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波 馮云 趙志偉
650000 昆明,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劉益波),中醫康復科(趙志偉);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馮云)
?
·臨床報道·
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聯合腹腔鏡治療盆腔炎性不孕46例
劉益波馮云趙志偉
650000昆明,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劉益波),中醫康復科(趙志偉);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遺傳科(馮云)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盆腔炎性不孕的臨床療效。 方法將92例盆腔炎性不孕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對照組采用宮腹腔鏡手術治療,并在月經來潮第1天開始給予氧氟沙星和甲硝唑,以7 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月經結束后第2天起開始口服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治療,7 天為1個療程,月經期停藥,連用3個月經周期。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妊娠率、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及炎癥指標的變化。 結果治療結束后,觀察組妊娠率為84.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7.83%(P<0.05);觀察組患者體征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此外,觀察組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標水平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聯合腹腔鏡治療盆腔炎性不孕的臨床療效確切,對于患者臨床體征、炎癥消退以及受孕率的提高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關鍵詞】盆腔炎;不孕癥;中藥;宮腹腔鏡
慢性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為婦科常見病、多發病,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炎癥可局限于單一部位,亦可發生子宮內膜、輸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等多個部位,以白帶增多、月經紊亂、輸卵管堵塞、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是導致異位妊娠、不孕癥的重要原因[1]。該病發病機制復雜,且病程遷延,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易造成病情反復發作,嚴重損害女性的身心健康[2]。本院采用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聯合腹腔鏡對盆腔炎性不孕患者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實驗對象
選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入住云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行宮腹腔鏡檢查后診斷為盆腔炎性不孕患者92例,按照入院時間順序,以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入院治療患者46例為觀察組,平均年齡(35.28±3.96)歲,病程1~6年,根據腹腔鏡下盆腔炎癥程度評判:輕度粘連者25例,中度粘連患者21例。以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入院治療患者為對照組(46例)為對照組,平均年齡(34.30±3.56)歲,病程1~7年,根據腹腔鏡下盆腔炎癥程度評判:輕度粘連者23例,中度粘連患者2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盆腔炎癥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3]
(1)夫婦同居≥1年,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孕者;(2)男方生殖功能正常,精液常規檢查指標正常;(3)22歲≤年齡≤38歲;(4)宮腹腔鏡下盆腔粘連程度評分為輕、中度者;(5)能夠接收本研究中的治療方案者;(6)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術前每位患者均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4]
(1)腹腔鏡下盆腔粘連程度評分為重度者,或雙輸卵管近端阻塞,通水均不暢者;(2)腹腔鏡下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合并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子宮器質性病變者;(3)存在以下不孕因素者:男方精液常規檢查指標異常,女性排卵障礙或生殖器官發育異常;(4)中途改變治療方案者;(5)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及肝腎功能異常者。
1.4分組與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于月經干凈后3~7天實施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操作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并在患者的臍部位開1個切口,建立CO2氣腹,壓力12 mmHg(1 mmHg=0.133 kPa)。隨后在患者的臍部、麥氏點以及恥上等部位進行穿刺,穿刺切口為10 mm,置入腹腔鏡并對患者腹腔、盆腔粘連情況進行觀測,以美藍液實施子宮輸卵管通液術判斷輸卵管通暢程度。之后行盆腔粘連鈍銳性分離術,通過輸卵管整形術對盆腔解剖結構進行恢復。為預防粘連再次發生,術后患者腹腔內留置低300 mL分子右旋糖酐。
此外,對照組患者在月經來潮第1天開始采用左氧氟沙星(0.3 g/d,2次/d)聯合甲硝唑(0.12 g/d,3 次/d)進行治療,以7 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月經結束后第2天起開始加用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基礎方:金銀花、連翹、草紅藤、敗醬草、牡丹皮各15 g,山梔子10 g、赤芍15 g、桃仁10 g、薏苡仁20 g、延胡索15 g、制乳香6 g、制沒藥6 g、炒川楝子10 g),常規水煎服,1 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經期停藥,以7天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5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于手術前及治療后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常規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測定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按照《中藥新藥治療盆腔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局部體征量化評分標準”對兩組治療前后的體征積分變化情況進行評估。體征積分評價標準:體征積分<9分,表輕度盆腔炎;9~18分,表中度盆腔炎。
1.6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妊娠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6個月內妊娠率為84.78%(39/46),對照組術后6個月內妊娠率為47.83%(22/46)。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內妊娠率差異顯著,經χ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IL-6、TNF-α水平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數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尤以觀察組降低顯著,與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
注: 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
2.3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體征積分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體征積分降低尤為明顯,與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體征積分比較±s)
注: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3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病,可由寄生于陰道內的內源性細菌(內源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等)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引起,亦可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外源性病原體引發[5]。中醫學認為,該病屬“痛經” “癥瘕” “腹痛”等范疇,患者素體虛弱,熱毒及濕濁邪氣于月經期、產后乘虛入侵,與體內沖任氣血互結,濕熱邪毒壅于胞宮胞絡,聚而成濕,濕久化熱,致氣血瘀滯,邪毒因瘀而為瘕,出現盆腔疼痛、腰骶酸痛等[6]。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日益成熟,腹腔鏡手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盆腔炎性不孕癥手術中,醫者在腹腔鏡下對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粘連的盆腔進行分離,并對子宮、卵巢、輸卵管等盆腔內器官的異常形態和解剖位置進行恢復,便于卵子排出,恢復輸卵管蠕動及傘端拾卵功能,從而有效改善部分患者的癥狀及體征;術后通過腹腔留置低分子右旋糖酐減輕炎癥反應,防止盆腔粘連再發生[7]。
因慢性盆腔炎病程長、纏綿難愈、復發率高,部分患者經腹腔鏡術后可再次發生盆腔粘連,加之腹腔鏡僅可解決輸卵管周圍及傘端的病變,無法改善輸卵管管壁內的問題,故需在腹腔鏡手術基礎上配合其他補助治療措施,方可有效消退患者盆腔炎癥,恢復生殖器官正常解剖位置,提升患者受孕率。因此,本研究在腹腔鏡手術基礎上,加用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進行治療,發揮了清熱解毒祛濕、疏肝化瘀止痛等功效。方中采用金銀花、連翹、梔子、紅藤、敗醬草、牡丹皮等為主藥,用以清熱祛濕、解毒涼血;輔以赤芍、桃仁、延胡索、乳香、沒藥等,用以活血化瘀止痛;佐以薏苡仁健脾利濕、川楝子疏肝理氣;諸藥配合,共奏清熱毒、排濕膿、除病痛之功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體征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盆腔炎癥程度得到較大的改善;觀察組術后6個月內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提示,中藥復方銀翹紅藤解毒湯聯合腹腔鏡可顯著提升對盆腔炎性不孕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臨床體征,提升抗炎效果,提高妊娠率。
(下轉本期第341頁)
【中圖分類號】R711.6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3.016
作者簡介:劉益波(1964-),女,大專,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疾病。E-mail:liuyibo_3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