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市第一幼兒園 劉 坤
“四個一”助推幼兒晨練的改進
四川省德陽市第一幼兒園 劉 坤
課程改革改什么?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參加了我市教育局組織的課改現場會,學習了其他園所豐富的園本教材,似乎有了一點眉目,但是,我園的課改在哪里呢?到底怎樣才能算是我們的課改呢?在課改現場會上,專家對課改的看法都直指我們的日常工作——“課改,實際上就是對我們教育過程中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進行調整和改變。”“課改,要從日常教育工作的細節抓起?!弊屛覀儗τ變簣@的課改有了方向和認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庇變簣@課程改革就應該著眼于孩子的生活,從孩子一日生活環節的改變做起。經過對幼兒園一日保教工作的梳理,我們從幼兒入園后的晨間鍛煉入手,采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改一改”的策略,拉開我園課程改革的帷幕。
看一看,首先要用發現的眼睛發現目前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或不夠好的地方,改革才能有切入點。以對晨練的改革為例,通過仔細的研究和分析,發現目前幼兒園的晨間鍛煉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名字,以前稱為“早操”,顧名思義“早上做的操”,肯定也有鍛煉的作用,但是卻讓人從對環節名字的稱謂上易于想到較為單純的操節練習,不能涵蓋改革后豐富的鍛煉活動內容,相比而言,“晨間鍛煉”覆蓋的范圍比早操更寬、更廣,讓人光從字面上就能體味到鍛煉。據此,我們用“晨間鍛煉”的名字取代了“早操”。從早操到晨間鍛煉,貌似只是名字上的變化,實際卻隱含的教育理念的轉變,教育行為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從注重早操時的形式到關注孩子基本動作的練習、體能的提升,真正著眼于促進孩子的發展。我們認為,這就是踐行“幼兒園一日活動皆課程”理念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的起點;二是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改革前的早操活動,更多的是操節、律動、舞蹈,雖然鍛煉時間夠了,但幼兒鍛煉的密度和強度不夠,基本沒有關注孩子基本動作的發展,運動量太小,不能達到有效鍛煉的目的。因此,改革后的晨間鍛煉,我們有意識的增加了跨跳、鉆、爬、奔跑、臂力等基本動作和體能的鍛煉,真正做到了讓晨間鍛煉成為有效的鍛煉。
看一看,還要用學習的眼睛發現別人值得學習的地方。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可以說每個人每個時刻都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發現的眼睛去看別人值得一看的地方,要相信,每一所幼兒園都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學習他不是為了成為‘他’,而是為了成就‘我’”。晨間鍛煉的改革內容有很多就來自于對其他園所的學習和借鑒。如:在全園開展的籃球練習,通過竹梯、輪胎的不同組合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利用大型玩具逆爬滑梯進行臂力的訓練等都來自于對其他園所的觀摩和學習。當然,我們并不是簡單照搬,而是把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在模仿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創新,形成新的鍛煉模式,融入到晨間鍛煉的大循環之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經歷了對晨練進行改革的過程,我們充分認識到: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課程改革的基礎,只有發現和提出了問題才能有實施課改的可能性。課程改革就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思考、改革和進步的過程。在對晨練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老師都參與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之中,每個環節、每個流程都做到“幾問為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要做調整?我們的為什么不行?別人的為什么行?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優化?以問題為導向,逐步推進課程改革。
如:在晨練進行改革的初期,因為要增加跨跳、鉆、爬等基本動作的練習,就必須要提供相應的拱門、墊子等器材,問題就來了:“障礙物由誰來收放?什么時間收放?使用后存放在哪里?……”在老師們就發現和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新舊理念進行了激烈的交鋒:一種意見認為不能讓孩子收放障礙物,理由是孩子年齡小,能力有限,萬一出現意外,不好辦;另一種意見是讓孩子收放障礙物,理由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孩子小、能力有限就由老師包辦代替,要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不過我們要充分梳理和認識到孩子收放障礙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找出行之有效的辦法進行解決。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改變以往老師“一包到底”的做法,讓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分組收放障礙物。事實證明,我們的改革是正確的,孩子們在每天的收放障礙物的過程中,不但在分類、整理等方面獲得發展,還提高了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老師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理解了為孩子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就蘊藏在保教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逐步樹立了相信孩子的理念。
在進行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我們找到了改革的切入點,要想把切入點變成突破口,就必須要大膽設想,大膽求證,把解決問題的策略落實到實踐中,勇于嘗試,在嘗試中再次發現沖突,發現應該或可以調整的地方,發現一點調整一點,直到相對完善。
例如,在晨練改革過程中,晨練障礙與路線的設置,一直處在一種動態的學習和調整中。從第一套方案中鍛煉場地局限在操場中間,僅有爬、跨跳、鉆、平衡等簡單動作練習的設置,到第五套方案把鍛煉場地拓展到了圍墻邊;增加障礙物種類(如利用大型玩具進行臂力鍛煉)、設置休息區、根據幼兒實時情況人為控制活動量等,所有的設置和細節關注都是在試一試的過程中解決的。
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對話”。我們認為,對話有多種方式與載體,如語言、行為;又如雙人對話、多人對話等。在對話過程中,不同崗位人員(管理、教師、保育員)的不同觀點,進行了思維的碰撞和多元的智慧激蕩,讓晨練改革向著有利于幼兒鍛煉的方向前進。例如在如何有效利用輕器械進行基本動作練習的研討活動中,老師們按照年齡段分組(行政后勤也分別加入到不同年齡段組的研討),根據每個班幼兒動作發展的水平進行分析、演示、討論,最后選定最適合的練習方式,充分體現出“對話”最多元的智慧激蕩。
我們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的過程,已經知道了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也已經在教育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貌似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這里,沒有對整個課改的過程進行梳理、反思、歸納和總結,形成相應的規范使之常態化,便于他人的推廣運用,那我們的課改只能算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因為,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教育的整體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樹立大教育觀,要對自己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所獲得的感悟和行動有理性的思考,形成一個規范。同時,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去堅持這個規范的執行,并且對這個新的規范再次采用“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改一改”的眼光和策略進行打量和調整,這才是真正有助于孩子進步、教師成長、幼兒園發展的課改。
看一看、想一想、試一試、改一改,以晨間鍛煉改革為突破口的課程改革取得了實效。我們相信,在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只要不斷堅持和優化這四個相互交織、往復循環的改革策略,定會推動課程改革有效、深入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