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如奕 姚 萍 張 艷(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腸溶膠囊聯合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療效及對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12、-18的影響
廖如奕姚萍張艷1(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摘要〕目的探討美常安聯合舒普深治療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療效及對血清中白細胞介素( IL)-1、IL-12和IL-18的影響。方法收集134例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患者,依患者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 67例)與對照組( 6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舒普深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美常安聯合舒普深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及對血清中IL-1、IL-12和IL-18的影響。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血清中IL-1、IL-12和IL-18的表達均下降,但是觀察組的下降值更明顯( P<0.05)。結論美常安聯合舒普深治療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療效明顯,且能有效下調血清中IL-1、IL-12和IL-18的含量,臨床中可以積極應用。
〔關鍵詞〕美常安;舒普深;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白細胞介素-1、-12、-18
1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
第一作者:廖如奕( 1976-),女,碩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方面的研究。
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較為兇險的并發癥,由于患者門靜脈循環系統障礙致門脈增高,腸道、門靜脈內細菌與帶菌的淋巴液可從瘀血的肝竇壁溢出,經肝門淋巴道漏入腹腔,或經門靜脈與肝靜脈吻合支進入體循環,或經門-體循環短路直接進入體循環,以致引起菌血癥及腹腔感染〔1〕。患者可以迅速發展為感染中毒性休克和肝衰竭,此時患者病死率高。患者發病過程中血清中白細胞介素( IL)-1、IL-12和IL-18的表達升高,對病變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腸溶膠囊(美常安)為復方制劑,其主要組成成分為尿腸球菌和枯草桿菌,可以有效維持正常菌群,對條件致病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2〕。本文觀察美常安聯合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舒普深)治療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療效,關注其對血清中IL-1、IL-12和IL-18的影響。
1. 1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確診為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患者134例,其中男74例,女60例,年齡43~78〔平均( 56.5±2.4)〕歲。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肝硬化9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0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1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混合型肝硬化4例(其中乙型肝炎丁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硬化1例,乙型肝炎合并丁型肝炎性肝硬化2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性肝硬化1例)。依患者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67例,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齡43~77〔平均( 56.4±2.3)〕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2例,B級38例,C級17例,腹水Rivalta試驗陽性者23例,弱陽性者14例,陰性者30例,腹水白細胞計數>1.0×109/L者23例,( 0.5~1.0)×109/L者18例,<0.5×109/L者26例,腹水蛋白定量<10 g/L者45例,≥10 g/L者22例;對照組67例,其中男34例,女33例,年齡44~78〔平均( 56.6±2.7)〕歲,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10例,B 級34例,C級23例,腹水Rivalta試驗陽性者18例,弱陽性者16例,陰性者33例,腹水白細胞計數>1.0×109/L者26例,( 0.5~1.0)×109/L者12例,<0.5×109/L者29例,腹水蛋白定量<10 g/L者50例,≥10 g/L者17例,兩組年齡、性別、Childpugh分級、Rivalta試驗結果、腹水白細胞計數及腹水蛋白定量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 2肝硬化及自發性腹膜炎診斷標準肝硬化診斷符合2000 年(西安)《病毒性肝炎診斷方法》〔3〕。自發性腹膜炎:確診標準:①不同程度的發熱、腹痛、腹脹;②查體腹部張力增高,不同程度的壓痛、反跳痛;③腹水量迅速增多,利尿效果不好;④腹水常規檢查多形核白細胞( PMN)>0.25×109/L,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或分類增高;⑤腹水培養發現致病菌。疑診標準:確診標準①~④中符合兩條或以上,但腹水培養未發現致病菌者。排除標準:近3個月伴有其他器官感染;伴有惡性腫瘤;伴有風濕免疫性疾病。
1. 3分組及治療方法觀察組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舒普深1.5 g靜點2次/d、美常安500 mg口服3次/d,對照組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舒普深1.5 g靜點2次/d進行治療。共治療2 w,觀察療效。
1. 4 IL-1、IL-12和IL-18的檢測患者均于確診后(治療前)及治療2 w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后置于-20℃冰箱中待檢。IL-1、IL-12和IL-18的試劑盒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IL-1、IL-12和IL-18的檢測應用酶聯免疫吸附( ELISA)法。均由同一檢驗師進行操作,嚴格質量控制。
1. 5療效判斷標準顯效: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血白細胞總數和分類計數下降至正常;腹水檢查PMN<0.25×109/L;腹水消退或腹水培養病原菌由陽性變為陰性。有效:在綜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專科體征及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和分類計數、腹水常規檢查及腹水培養中有1項未正常。無效:用藥3~5 d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惡化,腹水量增多,血、腹水中白細胞或分類未下降者。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 /總例數×100%。
