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秧娜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88)
信息化背景下高職土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創新研究
崔秧娜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88)
BIM技術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建筑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院校應該是BIM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由于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應用型的技能人才,所以高職土建專業對BIM人才的培養應該著眼于BIM建模人員和施工現場一線的BIM協助人員。
BIM;崗位職能;人才培養
目前,大多數的建筑企業都在進行適用于本企業的BIM應用探索,而院校在這方面明顯落在了企業的后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陳偉說:“目前,BIM技術人才短缺是不爭的事實,也正是因為BIM技術人才的缺乏,削弱了BIM技術應有的效率和效益。關注BIM人才隊伍的建設,就要從關注在校學生的培養做起。因為學生是BIM技術的后備軍、未來的生力軍,是BIM技術應用和發展的希望所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具體含義為:建設項目的參與者通過創建三維建筑模型,利用并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實現建設項目決策、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過程的無縫對接同時做到項目相關方的信息暢通,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的BIM技術應用的維度已由最初的“BIM-3D”發展到了“BIM-5D”。所謂的“BIM-3D”是指包含了工程項目所有的幾何、物理、功能和性能信息的建筑信息模型,不同的項目參與方在項目的不同階段都可以使用這些信息對建筑物進行各種類型和專業的計算、分析、模擬工作。4D是3D加上項目發展的時間,可以更好地優化施工計劃安排以及下一層分包商的工作順序等。在4D模型中再加入費用軸(Cost Dimension),就可以實現自動化的工程計量和費用計算,使造價控制更加精細化。
根據筆者對于省內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的走訪調查結果顯示,BIM的5D模型在施工階段的應用主要有施工現場管理、施工進度模擬、施工組織模擬、三維管線綜合施工、數字化構件加工等五個方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BIM技術的提出始于上個世紀末的美國,并且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建筑領域關于BIM技術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其應用貫穿整個設計階段、施工以及運維階段。Willem Kymmelle對BIM應用人才分類以及崗位職能進行了以下定義:
第一類是BIM協助人員(BIM Facilitator),負責支持一線施工人員使用BIM,幫助施工現場其他人員從BIM模型中抽取信息,幫助施工人員更好地理解他們要完成的工作。
第二類是BIM操作人員(BIM Operators),負責創建各自部分BIM模型的設計師和咨詢師,也包括從不同信息角度和BIM模型進行互動的其他人員,例如預算員、計劃員、預制加工人員等。
第三類是BIM經理(BIM Manager),負責制定BIM戰略計劃,帶領和協調團隊進行BIM生產和分析,決定BIM如何能夠最好地為某個特定項目服務。
另外,根據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于2014年12月1日發布的《全國BIM應用技能考評大綱》, BIM技能的應用等級劃分標準如下:
BIM建模: 能夠創建建筑工程的基本模型,進行標注、成果輸出等應用.
專業BIM應用: 在專業領域中,如建筑規劃與設計、結構、設備、工程管理(土建和安裝等領域,能夠應用BIM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綜合BIM應用: 組織編制BIM技術應用實施規劃,組織BIM技術多專業協同工作,控制BIM模型及數據的質量以及多種BIM軟件集成應用,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應用BIM,綜合協同BIM技術多專業、多單位應用
傳統工程項目的參與方主要是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以及工程咨詢機構,據調查,目前采用了BIM技術的工程項目,增加了BIM顧問方、運維坊以及BIM平臺供應商。根據我校土建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畢業生的工作崗位主要分布在施工方、監理方,因此筆者對這兩個參與方的與BIM技術相關的崗位工作內容進行了調查,現總結如下:
施工方:施工過程中產生數據的整理和掛接,施工現場管理、施工進度模擬、施工組織模擬、三維管線綜合施工、模型的更新維護并提交成果。
監理方:現場模型和圖紙一致性比對、審核施工單位掛接信息的準確性,督促施工方確保施工模型與現場實際的同步和一致。
住建部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基本原則,即“企業主導,需求牽引;行業服務,創新驅動;政策引導,示范推動”。在建筑業信息化水平逐漸提高的背景下,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目標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到因為建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帶來的業內工作崗位的變化,包括新增工種、消亡工種以及原有工種的職能變化等。
以施工單位為例,目前的項目現場的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體現在CAD繪圖、工程資料的維護和報驗、項目現場的成本控制 。然而,這些崗位都沒有充分挖掘信息化技術的實際作用。信息化技術的在建筑企業的應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原有人員的基礎上,將信息化技術與現有的人員和技術相結合,提高信息化技術使用的深度和廣度。由于項目的實時跟蹤記錄工作和模型工作是一切工程項目中信息化工作開展的基礎,因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的初期,BIM技術方面的主要工作崗位應該是BIM建模和維護人員,能力要求包括:能夠理解BIM軟件和模型以及模型部件之間的組織方式;能夠幫助施工現場人員從 BIM模型中抽取信息;能夠應用 BIM模型的可視化和溝通優勢,輔助施工現場會議;能夠幫助施工負責人建立和所有分包的溝通機制。
經上分析,現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信息化模型應用能力總結如下:
1.BIM技術員應能夠在在最短時間里熟悉設計圖紙,基于 BIM 應用軟件構建模型
2.對甲方發送的工程指令信息進行整理,定期更新與修改BIM數據信息
3.為管理者提供文件資料與數據信息,例如圖形、表格等
4.與項目建設相關的信息要進行歸納整理,并將其導入 BIM
5.BIM 系統的維護與升級,重視備份管理
之后隨著學生畢業工作年限不斷增加,項目管理經驗的積累,這部分人還可以向著更高級別的BIM項目管理人員發展,即用BIM實施全面的項目管理,比如制定施工方案、進行進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等。
隨著BIM技術的應用廣度的增大和在建筑工程領域應用深度的增加,建筑工程單位的崗位必將調整。而作為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必須緊跟市場導向,優化和重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能力。畢業生必須在在校期間就適應三維圖形表達,即無論是“建筑制圖”、“建筑結構”這樣的專業基礎課,還是“建筑施工”、“工程項目管理”等這樣的專業核心課,在學習過程中都要習慣于用BIM軟件來完成建模以及進一步的分析,同時,再輔以實際項目的課程實訓和頂崗實習,經過如此訓練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會更加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 .2015年6月16日
[2]何關培.BIM總論[M].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1
[3]Willem Kymmel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Planning and Manag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4D CAD and Simulations [M].USA:McGraw-Hill Profes sional. 2008
[4]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全國BIM應用技能考評大綱. 2014年12月1日
G322
B
1007-6344(2016)07-03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