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軍(紹興市上虞區園林管理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
提升城區綠化景觀效果的思考與對策
陳武軍
(紹興市上虞區園林管理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
城市的園林綠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綠化建設日新月益、快速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針對問題結合實際,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和措施。
綠化建設;綠化養護;對策措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開展,城市的園林工程建設正大力推進,園林綠化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綠化建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園林工程在建設期間的質量卻參差不齊。由于沒有很好把握以下問題,就給以后的綠化養護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
1.1 設計環節,追求植物多樣性的同時忽視了苗木的適應性。
這幾年,城市綠化提出了增加綠化樹種、提高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于是在工程設計中一味求新,盲目引進外來樹種。為求創新引進新品種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視了苗木的適應性,這不僅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例如,像八角金盤、桃葉珊瑚等耐陰植物,如果設計在城市廣場和綠化帶內,由于強光直射,生長極為不良,甚至大量死亡,不僅給養護管理帶來很大麻煩,而且景觀效果也達不到。這就是由于忽視了苗木的生態習性和地域適應性而造成的惡果。
1.2 施工環節,追求工程速度的同時忽視了養護細節。
在綠化工程施工階段,對種植土的要求沒被得到足夠的重視,土壤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了植株的成活率和以后的生長情況。不良的土壤將大大的加大養護管理的難度,并直接造成景觀的預期目標不能實現。在苗木的選擇方面還不夠精細,生苗、陰蓬苗經常被拿來使用;在種植時未注意苗木的陰陽面而受日灼;在種植后往往忽略了修剪抹芽、苗木支撐及樹木的防曬等工作,造成苗木在種植后不能適應種植地環境,影響到了成活和長勢,降低觀賞效果,降低工程質量。
1.3 養護環節,追求植物成活率的同時忽視了養護效果。
現在的工程建設完成后,根據工程的規模和性質還需有施工單位養護管理一至二年。在此期間施工單位為了節省成本,往往只為植株成活而進行必要的養護,為確保整體景觀而進行的養護管理工作卻未被重視。例如,對綠地內的衛生管理、雜草防除,對綠籬、色塊植物的修剪,對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對植物的中耕、施肥等養護管理工作都不能及時的完成,甚至不做,忽視了綠化養護綜合效果。
2.1 對綠化養護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一個綠化工程美不美,是否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綠化養護更為關鍵。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如果不進行綠化養護或養護不到位,園林規劃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園林綠化建設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發揮,園林建設必將失去其本來意義。但目前,我市園林綠化管理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對綠化養護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綠化管理開展的只是的日常簡單的粗放型養護,與“精細化”全面的養護管理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2.2 對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投入還不足。目前我市綠化養護資金的投入還是依靠政府投入,從每年的城市維護費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綠化養護,不足部分貸款解決,因此,綠化養護經費的投入不是很大,這已成為制約做好綠化養護工作的一個關鍵因素。由于財政比較緊張,加上一些同志和部門對綠化養護重要性認識不足,這幾年的綠化養護經費跟不上綠化建設的步伐,造成綠化養護技術裝備較落后,降低了綠地景觀效果。
2.3 對城市園林綠化保護意識還不深。目前,由于我市保護園林綠化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園林執法部門的職責、權限又受到限制,再加上個別市民愛綠、護綠意識較低,因此,城市內占綠、毀綠現象仍然很嚴重,一些大樹古樹亦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同時有少數市民向綠地內亂扔垃圾,亂折花木,踐踏綠化,破壞園林綠化設施帶等行為,都給綠化養護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我市市民的綠化保護意識有待提高,切實增強市民愛綠、護綠意識已成為當務之急。
2.4 對綠化養護管理技術創新還不多。養護管理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有待提高。由于我們養護財力不足,養護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現在我們采取的一些養護措施還不夠精細,方法比較簡單,技術含量較低,養護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培訓,技術業務素質普遍較低,養護工作缺乏創新意識,養護效率較低,只滿足于確保綠化“成活率”,而不求綠化養護的景觀效果,綠化提質、提檔標準得不到充分體現。
3.1 在園林綠化建設上必須求“嚴”。綠化養護應充分體現設計理念。園林設計是創造園林景觀藝術的基礎,在養護管理中貫徹設計的理念可起到錦上添花,這也是提高園林養護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園林的必然要求,養護要全力促成園林設計理念的實現,同時,養護要從實現滿足功能、符合人的行為習慣、創造優美視覺環境、創造合適尺度空間、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來對設計進行再提升,以彌補園林設計的不足。科學規劃設計,精心組織施工是提高園林養護管理水平的關鍵。園林綠地要根據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質進行科學設計,合理布局,以鄉土樹種為主,喬、灌、草按照生態學的原理進行配置,常綠與落葉相搭配,滿足植物各自生長所需的產地條件,園林綠地植物只有嚴格按照規范科學合理栽植、成活率高,為后期的養護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將綠化養護貫穿到園林綠化施工的全過程。要保證樹木種植的成活率,達到預想的綠化效果。必須嚴格按照園林綠化種植養護規程, 認真進行把關操作,不能偷工養料,確保植株的成活和景觀的美觀。
3.2 在園林綠化管理上必須求“實”。首先,必須 加大養護資金的投入,實現養護管理機械化。養護管理機械化是提高養護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使用方便、功能齊全的園林機械,如起苗機、挖坑機、綠籬修剪機、割草機、自動噴灌設備等,省時省力,效率高。因此要加大投入,推廣使用園林機械,實現機械化管理。其次,制定養護管理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使養護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園林主管部門或權威機構應制定全市統一的養護管理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使養護管理工作目標明確。 再次,推行養護工作目標管理,進一步深化養護機制,根據不同養護區域和養護要求,分片分組,網格化管理,建立起目標考核、層層監管、獎懲結合的養護管理體系,制定了一系列考核辦法、考核細則、工作職責等養護管理制度,對城區綠化養護實行嚴格的檢查和考核制度,做到工種合理搭配,人人職責明確,嚴抓實管,努力提高城區綠地養護績效管理水平。
3.3 在園林綠化工作措施上必須求“新”。隨著城市綠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和城區公共綠地養護任務的迅速增加,原有的綠化養護體制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建議把城區部分養護地塊推向市場化,綠化養護實行對外招投標承包制度,制定標準定額,公開招標,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對公共綠地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擇優選用綠化管理隊伍,逐步分塊、分級推向市場,提升綠化經費使用效益和綠化養護水平。同時,為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園林綠化建設,改變目前綠化由政府統攬統包管理模式,提高廣大市民的愛綠、建綠、護綠意識,建議推出綠化社會認養工作。參與者可以是單位和個人,采取自愿原則,進行捐款認建、認養,通過簽訂認養協議,建立紀念冊、認養牌等形式,取得冠名認養權和監護權,喚起廣大市民愛綠護綠意識,充分發揮綠化工作的社會效應。其次,要重視園林科學研究,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加強職工養護技術專業培訓,赴周邊養護優秀城市學習參觀,結合城市市綠化養護實際,將園林養護先進技術、經驗運用于工作實際。最后,對市民加強各項綠化管理條例和辦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愛綠、護綠意識,做到依法治綠、依法護綠,使城市園林綠化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總之,針對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上的各種問題和不足,我們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和管理,積極探索城市綠化建設管理新措施,努力提高綠化建設管理水平,才能使我市的園林綠化發揮出更大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G322
B
1007-6344(2016)04-0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