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明
?
借力“雙導制”助推新班級
□許紅明

▲楊從明攝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創新班級管理模式,既能保證班級管理有序開展,又能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主動性。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實驗中學高二(1)班創設的“雙導制”班級管理模式,以制度文化為載體,以活動文化為依托,每位學生都在班級里找到了自我存在感,整個班級呈現團結向上、朝氣蓬勃、勇于進取的風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制度的規范下,才能夠促進班級的發展。制度文化建設應遵循民主、平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原則,通過班會充分發揮群策群力的作用,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班規制定的討論中來。無論是草案擬定還是初案完善,都要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主人翁精神。班規方案確定后,也需要通過民主表決的程序,讓每一位學生對班規有真正意義上的認同,并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切實地維護班規的權威性。
基于上述原則,我們班學生在進入高中后不久,就一起努力制定了《省實驗中學高一(1)班規》《高一(1)班干部分工與職責》《高一(1)班清潔衛生管理辦法》《高一(1)班級量化管理辦法》《高一(1)班導師制管理辦法》等系列制度,而這些班級管理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一)定制定責,量化評比班級管理
全班學生輪流當班干部,全員參與班級管理,這是我們班在最初就形成的規定。班委會核心成員五名,其中常務班長一名,值周班長四名;下設學習委員、清潔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宣傳委員等各一名。所有人員均通過自薦競爭上崗。此外,又根據學科不同,分設六個學科小組,專設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日常學科的相關事物管理。
班干部實行輪流值日制,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每一位任職班干部,都須將當日學生的表現情況予以記錄,并在周一晨會上進行總結匯報。而每屆班委的任職情況,都以任職期間的活動成果來衡量,由全班學生進行評定。班務日志記錄追求務實務真,量化評分標準力求公正公平,充分保證班級管理在制度范圍內進行。
此外,班級活動的開展、評比都以小組為單位,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都能真正體會到主人翁的意義所在。宣傳組長及時做好班級事務的宣傳報道,激發學生的榮譽感、集體意識、團結合作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集體的號召力,也喚起他們的歸屬感。
(二)依托“雙導制”,分層推薦班級管理
所謂“雙導制”指的就是“導師制”與“導生制”。“導師制”是將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并指定相應的教師對該組學生進行指導;“導生制”則是發揮組內學生互幫互助的作用,讓組內的佼佼者擔任“導生”幫助其他學生。我們認為,每一位學生在進入新班級時,無論他們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異,無論他們以往表現是否被接納,他們都渴望得到新班級成員的認可。設立“導師”,能夠幫助他們盡快地在學習上找到方向;設立“導生”,能夠培養他們的歸屬感。
1.明確分組原則
導師組與導生組其實是同一個組,只是合作方式不同而已。分組按照學生意愿、學習成績、男女比例等要素,盡量讓組與組之間的實力均衡,便于組織各類學習活動,公平地開展組內競爭。高二(1)班成立之初,小組按照中考分數與男女比例分為六組,學生座位以小組為單位編排,便于合作學習、集體探究。
2.確立小組長
小組長是每個組的靈魂人物,決定了小組的發展方向。在選任小組長時需考慮的條件包括:學習成績好、管理能力強;能夠調動組內成員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具有大局觀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小組長要做好組內每位成員的日常情況記錄,包括考勤、作業上交、參加活動情況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小組長能夠充分提升個人能力。
而組內其他成員的設置,也要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同時,還應針對各組的開展狀況,對他們的工作予以評定。學期末評選優秀組員時,要充分發揮整個班級的力量。自律組長由值日生推薦,最佳課代表由導師推薦,值日生由學生推薦,組員由組長量化,組長由班委會成員量化。評選結果出來后,通過班會、板報等方式進行廣泛地宣傳,并予以表彰。
3.適時作出調整
學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地作出相應的調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每一個小組有序地向前發展,才能夠充分調動組內成員的積極性,同時,才能夠營造起組內、組間良性和諧的趕幫互助氛圍。
即將進入高三,我們班學生的成績與其他班級相比,雖有上升趨勢但還存有一定差距。具體分析了原因,我們發現有的小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沉浸在沮喪和松懈中。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決定重新對小組進行調整。
