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第三幼兒園 李 娜
幼兒園“自然角”的探究與實踐
山東省臨清市第三幼兒園 李 娜
著名的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稱“大自然、大社會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是一本世界上最美妙的書”,應帶領孩子們“到田野、到公園,從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力的水會使孩子成為智慧的探索者,成為求真知、勤于治學的人,成為詩人”。因此,我們本著讓幼兒在自然的生活狀態中,從對自己及身邊種種生命的關注到對自然世界的探索,將“自然角”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在自然環境中讓孩子獲得一些種植與飼養的經驗,增進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學習做快樂“小主人”。
自然角是“濃縮的大自然”,在幼兒園的室內、廊沿或活動室開辟一角,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實驗品等等,通過幼兒親身種植、飼養獲得對大自然一些粗淺的知識。然而在創建之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㈠內容單一,形式呆板。
剛開始規劃設計自然角時,無論大班、中班、小班總會設置幾個常規欄目,如種子類、植物類、飼養類。如:金魚、水果娃娃等,各個年齡段的自然角基本上大同小異,差別不大。如“種植豆子”活動,大班幼兒能仔細觀察并用準確、適當的語言描述豆子的生長過程,而對于小班幼兒而言,因剛接觸“自然角”的課題,教師引導不到位,幼兒不知道從哪兒入手,漸漸就失去了興趣。在幼兒親近自然中,我們要最大限度的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觀察、探究的機會,滿足他們接觸自然的要求。這種“整齊劃一”的自然角根本無法滿足各個年齡階段孩子學習的需要,反而限制了幼兒的參與。
㈡教師“包辦代替”,幼兒自主性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剛開始時考慮“安全、美觀、整齊”等因素,許多班級自然角的設置大多是由教師“包干”,比如:花草擺放在什么位置、怎么擺放?小魚養在哪里、喂什么?等等,從種植培養到觀察記錄幾乎都是教師直接操作,而幼兒只充當了旁觀者的角色,忽視了幼兒的觀察、操作和探究。
㈢缺乏規劃,目的性差。
剛開始各年齡班的區域活動計劃中并沒有自然角活動的時間、內容安排和操作要求,自然角的活動顯得隨意而無目的性,缺乏持久性和連貫性。起初孩子們會定期輪流給植物澆水、給動物喂食并做記錄,一段時間后卻很少“光顧”,最后自然角中往往只剩下一些空花瓶、空魚缸和落滿灰塵的自然物,形同虛設。自然角作為實施幼兒園課程的重要途徑之一,應將其納入幼兒園課程資源來進行總體規劃,結合階段性目標為幼兒發展服務。
㈠統一規劃,合理安排。
第一,將自然角活動融入課程中,根據各年齡階段課程實施目標和計劃,對自然角的創設與管理、活動組織與指導作出全面規劃;其次,各個年齡階段詳細制定出自然角的活動目標、內容、階段計劃和實施措施;最后,要根據幼兒興趣、年齡特征、時令變化等不斷充實調整自然角活動內容和進程,做到預設和生成相結合,使自然角真正成為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二,將自然角與主題活動相結合。我們在創設自然角時,應根據各個年齡階段主題活動的開展,合理的增加自然角的內容,盡可能地做到與主題教學同步。如在“美麗的秋天”主題活動中,自然角可以相應的增添秋天的水果、孩子撿來的落葉等,使自然角與主題教學互為補充、互相滲透與促進。
㈡“幼兒自主”參與、管理自然角。
陶行知老師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要把權力還給我們的孩子”“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蔽覀円肮膭顑和グl現他自己的世界”,任何一項教育只有以幼兒為主體、遵從孩子的意愿、重視孩子的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教育效能。因此在自然角內容的設置、材料的選擇、形式的采用、過程的管理等方面都應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
首先,在自然角創建之初,教師可以廣泛的征求和聽取孩子們的意見和建議,和孩子們一起商討自然角的布置方案,一起動手布置自然角,讓自然角成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亮點。
其次,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商量決定自然角種什么?栽什么?養什么?鼓勵幼兒收集自己喜歡感興趣的東西放入自然角,如幼兒從家里帶來了四五只小蝌蚪、小魚等等,同時可以對自然角中的動植物采用領養的方式分配到個人,讓孩子們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使孩子們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
第三,引導幼兒自主制定規則,讓幼兒決定自己觀察和管理的方式。如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發芽的植物需要怎樣的環境才能更好的生長;要怎樣進行觀察記錄才讓別人知道自己發現了什么等,從而使他們有機會按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嘗試,讓孩子真正成為自然角的主人。
第四,開展“種植小能手”“神奇飼養員”的活動,使得各班小朋友們都積極參與、興趣高漲——“我來照顧小兔子”“我給小花澆水”“小心點、愛護小苗”等等用語時常掛在嘴邊。老師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原來沉默少言的孩子變得開朗、自信了。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熱愛大自然,體會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同時,也激勵、影響、帶動更多家長重視自然教育、勞動教育。
最后,引導幼兒自主記錄活動結果,例如用表格或繪畫等形式記錄,進一步調動孩子們觀察的積極性,使自然角更加活躍起來。
㈢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用心靈去體會孩子最細微的精神需要?!崩蠋煈允贾两K給予積極關注幼兒的探索、學習,適時地給及幫助和指導。如在孩子產生問題的時候,在孩子不能用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探索的時候應給予必要的幫助與引導。由于孩子年齡特點,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我們要尊重孩子,接納他們的錯誤認識,讓每一個孩子在每一次探索活動中都有所發現,都有成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的發展。
㈣家園協作,共同參與搞好自然角。
《綱要》中說:“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所謂家園合作是指幼兒園和家庭都把自己當作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的開展,只有得到家長的認同,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角更是如此。首先,在活動開展之前,通過家長會、家園配合欄里、QQ群等途徑讓家長了解自然角活動開展的目標、內容、作用及需要家長配合事項。其次,我們經常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種植活動的指導,教孩子們播種、澆水、除草等,并利用下午家長來園接孩子時,鼓勵小朋友把自然角里的動植物介紹給家長,同時我們還開展家園同步種植、飼養活動,創設對比性的自然環境,實現自然角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
現在,自然角從無人問津到身影忙碌,它成了我園各班亮麗的風景線,一到自由活動的時間,小朋友們都往自然角里鉆,爭做“自然角優秀小主人”,放假時也爭著要把小動物帶回家照料。而且,常??吹胶⒆永议L的手,在自然角里指指點點地訴說自己的新發現,家長也主動參與,分享在家同步種植、飼養的經驗和快樂。
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兒的天性,我們教師要充分發揮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在自然角中獲得更多的發現,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現自然界的奧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