1. 6統計學方法采用SAS6.12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 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 95.52%,顯效22例,有效42例,無效3例)明顯高于對照組( 85.07%,顯效6例,有效51倒,無效10例) (χ2=4.174 2,P=0.041 0)。
2. 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1、IL-12和IL-18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前IL-1、IL-12和IL-18的表達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表達均下降,但觀察組治療前、后的減少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兩組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IL-1、IL-12和IL-18變化的比較(±s,n=67,pg/ml)

表1兩組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IL-1、IL-12和IL-18變化的比較(±s,n=67,pg/ml)
組別 IL-1IL-12IL-18治療前 治療后 減少值 治療前 治療后 減少值 治療前 治療后 減少值觀察組 102.65±46.51 57.51±14.64 45.14±13.31 67.63±14.66 36.60±10.47 31.03±8.47 113.50±30.17 60.09±11.71 53.41±11.24對照組 105.50±35.46 77.41±12.33 28.09±8.64 70.86±13.54 47.10±11.24 23.76±8.15 111.30±26.54 80.24±16.25 31.06±7.35 t值 0.43 8.75 9.75 1.03 5.43 6.53 0.65 7.65 9.01 P值 0.493 5 0.019 2 0.009 3 0.203 2 0.038 2 0.032 9 0.283 2 0.028 3 0.010 3
肝硬化并發自發性腹膜炎的發生機制復雜,常認為其由腸道細菌過度生長、腸黏膜通透性發生變化、細胞移位和機體免疫功能改變有關〔4〕。多項研究認為炎性細胞因子參與了疾病的發生過程,如IL-1、IL-12和IL-18的表達升高〔5〕。IL-1是一種單核因子,可由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表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合成和分泌〔6〕。IL-12是重要的免疫調節因子,也是體內重要的炎癥因子,主要來源于激活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自然殺傷( NK)細胞和B細胞等,并且相互促進,共同發揮作用。IL-12能誘發炎性反應,可以促發體內出現多器官功能障礙及腦組織的水腫,加重疾病。也有研究認為IL-12的主要作用是刺激T淋巴細胞和NK/T細胞的分泌,促進CD4+T細胞向Th1細胞分化,增強NK/T細胞和CD4、CD8陽性T細胞的殺傷作用〔7〕。IL-18對NK細胞有顯著的生物作用,能促進NK細胞、CD4和CD8陽性細胞的增殖,使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8〕。美常安主要由枯草桿菌和屎腸球菌構成。枯草桿菌在起作用過程時可以產生多種消化酶,不僅能有效地降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還可以產生溶菌酶等多種活性酶類,對多種腸道致病菌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9〕。屎腸球菌對致病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治療效果持久、臨床不易復發的優點。舒普深為舒巴坦與頭孢哌酮的復方制劑,抗感染作用明顯〔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美常安能有效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抑制腸道細菌發生易位,對保護腸黏膜屏障有重要作用。美常安還可以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的快速生長,尤其是在腸道黏膜有損傷時。也有研究認為美常安可以產生生物奪氧作用,對降低局部組織氧合濃度,創造適合厭氧菌群生長的腸道微環境有重要價值〔11〕。本實驗結果顯示,由于IL-1、IL-12和IL-18的高表達可以明顯促進自發性腹膜炎的發生和進展,因此,下調IL-1、IL-12和IL-18的過程,對減少由IL-1、IL-12和IL-18介導的炎性級聯反應有重要價值,進而從機體的微環境角度進行有效調節。
1羅小金,凌杰.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膠囊對肝硬化自發性腹膜炎患者血漿內毒素及炎癥因子影響〔J〕.中國藥師,2013; 16( 9) : 1392-3.
2朱紅,馬麗娜,馮明,等.美常安治療老年人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療效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 12( 24) : 4661-2,4676.
3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 8( 6) : 324-9.
4劉園園,郭曉林,蔡艷俊.肝硬化并自發性腹膜炎的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33( 23) : 6048-9.
5 Kim JK,Chon CY,Kim JH,et al.Changes in serum and ascitic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and IL-10 level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2007; 27 ( 3) : 227-30.
6王娟莉,黃燕萍.過敏性紫癜腎炎患兒IL-1水平變化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9; 20( 3) : 274-5.
7鞏國亭.患者血清IL-12、IFN-γ及LDH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癥化療中的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 6( 18) : 1523-4.
8張軍芳,夏永祥,張瑞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IL-15、IL-18的水平變化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 4( 10) : 913-4.
9劉巍.美常安對肝硬化內毒素血癥及肝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 11( 30) : 359-60.
10尚金變.舒普深與頭孢哌酮治療小兒肺炎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 7( 11) : 105-6.
11向軍英,馮迎春.美常安聯合柳氮磺吡啶治療潰瘍性結腸炎22例〔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6; 14( 17) : 1742-4.
〔2014-12-10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通訊作者:姚萍( 1968-),女,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消化系統疾病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R657. 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 2016) 02-0383-02;
doi:10. 3969/j. issn. 1005-9202. 2016. 02. 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