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單元自測
突破文言文學習“四法”
王玉華
名師簡介
本篇“名師導學”配合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習
王玉華:中學高級教師,泰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從事中學語文教學20多年,致力于“詩性體驗”語文教學研究。有50多篇教學論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刊物上發表,10多篇論文獲國家及省市級獎項,主持及參與5項省市級立項課題,主編及參編《經典誦讀》《課外美文》和作文類教輔資料5本。多次參與蘇!!教版語文教學參考書的編寫工作。開設市級以上公開課、講座及參加教學競賽近10次。現任教于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級中學。
同學們,常言說,沒有科學的方法來指導學習,就猶如航船行駛沒有舵和指南針一樣,文言文學習更是這樣。因此,老師想跟大家來談談,怎樣使用最常見的四種文言文學習方法,突破本單元經典詩文的四“點”內容。
六篇詩文,雖然內容各不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即要求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曹劌論戰》借寫戰前對備戰條件的評論和戰后對取勝原因的分析,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指揮上的杰出謀略;《鄒忌諷齊王納諫》以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國君要廣開言路,以此興國;《魚我所欲也》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闡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人處困境能激發斗志和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規勸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志,表達了自己對先帝感恩圖報的一片深情;《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敘寫了大風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詩人難眠的情景,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對以上篇目,同學們可以用“讀”這種基本學習方式,先逐字逐句地讀懂,再通過反復讀增強對古代漢語的理解能力,通過背誦全文或經典片段增強語感。在讀的過程中,要借助作者生平、寫作背景,能知人論世地解讀經典,了解古人的社會理想、抱負和頑強的精神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
本單元的重點體現在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知識重點在于常用實詞的意義、常用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以及部分文言句式的特點。同學們可以在翻譯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數量的文言常用實詞和虛詞詞匯,對實詞中的幾種特殊情況,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進行梳理歸類;對幾種常用的虛詞,如“之、其、而、以、乃、焉、于、則”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義,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對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裝句、判斷句、被動句、固定結構句等,則要梳理和掌握它們的特點,以便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走近作家,走進作品,體味、評價其所折射出的閃光思想。
本單元的難點,除了文言詞句理解、重點篇目的背誦等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之外,還有文言文敘事和描寫語言的賞析。如《曹劌論戰》,緊扣“論戰”,以莊公的“鄙”襯托出曹劌的“遠謀”,對曹劌的言論寫得詳細,而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搏殺寫得極略,可謂剪裁精當,詳略得當。《鄒忌諷齊王納諫》《〈孟子〉二章》則以設喻、對比等論證方法論述道理,體現了高超的論述藝術。《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服”“窺”“問”這些細節動作,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鄒忌瞬間復雜的內心活動。同學們可以通過深讀文本,賞析這些文言篇目的藝術手法、語言特征,提高語言素養。
學習古詩文的目的在于逐步培養語言感受能力,增進文化認同意識。一方面,同學們要獲得初步讀懂文言文的能力,積累一定的語感,打下扎實的語言文字基礎;另一方面,也要學會鑒賞和評價古代文學作品,領會作品豐富的思想內涵。對此,同學們要通過自己的領悟,拓展文言文學習的空間,形成閱讀遷移能力。古詩文的常見考點有文學常識、名句默寫、文言文閱讀理解及詩歌欣賞等,題型有選擇、填空、簡答等,同學們可以在訓練中好好領會。
責任編輯:朱明明 email:253619518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