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順 , 邢 光, 朱麗娜
(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大慶化工研究中心, 黑龍江 大慶 163714)
石油低價時代,石油戰略新調整
張德順 , 邢 光, 朱麗娜
(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大慶化工研究中心, 黑龍江 大慶 163714)
目前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化發展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近幾年,國際油氣市場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際石油價格進入波動的動蕩時期。油價波動直接反映了國際市場對石油能源和金融屬性的認定和預期。作為最重要的能源商品,石油的高度不可再生性、依賴性和分布不平衡性是大國博弈石油價格的深層次原因,也是引發世界大國博弈石油控制權戰爭的直接原因。2014年以后,世界石油價格維持在低位震蕩,這對中國經濟發展總體是利大于弊。面對現代石油危機,中國應抓住石油低價有利時機,制定相應安全策略,對中國石油能源資源戰略進行調整,“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
石油戰略; 均衡 ; 調整
油價的不穩定根源在于市場的波動,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世界能源和經濟格局的博弈結果。石油作為一種商品,與普通商品一樣,由市場機制調節。石油能源和金融交易構成了石油金融的屬性,包括石油相關的上市公司、商業銀行、交易貨幣、石油期貨、能源風險基金、石油衍生對沖工具等。表象上的石油價格波動,實質上是世界經濟強國相關石油金融市場利益均衡的結果。
從能源市場供應角度看,需求動力不足成為油價下跌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一是美國頁巖油氣的低成本供應,二是歐佩克維持石油產能計劃不變;從貨幣經濟角度看,目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美元進入了加息上升周期,而美國利率的加息預期實施周期將對能源商品金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歐洲和日本及新興經濟體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夯實美元的強勢地位,因此未來幾年國際石油價格繼續維持低位。全球經濟發展滯緩影響,全球能源供給量大幅過剩,再加上美元走強、地緣政治、國際恐怖等加速國際石油劇烈波動,預計世界未來幾年石油市場供需寬松態勢難以根本扭轉。
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世界各國經濟將面臨調整壓力,國際能源價格低位劇烈波動,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世界各國經濟、 政治、軍事力量新變化,引發世界不可預期的"黑天鵝"經濟和政治危機效應。低石油價格會給全球發展帶來低成本紅利,直接利好亞洲非石油生產國經濟。油價走低,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總體利大于弊。作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產國、消費國和貿易國之一,中國能從油價價格下跌之中受益,但也要間接承受輸入性商品通縮風險。
2.1 降低進口原油成本,減少中國外匯使用支出
國際油價走低有助于減少中國石油進口開支 ,可以彌補中國GDP增速放緩引起的損失。石油價格下跌將長期利好中國經濟成長,為中國經濟的"穩增長"提供有效支撐和緩沖,中國百姓從中直接受益,也有益于國民消費能力提升。
2.2 有利于“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當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中國生產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而能源價格走低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有效降低企業生產原料成本和開支,可以緩解制造企業生存壓力。油價下跌還有利于改變能源企業"走出去"戰略布局及投資行為,有利于加速推進傳統制造業轉移過剩產能,促進"一帶一路"戰略快速實施,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和推進結構調整,推進中國企業提前實施國際化戰略,加快海外發展和海外投資,拓寬國際石油產能合作空間。
2.3 倒逼新能源技術產業革命
石油價格降低可以推進新能源技術產業自我更新,倒逼新能源技術產業革命。國際石油價格走低,會給頁巖油氣發展、生物制油、煤化工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造成投資、生產運營新風險,石油價格危機會迫使新能源產業技術加快產業創新,及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倒逼新能源企業走出生存低谷。
石油價格既是石油能源戰略的焦點,又是石油能源戰略的核心。石油作為國際最重要能源商品,對世界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國際戰略意義。預期未來,國際石油資源將會逐漸枯竭,石油資源將成為世界各國經濟博弈戰略最重要籌碼之一,并將產生巨大的國際戰略利益。只有“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 有效解決重大能源問題,才能促進中國能源健康和穩定發展,我國政府一向實施長期能源導向戰略,在不斷變幻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 能夠取得全球利益博弈的主動權。
