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熠 于曉云 薛陽陽姜麗萍(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 杭州 3000)
?
長期照護老年人不同維度健康狀況及其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孫熠于曉云薛陽陽1姜麗萍2(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目的調查長期照護老年人的多維度健康狀況,分析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因素。方法分層抽取社區、養老機構長期照護老年人813名,調查其生活自理能力、軀體功能、認知能力、健康自評、慢性病患病狀況。結果視力障礙發生率為44.0%;聽力障礙發生率為19.9%;語言能力障礙發生率為26.6%; 58.4%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僅有23.9%健康自評為“好”;慢性病患病率為89.5%;經單因素分析,年齡、婚姻狀況、養老方式、視力狀況、聽力狀況、語言能力、健康自評、認知狀況、慢性病的種類對生活自理能力產生影響( P<0.05) ;經多因素分析,養老方式、語言能力、健康自評、認知能力、疾病數目與生活自理能力有關( P<0.05)。結論長期照護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其生活自理能力受多方面健康因素的影響,照顧者應針對其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促進長期照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長期照護;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
1南京軍區總醫院2上海交通大學新華醫院
第一作者:孫熠( 1989-),女,碩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的研究。
長期照護是人口老齡化突出起來的社會必然現象〔1〕。與普通的醫療護理相比,長期照護周期通常更長,一般可長達半年以上,以必須依賴他人照料的失能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2〕。2010年末,我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 30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0%,預計到2015年,這個數字將達4 00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5%〔3〕。長期的生活不能自理使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出現身體、精神、情感等健康問題的比例增加,同時這些健康問題也會對自理能力產生影響〔4〕。以往研究大多針對健康的某個維度,本研究對長期照護老年人的軀體功能、心理認知、慢性病患病狀況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探討其對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
1. 1研究對象2012年6~11月分層抽取金華市老年人口密度大的8個社區及6家養老機構的813名長期照護老年人。應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推薦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ADL)量表進行篩查,男372人,女441人。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喪失部分或全部ADL者( ADL量表篩選>16分為日常活動能力受損) ;③照護時間≥6個月。排除標準:神志不清,無法配合完成問卷者。
1. 2研究方法調查人員經統一培訓后,入戶對長期照護老年人進行現場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50份,收回有效問卷813 份( 95.64%)。調查內容包括:①社會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養老方式等;②ADL量表〔5〕共14個項目,每項1分為功能正常,2分為有些困難,3分視為需要幫助,4分為根本無法自己完成。總分為56分,≤16分為正常,>16分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障礙。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96。③軀體功能:包括視力、聽力、語言能力。聽力、視力、語言能力正常包括輕微下降但不影響日常生活交往者,障礙指明顯下降影響日常生活交往者。④健康自評:老年人自己感覺目前整體的健康狀況如何,分為“好”,“一般”,“差”3個級別。⑤認知狀況:采用簡易操作智力狀態問卷( SPMSQ)〔6〕,此量表共10個項目,每項分值回答正確、錯誤分別賦值0、1,總分為0~10分,0~2分表示認知功能完整,3~4分為輕度功能受損,5~7分為中度認知功能損害,8~10分為嚴重的認知功能損害。SPMSQ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為0.89。⑥慢性病:包括1年內是否患有慢性病、何種疾病、患病數目。
1. 3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 1長期照護老年人的一般情況長期照護老年人ADL得分為( 32.1±3.24)分。年齡、婚姻狀況、養老方式對ADL有顯著影響( P<0.05)。見表1。
表1不同特征長期照護老年人的ADL狀況(±s)

表1不同特征長期照護老年人的ADL狀況(±s)
項目 n ADL t或F值 P值性別 男 372 31.49±11.75 -1.18 0.239 441 32.45±11.45年齡(歲) 60~69 123 30.07±11.23 7.51 0.000 70~79 287 31.58±12.30 80~89 331 32.82±11.11 ≥90 72 36.76±12.38教育程度 小學及以下 345 32.42±10.84 -1.11 0.263初中及以上 468 31.51±12.43婚姻狀況 無配偶 445 33.22±11.18 -2.45 0.015有配偶 368 31.20±11.80養老方式 機構養老 394 34.29±11.83 5.53 0.000居家養老 419 29.87±10.94 女
2. 2長期照護老年人的軀體功能狀況視力、聽力、語言能力對ADL有顯著影響( P<0.05)。見表2。
2. 3長期照護老年人的心理認知狀況認知得分為( 3.77±3.24)分,58.4%存在認知障礙。健康自評、認知能力對ADL的影響顯著( P<0.01)。見表3。
表2長期照護老年人軀體功能對ADL的影響(±s)

表2長期照護老年人軀體功能對ADL的影響(±s)
項目 n ADL t或F值 P值視力 正常 455 31.18±10.77 -2.26 0.024障礙 358 33.06±12.50聽力 正常 651 31.24±11.23 -3.60 0.000障礙 162 35.12±12.51語言能力 正常 597 27.92±8.79 -18.72 0.000障礙 216 43.32±10.88
表3長期照護老年人心理認知狀況對ADL的影響(±s,n=813)

