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筑牢防線,抓好“民薪工程”
近年來,雅安市針對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這一久治不愈的“頑疾”,認真總結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的經驗教訓,深入探究農民工工資拖欠的深層次成因和癥結,以部門、企業、地方三大責任為“綱”,以執法、監管、應急、打擊為手段,建立健全欠薪治理政策體系和欠薪治理工作機制,實現了源頭治理、常態治理、系統治理、長效治理。
落實責任的核心是推動屬地政府負總責、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負責、總承包或專業承包企業工資直接支付三大責任制落地生根見效,做到責任到主體、履責不缺位。
著眼雅安地震災區的特殊形勢,全市各級政府切實承擔起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屬地管理責任,明確“誰分管、誰負責”,以黨委、政府或聯席會議或目標督查機構名義逐一明確拖欠案件“責任人”,實行“領導包案、責任到人”,及時研究對策或組織召開協調會議制定方案、籌措資金,確保拖欠案件案結事了。
同時,將“源頭性欠薪案件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處理”拓展為“凡是欠薪案件就由項目建設主管部門牽頭處理”,減少了欠薪處理環節,避免了部門相互推諉,提升欠薪處理效率,真正做到了“責、權、利”相統一。
最后,實行“包產到戶”,落實總包企業或專包企業的支付主體責任,以實名制“三表”鎖定“工資底數、民工人數、拖欠額數”,采取“設立預存賬戶”、繳納保證金、先行墊付等方式確保支付無憂。
雅安市一改常規的欠薪治理思路和辦法,將集中式治理轉變為常態化治理,實施摸底排查、日常巡查、督促檢查、重點抽查、書面審查及執法監察掌控情況,有效減輕了年終的清欠壓力。
摸底排查。摸清拖欠金額、涉及人數、拖欠原因、拖欠時段,企業有無支付能力、有無兌付方案、有無穩定預案,做到了底數清、情況細、責任明。
日常巡查。市、縣人社部門聯合相關單位,全面啟動農民工工資支付日常巡查工作,深入建筑工地實地了解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管理落實情況和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指導建設施工企業落實工資實名制發放管理。
督促檢查。加強對重點工程、重要時段、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督促檢查,對交通、房建、水利、煤炭等重點行業,在元旦、春節等時間節點加大督查力度。
重點抽查。每次開展專項檢查,都要針對拖欠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各縣(區)拖欠情況列入拖欠清單,從拖欠清單中隨機確定抽查單位。對要求不落實、管理不到位、邊清邊欠投訴多的各建筑施工企業進行重點督查。
書面審查。對施工單位每月報送的“三表”進行審查、抽查,多次出現的問題先警告后處理,直至行政處罰,防止企業作假導致問題積累難以處理。
執法監察。全年按照三個時間節點開展災后重建工程清欠專項行動、落實實名制管理情況專項行動、春節前農民工工資支付攻堅專項行動。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雅安市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
動態排查機制。堅持對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常年排查、動態掌握,做到民工工資支付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2015年首次啟用了拖欠情況和清欠情況“雙周報”制度。
情況通報機制。每次檢查或督查工作結束后,市聯席辦或市人社局都要印發通報,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分組聯系機制。印發了《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聯系縣(區)、市級部門和應急處置工作方案》,建立了市人社局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聯系縣(區)、市級部門制度,協調、配合聯系縣(區)或行業部門推動拖欠問題的解決。
分級約談機制。建立了約談下級政府、部門或企業機制,政府或主管部門領導約談施工單位負責人,督促施工企業加快兌付民工工資。
快速響應機制。暢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綠色通道,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申請仲裁案件快立、快審、快結。
應急聯動機制。建立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聯動處理工作機制,對屬地和行業交叉的工程項目,采取縣(區)+主管部門“雙管齊下、兩頭用力”的辦法,推動拖欠問題的解決。
行刑銜接機制。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欠薪逃匿等違法行為,按照有關規定責令其限期整改;對限期不改的進行行政處罰;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欠薪逃匿等違法行為,加強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局配合協調,嚴厲打擊惡意欠薪。
責任追究機制。健全問責制度,對監管責任不落實、組織工作不到位的,要嚴格責任追究。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拖欠工程款并引發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要追究項目負責人責任。
雅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陳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