經過與各位導師的共同協商,我們將全班分為三個梯隊,每個梯隊由兩組組成,兩軍對壘,在互幫互助的基礎上展開競爭。每個梯隊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每位同學也會制定自己的高考目標。此次調整,導師之間達成了一致意見,學生通過民主表決提議。組內、組間以滾動模式進行調整,促進學生融合,提高學生積極性。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小組間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班級競爭力也得到了提升。
從以往的管理經驗可以得出,凡事都有規律可循,但無定法。“雙導制”也無定法,管理者要用心,隨著學生情緒的變化,隨著學生學情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但這樣的調整,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變化,而是要契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學生的進步成長。
“制度上墻,身份亮相,成績加量,進步表揚,調整恰當。”簡單的20個字,卻概括出了“雙導制”管理的全部內容,真正做到管理是為了學生,讓每位學生參與管理,從而以集體的感召力促進學生的進步。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他的話道出了班集體具有家的溫暖的特性。但這個“家”與我們的小家庭又有不同。在這個“家”里,可以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加深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他們對這個“家”的熱愛。

▲余靜雯攝
(一)以小組為抓手,發揮導師組和導生組各自的優勢
考慮到小組成員數量不多,導生制合作的學習形式靈活多樣,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從上課合作探究到活動課的自主安排,再到課后的互助學習,我們班都充分發揮了小組學習的優勢。比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這一課時,語文小組長根據上課要求安排好每個小組分別準備相關學習內容,再根據課文需要展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參與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比如活動課,小組長提前確定內容,然后在組內展開討論,根據組員共同的決議確定活動如何開展。
班會作為學生研究班級事務的平臺,是班主任傳遞人文精神的契機,也是學生心靈放松的場所,成功的班會對凝聚班級精神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設計班會主題時,各小組展開討論,主題鮮明有針對性,能夠真正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導師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根據討論出的主題,設計出有利于提升小組成員綜合素養的方案。比如:高一階段學生重在適應高中生活,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二階段學生重在學習知識,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找準學生動機,明確學習方向;高三階段學生在為高考做準備,最重要的任務是學會調節心態,坦然地面對成敗。
(二)以組長為核心,發揮小組互助功能
眾所周知,高中生活緊張而忙碌,繁重的學業負擔壓得學生喘不過氣,而小組的存在,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學業上的幫助,還是心靈上的歸屬。小組長作為組內的核心,起著引領的作用,就如同一桿旗幟一樣,以其獨有的向心力,鼓舞著組內的學生一起奮進。
(三)以活動為契機,達成班級奮斗目標
班級活動開展得力,整個班級的氛圍也變得充滿活力,學生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會尋找到無限動力。以我們班為例,我們利用好每一次班會、墻報、百日誓師等活動,將活動形式設計成多種多樣,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積極參與,將學生內心的激情調動起來。比如,在設計墻報文化時,化學組在內容上展示當前最新化學成就;語文組足智多謀,主動邀請校長為班級題字鼓舞士氣;數學組不甘落后,將數學老師打造成了網絡紅人……
此外,學校還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將親子活動納入到校園建設當中,讓家長和學生一起成長。高三下學期,我們班成功召開了兩次親子家長會,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讓家長了解學生,讓學生理解家長,為彼此提供一個情感交流的契機。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和學生的心走得更近了,而學生也獲得了學習的原動力,懂得了感恩和回報,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家校之間的合力,班級凝聚力提升了,學生的精神風貌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通過高一(2)班“雙導制”的施行,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學生真正的轉變。由此我感悟到班級管理一定要注重制度建設和活動開展,要確立班級精神,充分發揮班級成員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這個強大的班集體,為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