表3長期照護老年人心理認知狀況對ADL的影響(±s,n=813)
項目 n ADL t或F值 P值健康自評 好 194 28.47±9.80 38.30 0.000一般 258 29.37±9.67 差361 35.80±12.60認知狀況 正常 338 26.26±8.18 169.37 0.000輕度障礙 148 28.96±9.90中度障礙 203 34.60±9.87重度障礙 124 47.09±9.17
2. 4長期照護老年人的患病狀況728例( 89.5%)患有慢性病。居前5位主要的慢性病依次是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冠心病、骨關節疾病、白內障。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的占74.5%。不同種類的慢性疾病對ADL產生影響,患有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老年癡呆、頸椎病者ADL受損更為嚴重( P<0.05)。
2. 5與ADL有關的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長期照護老年人ADL得分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養老方式、婚姻狀況、視力、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健康自評、是否患有慢性病、患病種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影響長期照護老年人ADL的因素主要為養老方式、語言能力、健康自評、認知能力、疾病數目。見表4。

表4 ADL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本調查表明,配偶的照顧與監督會影響老年人的物質、心理、身體狀況,從而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無配偶的老年人往往缺少固定的照顧資源,可見配偶的陪伴對老年人的健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本研究表明選擇機構養老的長期照護老年人ADL受損較居家者嚴重,這可能由于嚴重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需求巨大,僅僅依靠家庭照護能力無法滿足,此時機構照護就顯得非常重要。而我國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存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低等問題〔7,8〕,長期照護老年人仍不能得到高質量的照護。因此,加強養老護理員的專業化培養,提高工資待遇,穩定養護隊伍,建立和發展能滿足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的護理機構刻不容緩。
長期照護老年人的軀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其視力、聽力、語言交流能力障礙率均高于全國老年人軀體障礙水平( 25.7%、7.3%、14.5%)〔9〕。軀體功能狀況影響長期照護老年人的ADL,存在視力、聽力、語言能力障礙者ADL受損更為嚴重,這與國內外的研究結果相似〔10,11〕。因此,照顧者應關注于如何保持長期照護老年人的基本軀體功能,為其提供必要的輔助性工具,如合適的眼鏡、助聽器、拐杖等,同時改善居住環境(提供無障礙設施),使之適應長期照護老年人的生活起居。
健康自評是老年人對自身健康的主觀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一種主觀反映。本研究中健康自評好的長期照護老年人僅占23.9%,且健康自評差者生活自理障礙程度更為嚴重。健康自評好的老年人往往比較樂觀,這種性格往往有助于身心健康,樂觀的老年人發生ADL障礙的可能性小于悲觀者。因此,照顧者應加強對長期照護老年人的關懷,鼓勵其多交流、多鍛煉,從而幫助其提高信心,克服消極悲觀的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發現認知能力是影響ADL的一個重要因素,相似研究〔12〕亦指出,認知障礙的發生會導致ADL受損更加嚴重,因此,長期照護老年人一旦發現了認知能力下降,應及早給予針對性的訓練與治療,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康復,提高ADL。本研究結果顯示,長期照護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國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結果〔7〕,呈較高水平。各種慢性病可不同程度的引起ADL受損,患有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老年癡呆、頸椎病者ADL受損更為嚴重,與薛冰等〔13〕調查結果相似。因此,應有針對性地開展長期照護老年人衛生保健服務,加強慢性病的預防與治療。此外,對威脅長期照護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應列入優先干預、解決的健康問題。
1倪榮,劉新功,朱晨曦.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料現狀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10; 276( 7) : 39-41.
2裴曉梅,房莉杰.老年長期照護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38-42.
3張愷悌,孫陸軍,牟新渝,等.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J〕.殘疾人研究,2011; ( 2) : 11-1.
4尹德挺.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多層次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0-2.
5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166-8.
6 Pfeiffer E.A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organic brain deficit in elderly patients〔J〕.J Am Geriatr Soc,1975; 23 ( 10) : 443-1.
7白利民,白婧文.江蘇省養老機構護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1; 25( 23) : 2090-1.
8陳雪萍,許虹,王先益.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及建議〔J〕.中華護理雜志,2010; 45( 5) : 454-5.
9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8年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問詢調查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 101-5.
10 Takahashi T,Ishida K,Hirose D,et al.Trunk deform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outdo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J〕.Oral Dis,2004; ( 10) : 365-8.
11伍小蘭,徐勤.高齡老人基本軀體功能狀況分析〔J〕.中國人口學,2004; ( 1) : 105-10.
12雷明玉,黃文湧,楊敬源,等.社區老年人群認知功能與日常生活功能的關系〔J〕.現代預防醫學,2007; 21( 34) : 4029-31.
13薛冰,陳旭波,丁東新,等.高齡老人慢性病和日常生活能力調查及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 31( 22) : 4431-2.
〔2014-03-21修回〕
(編輯杜娟)
通訊作者:姜麗萍( 1965-),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壓力性潰瘍機制研究。
基金項目:溫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325035)
〔中圖分類號〕R161. 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 2016) 02-0442-03;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6. 02. 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