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棟(通渭正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通渭 743399)
探究建筑工程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
李 棟
(通渭正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通渭 743399)
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城市化的進程也促進了建筑行業的崛起,人們對建筑質量的要求更是日益增長,樁基礎技術逐漸推廣,這種技術的使用使得土建施工過程更加順利,讓建筑工程能夠擁有強大的穩定性,更簡化了土建施工的環節,降低了總體成本,促進了土建工作邁上了新臺階。本文首先對建筑工程樁基礎的意義和技術條件作了簡要分析,并對樁基礎技術常見的技術做了概述,具體分析這些技術的實際應用,最后探討了樁基礎技術應用中有哪些條件是需要考慮的。
建筑工程;樁基礎技術;應用
近年來,城市建筑用地日趨緊張,建筑已經成為城市建筑工程規劃和建設的主流趨勢。隨著我國城市建筑的數量增加,規模越來越大,人們對城市建筑的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樁基礎施工技術,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質量的雙重要求。工程負責人要結合城市建筑工程的具體施工特點,對樁基礎施工技術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以確保城市建筑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實現,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住宅環境。
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時采用一種由樁基和與之連接的承臺共同構成的地基土體結構處理施工技術。樁基礎承擔著上層建筑工程與地面的連接功用,將上層建筑結構的荷載向下傳遞至地面,從而提高建筑結構抵抗外部荷載的能力、提高整體結構的抗震能力等,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基巖承載力,有效防止建筑結構沉降。樁基礎施工技術主要有單樁基礎施工技術、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和高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單樁基礎施工技術是基礎通過樁與樁相連而形成建筑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基礎樁身全部在土中,承臺的底面與土體進行連接而形成建筑結構基礎的施工技術,高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指的是樁露出地表,承臺底面高于地表的一種施工技術。一般而言,建筑工程中的樁基礎結構多采用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
樁基礎施工技術作為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術,主要特點有:在施工過程中,樁基必須具備很強的承載能力,不管在堅硬的基巖、硬質黏土還是中密礫石地層,必須具備承載上部結構的承載力。
(1)作用。樁基礎是在建筑工程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術,即在淺基礎不能達到建筑地基的使用標準時需要用到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能夠使地層深處的堅硬土層作為建筑工程地基的持力層,為建筑工程的整體建設打下牢固的深基礎。樁基礎技術的作用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復雜,相比來說樁基礎的作用更加簡單平淡,樁基礎技術能夠讓建筑工程整體與地基底層之間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建筑所受到的壓力能夠通過樁基礎技術的使用而傳遞到地層之中,強化建筑整體抵抗外力的能力,使利用樁基礎技術建設的建筑獲得更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不受損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作用范圍。樁基礎技術的施工作用范圍比較廣泛,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南北方和東西方的差異非常明顯,但樁基礎技術卻能夠作用于任何地區的任何施工建筑,由于樁基礎技術的適用范圍廣,也就使得樁基礎技術的作用范圍也相對廣泛,無論是商用建筑還是民用建筑,樁基礎技術都能夠被順利的運用在建筑工程建設的過程當中。
3.1 預制樁技術
預制樁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結合打樁要求對樁尖打造指向進行規劃。從樁頂部進行工程澆灌,并確保保護層在25m左右。在具體的預制樁的樁基礎施工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對樁基中的基礎和具體數目進行合理規劃,以確保樁基礎技術應用的合理性,減少其對周圍環境的破壞。
預制樁基礎施工必須根據打樁順序、樁尖方向進行,預制樁灌注必須從樁頂開始灌注直至樁尖。預制樁沉樁方法一般有靜力沉樁、錘擊沉樁以及振動沉樁。由于沉樁過程中會出現擠壓土層導致土層破壞的情況,因此,必須合理規劃沉樁順序,準確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范圍,合理確定樁基數量及間距,減少樁基擠壓土層現象。在實際建筑工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與工程相適應的沉樁技術,全面探查整個建筑工程施工區域情況,控制樁頂的高度和方向,避免出現偏差,如果發現偏差必須及時糾正,確保每一根預制樁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進而提高整個建筑結構的承載力。
3.2 靜力壓樁技術
靜力壓樁技術即采用靜力壓樁設備,通過樁架配重和設備自重對預制樁形成反作用力,進而將其壓入土層中。靜力壓樁技術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在操作過程中沒有沖擊力和噪音等,其壓樁質量也能得到保障。并且其能夠減少鋼筋和混凝土的使用數量,從根本上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但是,靜力壓樁技術也存在不足。比如,其在壓樁過程中會對土層造成破壞;其對施工場地承載力要求應不少于12.5T/m2;施工人員在靜力壓樁施工過程中,要保證其施工的連續性,避免施工中斷;在沿海地區淤泥層很厚的地質土層結構,預應力管樁抗剪很弱;影響高層建筑樁基礎施工質量。
3.3 灌注樁施工技術
灌注樁施工過程中,要確保鉆孔點位設置的正確性,并將鋼筋籠和混凝土同時放置在鉆孔中。灌注樁的成孔方法一般有鉆孔、挖孔、沉管成孔和干作業成孔。其中,沉管成孔和干作業成孔在高層建筑樁基礎工程施工中的應用比較普遍。干作業成孔是一種人工挖孔與機械鉆孔相結合的施工方式。人工挖孔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對孔深及擴大頭嚴格控制。樁孔完成之后,將鋼筋籠放置進去,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凝結后,形成灌注樁。
采用灌注樁施工技術的工藝流程為:清理場地→放線確定樁位→放置樁機→鉆孔→清孔→檢查樁孔質量→放置鋼筋籠→澆筑混凝土。根據樁位的平面布置圖確定樁基的位置,并在施工前進行核查。之后埋設護套,其作用是固定樁孔的位置,避免地下水流入,防止塌孔。一般護筒采用4~8mm鋼板制作,內徑一般比鉆頭的直徑大100~200mm,頂面比地面高0.4~0.6m。埋設護筒時,其深度在砂土中要超過1.5m,在黏土中要超過1m,泥漿面要比地下水位高1m以上。泥漿的制備一般需要根據土質情況來確定,在黏土或者粉質黏土時,控制泥漿密度為1.1~1.3g/cm3,在穿過卵石層時,密度要控制在1.3~1.5g/cm3,一般黏度控制在18~22,含砂率小于8%。
總之,樁基礎技術對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確保建筑工程樁基施工質量,對建筑整體穩定安全具有顯著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應該根據設計要求和施工地質條件選取合理的樁基礎技術進行施工。
[1]關振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8:95-96.
[2]蔣永宏.解析樁基礎技術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應用[J].門窗,2014,8(6):.91
G322
B
1007-6344(2016)04-0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