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娓娓(上海)
美國住宅小區沒有圍墻
文/高娓娓(上海)
最近,國內對“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這一政策議論紛紛。其中也有文章提到這一政策是借鑒歐美的做法,讓城市道路更能得到有效利用。今天就跟大家談談我在美國看到的小區的情況。
美國的住宅區以別墅為主,但無論是聯排別墅(townhouse),還是獨棟別墅(house),住所外面通常都是一片草坪,草坪外面就是馬路。別墅區屬于開放式街區,直接與外界相連。
其實,美國住宅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圍墻。即使是成片開發的小區,與國內類似的公寓樓也不會有圍墻,雖然你可以明顯感覺到你進入了一個“小區”(因為周圍房子都一樣),但是小區里的道路是開放的,都有正規路名,社會車輛可通行而過。
與國內成片式開發的小區大院不同,在紐約,整個曼哈頓幾乎沒有任何的大院和小區。很多小街因為主要是住宅樓,所以比較安靜。你可能想象不到,在曼哈頓這樣一個號稱世界中心的地方,隱藏著許多這樣幽靜的小街,但出門走幾步,很快又重新進入了繁華喧囂的鬧市。大概這也算是一種大隱隱于市吧。
還有大學,美國的大學也大都與社區融為一體。例如哈佛、耶魯、位于華盛頓市區的喬治敦大學和喬治·華盛頓大學、位于曼哈頓中央的紐約大學,本身就是社區的一部分,沒有大門的概念,自然更找不到圍墻的蹤跡,可能街左邊是政治系,街右邊是圖書館,大學的道路,本身就是城市道路體系的一部分。
美國的小區沒有圍墻,不似國內房門—樓門—小區門的層層隔障,在這里,出了房門就與城市零距離接觸。晨起日落與街對面友鄰微笑問好,人與人之間善意交流,這是美國簡單本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