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區:以高標準推動人社工作惠民生
悠悠萬事,民生為先。作為民生保障部門,2016年以來,成都市武侯區人社局按照“強基礎、盯難點、抓重點、求創新”工作思路,全力促就業、助創業、強保障、保穩定,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順利推進,多項特色創新工作受到各級好評。2016年9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長孔昌生在考察調研時,對該局超前的公共服務理念和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
國家級社保經辦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示范區初具規模。依托新政務中心完善的條件設施以及內部內控機制,以社保業務經辦“綜合柜員制”為核心,以社保、銀行一體化服務為特色亮點,進一步整合、規范、完善社保窗口經辦業務,以此帶動基層公共服務平臺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
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開局順利。著眼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借助省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工作創新改革,充分調研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研究確定相關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勞動關系綜合治理的新局面。
大病醫療引入商業保險試點。大膽借助商業保險管理經驗和手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商業保險機構,專業經辦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建立政府主導、商保經辦的管辦分離的運行機制,進一步促進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參保擴面,規范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行為,增強基金可持續支付能力。
工傷預防體系建設試點。在全區全面鋪開工傷預防康復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抓宣傳、抓培訓、抓監查、抓機制,在轄區內形成人人講安全、人人防事故的工作氛圍,努力形成“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評價”三位一體的工傷預防工作體系,切實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
社保檔案數字化管理試點。受領試點任務以來,該局著眼維護檔案信息的真實、完整、可用和安全,廣泛開展調研工作,認真研究試點方案,積極借鑒各方先進經驗,全力推進數字化檔案室建設。目前,社保數字化檔案室建設現已完成公開招標,正在建設中。
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試點。按照市局關于職稱評審社會化先行試點工作的要求,武侯區人社局認真參照上級職改部門職稱管理辦法,制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管理辦法,成立武侯區人才協會,率先在成都市范圍內實施區級自主評審教育中級職稱工作,為成都市中級職稱評審改革探索路子,經驗做法得到上級肯定。
“2016磨子橋創新創業爭霸賽”反響強烈。大賽于2016年10月落下帷幕,將創業項目與創投資本、創業政策、創業服務有效對接,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企業高管及海歸創新創業者等各類創業人才,在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形成了人才新高地。同時,引進了一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符合武侯區產業發展的項目落戶街區,形成合作和投資意向3000萬元。
“全民參保登記計劃”和換發“社會保障卡”工作穩步推進。按照戶籍屬地原則,區人社局通過加強政府統籌協調和人力財力保障,推進“全民參保計劃”登記工作和社會保障卡換發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穩步推進。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進展順利。在順利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及數據采集工作基礎上,積極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數據清理工作。同時逐步建立起符合全區實際情況,獨立于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創新改革。按照標準化、網絡化、數字化的要求,建設區級庭審集控中心,改建3個區級數字仲裁庭、1個區級數字立案室、1個區級數字調解室、1個區級數字檔案室,改建13個街道數字調解室,極大提高了調解仲裁效率。
加快推進醫療大健康云服務平臺建設。為應對社會老齡化問題,區人社局牽頭開展區別傳統醫養結合概念,基于“互聯網+醫養結合”項目的破題和實踐,積極探索醫療大健康云服務平臺建設,先后與IBM公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單位,就醫養結合項目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和合作洽談,并成功實現招大引強,多個世界500強企業已簽約或正洽談落戶武侯。
成都市武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