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斌(通渭正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743399)
芻議機械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有效應用
曾利斌
(通渭正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743399)
在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實現機械工程方面的自動化管理處理,不僅是從源頭上進行的全面性服務提升,也是對原有人力科學技術的一次全面更新。從計算機水平,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機械工程行業的生產形式進行展望,都應當從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全面貫徹。本文首先對機械自動化技術概述進行分析,同時對我國目前的自動化技術應用情況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分析機械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情況,最后對機械工程中自動化技術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有效應用
機械自動化涵蓋的范圍很廣,人對機械發布命令時需要通信技術的支持,當然在機械運作的時候還需要電子技術等其他先進技術的支持。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起步晚,但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長足性發展,這就強調自動化技術創新性發展的必要性。因此,集成自動化技術、柔性自動化技術和智能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有效應用,是當前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應著力于發展的可持續性。
機械工程指的是大型的機械,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而機械的自動化指的是一種將現代科學的先進技術應用到機械中的一種理念。機械自動化的推廣能夠給人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能夠使操作起來更加便捷、使機械生產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能夠降低能耗使生產的成本能夠得到有效的建設,同時,也能夠節約生產的世界,使生產力的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機械的自動化是機器生產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自動化改革在二十一世紀是發展和成長得最為迅速的先進技術,并且在其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創新的理念,在技術水平上也有所革新,所以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高度的重視。通過對其應用的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發現,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已經告別了過去單一的只為機械領域服務的模式,它的應用領域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擴展。將自動化的生產應用到機械領域,對中國工業的發展來說一次舉足輕重的具有偉大意義的工業性革命。
2.1 集成化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集成化技術已廣泛應用在諸多領域,特別是很多行業生產過程中,都需要集成化技術的運用才能確保產品質量,其根本作用是有效保障設備的功能性,因此集成化技術已成為相關行業領域的主導技術。機械自動化設備結合集成化技術,可以對整個機械自動化設備進行合理化管理,并保證設備的功能齊全。集成化技術是機械自動化設備結合其他技術和功能的基礎。這種集成化結合可以方便企業對機械自動化設備的各種技術和功能的統一化管理。
2.2 智能化技術
智能化技術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其形成的基礎是多種技術的交叉運用,包括很多其他技術,如自動化技術、機械制造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智能化技術可以實現運用的各種技術功能的最大價值,從而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智能化系統。智能化技術與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有效結合,可以將機械自動化設備智能化,進而取代人工對設備進行操作,有效降低人工勞動成本。
2.3 柔性自動化技術
目前許多機械自動化設備也引入柔性自動化技術,這種技術可根據外界因素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反應[3]。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使得各企業需要實時根據市場需求和方向變化調整相應的生產要求。而柔性自動化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這類問題,也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結合柔性自動化技術的機械自動化設備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導向的變化以及企業生產要求的變更,及時進行相關技術參數的調節,進而保障企業生產穩定性、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機械工程自動化發展也具有十分迅猛的發展前景,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步向智能化、集成化和虛擬化發展,主要工作目標是實現高效快速的自動化技術的實施,虛擬化機械制造技術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制造工藝技術,結合人工智能實現對于自動化技術的控制和整合,能夠有效的涵蓋多方面學科內容,是一項全力發展的綜合性技術類型。機械工程虛擬自動化技術能夠提前發現自動化技術中存在的可能影響正常使用的潛在問題,同時根據自身程序的指令安排對問題的準確位置進行確定,提醒技術人員進行關注,防止造成更大的損失,保證設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機械制造的集成化管理是通過信息技術將不同原材料的加工信息和技術信息進行集成化管理,從而優化整體制造流程,實現技術與經濟指標的雙重提升。
工程系統的自動化系統是龐大的,需要不斷進行更新設計,依據現有條件的硬件、軟件設施進行有效設計,并保證這方面人才的快速培養,成為了現階段發展的重要任務。但是也不能否定在發展中的成果。
自從機械一體化系統的發展開始,中國勞動力的提升,就有了一個新的高度,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提升,就是最直接的證據。而在這一方面的建設上,保證一線操作機工的職業操作技巧,以及參與設計人才的設計操作能力,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就全球的范圍來看,工程建設自動化建設的教育系統,在發展的歷程上,有著一定的起落回升,而整體上還處在一個穩定的增長趨勢上。從協同理論的視角來看,工程教育的模式化生產形式,主要根據協同思想的發展經營模式進行全面地社會經濟系統分析,才能夠做出相應的系統設計確定。
首先,在合作競爭的角度上與發達國家建立協同發展的關系,并以此來建立具有優良傳統形態的發展模式。對于外界的發展模式,從多種結構形態下完成對框架的構建,并實現多軌道聯通,保證模式結構形態在部門組織上的有效建設。而在進行聯合建設中,為保證自主的競爭優勢,還應當加強聯合合作的形態結構,保證每一個設計都符合自動化的實際操作要求。
其次,從資源的集成形式來看,依照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社會生產模式進行有效結合,確保在今后的設計建設中,能夠開發更多具有實際操作的教育資源型建設空間,并以實際建設形式在財力、人力上建立有效的生產效益結合,確保新型的生產機構能夠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
總之,為了有效的滿足市場要求,全面的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創新管理模式和生產技術,提升機械工程生產效率水平,降低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量,縮減生產成本,以企業的綜合效益最大化為標準,提升企業的綜合實力。
[1]馬金山. 機械工程中自動化技術的有效應用分析[J]. 山東工業技術,2015(03):123.
[2]趙建鵬,周永行.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的要點[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08,6~7
G322
B
1007-6344(2016)04-0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