于青中年組,Scr高于青中年組(均P<0.05)。兩組UA、Alb、血紅蛋白( Hb)、24 h rUprV、TC等指標均無差異( P>0.05)。
表1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

表1兩組患者生化指標比較(±s)
與青中年組比較: 1) P<0.05
生化指標 青中年組( n=618)老年組( n=125) BUN( mmol/L) 6.28±2.23 4.92±1.201)Scr(μmol/L) 72.35±22.41 87.78±29.301)UA( mmol/L) 361.67±92.58 356.82±93.53 Alb( g/L) 25.61±8.39 26.32±7.53 TC( mmol/L) 8.23±2.71 8.14±2.32 24 h rUprV( g/24 h) 5.93±2.37 6.71±2.86 GFR( ml/L) 103.96±15.66 81.37±19.521)白細胞計數( WBC) (×109/L) 6.25±2.26 6.70±2.40 Hb( g/L) 139.79±17.63 137.84±18.11血小板計數( PLT) (×109/L) 218.77±58.34 220.57±62.36

表2兩組患者病理分期比較〔n( %)〕
2. 3兩組患者病理特點見表2。老年組IMN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發病情況與青中年組同等分期相比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老年組以輕度系膜增生為主,增生程度與青中年組同級別相比無差異( P>0.05),但老年組合并小管間質病變較青中年組多( P=0.000)。
IMN臨床表現多樣多以腎病綜合征為主,約有30%~35%患者伴有鏡下血尿,約有13%~55%的患者罹患高血壓,伴或不伴腎間質小管的病變,10%~40% IMN患者在10~15年時間內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病〔5〕。IMN是一種難治性腎病,主要的病理學改變是毛細血管基地膜上皮下均勻的免疫復合沉積,常伴有系膜細胞、系膜基質、腎間質、腎小動脈等部位的病變。
本研究老年組高血壓發生率比青中年組高,主要與老年人血管硬化有關〔6〕。兩組生化指標比較結果可能與老年患者多合并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有關或生理性Scr清除率下降有關〔7〕。另外本研究與國內文獻報道一致〔8〕,兩組病理分期和系膜增生程度比較結果可能與隨年齡增加,腎小球硬化數量增加,導致小管間質病變比例較高有關〔9〕。
綜上所述,由于老年自身原因,如機體自然衰老、高血壓、心血管器質性病變等其他老年性疾病常累及腎臟,繼而老年IMN進展迅速,因此老年腎臟病患者除及時腎活檢穿刺明確病理類型,同時要較好地控制心血管疾病,才能避免腎臟進一步損害,延長腎臟存活時間。
1 Yokoyama H,Taguchi T,Sugiyama H,et al.Membranous nephropathy in Japan: analysis of the Japan Renal Biopsy Registry( J-RBR)〔J〕.Clin Exp Nephrol,2012; 16( 4) : 557-63.
2 Waldman M,Austin HA.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J〕.J Am Soc Nephrol,2012; 23( 10) : 1617-30.
3 Beck LH,Salant DJ.Membranous nephropathy: recent travels and new roads ahead〔J〕.Kidney Int,2010; 77( 9) : 765-70.
4丁小強,劉春鳳.特發性膜性腎病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 31( 2) : 108-12.
5洪艷.特發性膜性腎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醫學雜志,2012; 28( 8) : 1379-80.
6 Brenner BM.Brenner and Rector' s The Kidney〔M〕.9th ed.Boston: Saunders,2012: 1121-31.
7周姍姍,李建文,陳敢.112例特發性膜性腎病的臨床與病理分析〔J〕.現代醫院,2014; 14( 7) : 10-2.
8陳薪薪,呂吟秋,陳朝生,等.三種不同類型膜性腎病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2; 13( 5) : 423-5.
9阿依加瑪麗·艾山.特發性膜性腎病158例臨床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12.
〔2015-03-25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劉樹軍( 1965-),男,副主任技師,主要從事腎臟病理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81170669)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 2016) 02-0408-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6. 02.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