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健
互聯網時代,一種新的用工方式正在流行,這就是“零工”。如果你有一項技能,通過網站或App,就能找到愿意為之付錢的用戶。自此,你在全職工作之外,也新增了一項臨時工作,這種經濟形態也被稱為“零工經濟”。那么,“零工經濟”到底前途如何,又面臨哪些問題需要克服呢?
應運而生的“零工經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零工經濟”正滲透入我們的生活。其實,“零工經濟”的出現已有些年了。2006年豬八戒網上線,那一年,離iPhone問世還有一年的時間,諾基亞也正如日中天。
豬八戒網的商業模式,就是搭建一個平臺,讓企業在平臺上發布各類需求,比如文案、設計等,并且附加相應的報酬,而網民則可以應招,如果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讓企業滿意,就可以拿到這筆報酬。根據豬八戒網的數據,目前其注冊用戶超過1200萬,累計交易額超過56億元,而其日均交易量在5000筆到10000筆,日均交易金額達800萬元左右。
活躍在豬八戒網之類網站上的人被網民稱為“威客”,這是英文witkey的音譯,是指通過互聯網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人。和現在流行的“創客”相比,“威客”這個詞依舊不顯得老套,只是不那么直白而已。
豬八戒網雖然成立較早,但真正讓公眾看到“零工經濟”雛形的,恐怕還是那個飽受爭議的互聯網專車。按照互聯網專車的定義,就是汽車共享,尤其是私家車共享。包括美國的LIber、中國的滴滴、易到用車等,都是互聯網專車的倡導者。不少私家車主借助這些平臺,在自己的閑暇時間接幾張單子,賺一點零花錢,有些人甚至只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狀態而已。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告訴記者,他有一次乘坐易到用車,竟然發現給自己開車的司機是管理著好幾億元的投資人,因為他在考慮是否要投資易到用車。而上海白領胡先生則告訴記者,他現在上班時也會打開嘀嗒拼車,在上班路上載一個順路的人,雖然錢不多,但也不繞路,一個月下來基本上能把油費掙到。
對于沒有私家車的人,“零工經濟”依舊觸手可及。一度飽受爭議的人人快遞,也是很多人樂于接單的地方。用戶只需要綁定自己的信用卡,并經過相關認證,就可以成為人人快遞員,從而在這個App上接單、送貨。當然,一般人都是接一些順路的單,在辦事的路上順便送貨,拿到貨時信用卡會凍結相應額度的金額,而送到貨后則能拿到一小筆跑路費。
如果你有一技之長,比如美甲、做飯、家政什么的,還能通過58到家、云家政等注冊,然后成為上門服務的提供者。如今,這類上門服務的App也在逐步發展中,并得到了資本的青睞。
從豬八戒網到020服務應用,“零工經濟”可接受的技能也越來越多樣,從最初的設計、軟件、文案到后來的美甲、家政等,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都能通過“零工經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穩定就業的緩沖劑
“零工經濟”之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視,首先是因為這種靈活的就業形態,解放了人的時間和創造力。在SOHO(小辦公室,在家辦公)這種形態被很多人追捧時,能更加靈活地安排時間的“零工經濟”自然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如果放眼整個就業市場,這也等于在穩定的勞動力大軍之外,增添了一支靈活機動的游擊隊。
一個被廣為引用的數據是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報告,稱到2025年,各種在線人才平臺有望貢獻約2%的世界生產總值,并創造7200萬個就業崗位。可見,未來十年“零工經濟”將迎來更為光明的成長期。雖然其對于經濟的拉動力或許不太顯著,但在傳統的工作崗位之外,“零工經濟”創造了大量原本不存在的工作機會,在很大程度上能緩解各國經濟發生高失業率時的破壞性。
以西班牙為例,國民經濟狀況不容樂觀,失業率高企,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甚至在50%左右。從統計數據上看,西班牙社會應當處于極不穩定狀態。但實際情況是,當地并沒有因為經濟負增長和高失業率而引發恐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零工經濟”解決了就業問題,很多年輕人尤其是高校畢業生都借助互聯網創業,比如開個小店,這就比傳統意義上的就業形式更靈活,解決了很多年輕人的生計問題。
可見,“零工經濟”是穩定就業的緩沖劑,“零工經濟”的發展,實際上增加了一國經濟的柔韌性。
“零工經濟"還要過坎
“零工經濟”作為一種現象級狀態,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而“零工經濟”的健康發展仍面臨不小的挑戰。比如,全國大概有數以百萬計的私家車主注冊為專車司機,但是,專車的合法性問題本身懸而未決。實際上,通過“零工經濟”,互聯網專車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車輛成本。與此同時,全職的出租車司機和出租車公司則成了受影響的對象。同樣的情況是否會發生在其他行業,值得有關部門進行前瞻性思考。
此外,從事“零工經濟”的有些個體需要面對本來是由企業面對的問題,比如勞動保險、社會保障等。
當然,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從出現到興起再到規范,中間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第三方支付如此,P2P如此,互聯網專車如此,“零工經濟”也必然如此。對于監管部門來說,“零工經濟”還是一個新課題,它對我們的生活和經濟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會給就業市場帶來怎樣的挑戰,還需要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