“儲備安全”是石油戰略的主要策略之一,“儲備安全”不能化解石油價格波動主要矛盾,不能有效解決石油價格危機。現代“石油均衡戰略”其核心思想是:“我發展均衡,我安全穩定”,它有效保障石油安全,而且還降低了石油公司經營風險。中國作為世界最大人口大國、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經濟貿易總量、完整的產業結構、第二大能源消費大國,決定中國發展內生巨大的動力和自我修復、自我更新能力。"石油均衡戰略"基于中國國家利益需要,它需要四個方面: (1)動態管控石油進口量、產量和儲量,動態均衡石油價格與儲量的矛盾。(2)壯大"石油金融"的能力,重視石油衍生交易對沖機制,利用自身資本杠桿調控石油價格波動,利用石油資本的博弈來對沖石油危機。(3)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降低石油工業消耗,創新使用新能源技術。(4)推動大數據與石油經濟的融合。
當前,中國石油企業應積極抓住此次國際大宗商品市場調整的機遇,積極調整決策方式和博弈策略彈性,對中國能源資源戰略進行整體設計,推進能源戰略調整,為中國企業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爭取更大的主動權、控制權。
4.1 建立完善石油金融體系是我國石油戰略的必要條件
在石油金融化背景下,石油戰略的實施必須有金融上的保證,石油安全本質上已從原來的"儲備安全"逐漸轉變為"價格安全"。確保我國石油能源安全,就要把建立石油金融體系提高到戰略高度,爭取國際石油定價權,合理規避石油價格風險,維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鑒于石油金融的復雜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建立石油金融戰略體系:(1)把人民幣從區域推向國際,逐漸成為石油貿易計價貨幣品種之一。(2)建立以石油衍生交易為核心的多層次石油交易市場體系。(3)建立和健全政策性銀行、石油商業性銀行及相關石油產業發展基金體系。
4.2 增強中國對石油商品的話語權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大國,應依靠需求端的影響力,與同處亞洲的日本、俄羅斯 、韓國、印度等國緊密合作,讓國際石油價格定制權引導穩定預期和積極價格發現的作用。
推進國內石油交易中心建設,構建現代化石油交易平臺,吸引國際產油國來中國交易石油商品。抓住油價處于低位的機遇,全面實施低價原油戰略儲備計劃,進一步完善原油的商業儲備制度,新建或擴建原油儲備庫,積極擴張海外資源儲備能力,加快國外能源企業并購與投資的力度,鼓勵更多民營企業進入原油儲備和儲運領域。
建立和完善同國際期貨市場完全對應的石油期貨衍生應用品種,發揮區域石油能源衍生市場功能,提供石油風險管理和服務,滿足區域客戶對沖國際石油商品價格風險的需求。鼓勵國內銀行和券商等金融市場機構與國內石油能源公司合作,加大對石油衍生期貨交易的投入,有效對沖油價波動的風險。開展石油金融交易創新,抓住石油供給側低迷有利時機,引導國際石油能源市場導向中國市場。
4.3 推進石油數據與石油經濟融合
石油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世界石油能源需求與消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安全策略關注的重點由石油儲量轉向石油數據。石油勘探開發、石油開采、石油儲運、石油銷售的流程會因石油數據發生顛覆性性的改變,促進石油資源與數字信息的有效融合,整個石油行業邁入數字化與信息化的大數據階段。大數據還引起了石油企業對石油價格的重新審視,正在引發石油經濟新思維革命。大數據技術為石油企業帶來了廣度服務,讓石油戰略制定者更清楚地看到了石油市場無法揭示的細節信息,有效挖掘石油需求與大數據之間的關聯。不是尋求價格精度,而是關聯更多的開放數據,讓戰略決策者獲得更大的決策自由,可以忽略石油價格波動,而挖掘數據間相互關系,石油大數據告訴我們"石油價格是什么"而不是"石油價格為什么",要讓數據自己發聲,給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石油經濟關聯的存在,發現未來石油危機的萌芽。
4.4 深化石油能源體制改革,建設多元化供應渠道
抓住油價處于低位的有利時機,降低石油壟斷企業準入門檻和進入管制,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參與油田企業建設與合作。鼓勵民企與國內石油巨頭合作參與國際油田并購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石油布局,構建國際國內相互融通的多元化油氣資源供應渠道,保持能源資源供給的多樣性和安全性。
4.5 鼓勵跨國收購新能源生產技術
國際油價走低時,中國企業可利用國內富裕資金,低價并收購國外頁巖油氣技術、 太陽能技術、 新能源汽車技術。積極推進在頁巖油氣以及煤層氣等領域的勘探開采,依靠技術進步實現能源行業轉型,生產有競爭力的產品,推動能源結構合理調整。
當前中國經濟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正在加大風險,中國石油價格呈現低價新常態,中國石油戰略由"安全儲備"儲藏思維轉向"價格安全"的利益均衡模式。適應石油和石油資本市場變革,需要管理者把握、分析、監督和管理石油價格變動、匯率變動、利率變動帶來的全局安全風險的能力,尋求低油價的積極因素,積極面對中國石油經濟新一輪發展的機遇。
[1] 張德順,李洪濤,朱麗娜,等.大數據時代助推催化研究的新動力[C]. 中國化工學會,全國工業催化信息總站,工業催化雜志社.十一屆全國工業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出版地不祥]:[出版社不祥].2014.
(本文文獻格式:張德順 , 邢 光, 朱麗娜.石油低價時代,石油戰略新調整[J].山東化工,2016,45(24):146,153.)
2016-11-07
張德順(1973—), 本科,高級工程師,1996年07月畢業于黑龍江大學化學系高分子專業 , 研究方向:化工過程開發。
TE-9
B
1008-021X(2016)24-01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