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跳槽所帶來的“副作用”

跳槽是職場中的常見現象,如果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尋求更廣闊發展空間而跳槽,倒是合理且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因為一些“不如意”的雞毛蒜皮小事而頻繁跳槽,那么就屬于“病態”跳槽了。這不但不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良性轉機,而且將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當你受聘進入一家單位工作時,不僅擁有了一份謀生的工作,而且自然而然地同時擁有了一群朝夕相處的同事以及一批與工作相關的客戶,也就是所謂的人脈資源。人脈資源的積累需要工作平臺“做東”,需要時間“做媒”。沒有某個工作平臺,你不可能認識那么些人。沒有穩定、長期的一段時間培養感情,不可能鞏固成“人脈資源”。當你跳槽后,即使有那么幾個跟你談得來的同事、客戶,均會因為失去一起共事的交際平臺而漸漸疏遠,繼而形同陌路。
在一個職業平臺上,有四個因素將影響你的執業能力:一是專業理論知識;二是從事該工作的熟練程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工作經驗”;三是你認識該工作的價值觀;四是你與該工作所建立的職業感情。這四個因素中,后三個因數都是需要較長從業時間才能形成的。如果頻繁跳槽,其后果就是將使你在那個行當中永遠保持著一個“菜鳥”的身份,到頭來“空白了頭”,其結果必然一事無成。
重新擇業需要經過一個長短無法預知的過渡期。運氣好的話,短期內可以重新找到新工作;運氣差的話,就可能要經歷漫長的失業過渡期了。到了一家新單位還得重試用期做起。不可否認,有個別職場高手能夠通過跳槽來提高薪資待遇,但這對大多數職場人來說是不現實的,特別是那些剛出社會、沒有工作經驗的職場新人。
職場中、樂于跳槽的人,每一次跳槽都會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其中可能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但無論什么原因和理由,如果跳槽的次數多了,那么在同事、朋友、家人的眼里都可能被歸結為一個原因,那就是“你沒有能力”。一般常人的慣性思維是:只有沒有能力的人,才干不好工作,才至于不得不頻繁跳槽。長期以往,將嚴重影響你在朋友、家人眼里的形象。
另外,跳槽找工作,一般都是圍繞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行。一種專業技能,往往代表著一個行業。一個行業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轉來轉去就那么些人。如果一個員工沒干幾個月就離職了,就代表用人單位用這筆“風險投資”做了一筆賠本的買賣。事實上,沒哪個單位會喜歡接納一個動不動就跳槽的人,其中之理便在于此。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跳槽往往是職場中人用來實現“往高處走”的常用手法。跳槽跳得好與差,將直接影響到個人命運與前途。也就是說,如果“跳”得好,確實能實現“往高處走”;如果“跳”得差,就可能“往低處流”了。因此,職場中人在作出跳槽決定時,務必謹慎斟酌,利弊分析。有必要結合自己當前的處境和自己當前的能力,以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來進行理性分析。經過利弊評估后,方能作出跳槽決定。
楊黎明 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壩鎮 342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