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不是巴西的解藥
過快地削減赤字對巴西來說是極其痛苦的,巴西人更想要的是公共服務,而不是減少
里約奧運曲終人散,雖然各類不如意事時有發生,但這原本是歷屆奧運的常態。或許這屆奧運不能如已故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口頭禪所云,是“歷屆最好的”,但也遠不至于應驗某些預言家所言,成為“有史以來最差的”。
重大體育賽事通常被視為提振一國經濟的方式。然而,理論上,這種提振效應可能針對小型經濟體。后奧運時代,巴西經濟能否因此而走上轉折點,尚不明朗。
當地時間8月5日,首屆在南美洲舉辦的奧運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開幕。里約從1960年代開始的衰退至今仍未停止,即使能主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也難以為城市帶來全面的復興。
巴西正經歷一場嚴重的衰退,里約是混亂的暴風眼之一:它只是看上去很美。
7年前贏得奧運主辦權時,里約“非凡之城”(cidade maravilhosa)的名號看上去實至名歸。當時,暴力犯罪已經連續十年下降;全球石油需求與巴西豐富的近海儲備推動著里約州經濟蓬勃發展。組織者宣稱,奧運會將向世界展示一座繁榮、充滿自信的城市。
此次里約奧運會場館的建設成本主要由私營部門承擔,且低于以往主辦城市的平均開支。伴隨運動員和50萬游客在比賽結束后離開里約,民眾卻將繼續面對現實。對650萬里約居民來說,這次賽事無論如何,都很難扭轉城市長期以來的衰落勢頭。
據本土調查機構Rio Como Vamos 2015年9月的民調數據,56%的里約人想離開這里,這一比例在2011年僅為27%。不滿情緒的根源從1960年代就開始醞釀,當時巴西聯邦政府遷往新的人造首都巴西利亞。40年前,里約的工業領導地位已經被空間更大、移民更多的圣保羅取代。到1980年代,幾乎所有聯邦機構都已離開里約,財政部門此后也撤離。金融業離去留下的空白至今難以填補。巨量海底油藏的發現曾經短暫地提振過里約經濟,但低油價與巴西國家石油丑聞很快斷送了行業的前途。目前四分之一里約年輕人在酒吧、餐館工作。里約州在服務業與基礎建設方面的投入太少,無法促進投資或改善福利。
里約城各區之間的貧富分化極為嚴重,所有人都對犯罪心懷恐懼。因為經濟繁榮和執法改善,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里約的暴力犯罪率持續下降,這也全面減少了南部巴西的犯罪率。從2008年開始,里約州州政府向38個貧民窟派出特勤隊,打擊販毒團伙,并建立起“治安維持部隊”(UPP)維持秩序。暴力犯罪率在2009年到2012年間下降了一半,但此后陷入停滯,UPP激進的擴張讓警方與社區關系愈發緊張。奧運似乎也并沒有使里約的暴力陰影散去。
“里約人”過去曾寄希望于奧運會能成為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催化劑,他們的政府確實滿足了一部分期望。市長愛德華多?帕伊斯(Eduardo Paes)將健康與教育開支提高到了以往的三倍。他雇傭了43000名教師與21000名醫護工作者,其中80%的人在城市西部與北部的貧困區域工作。在他任內,擁有家庭醫生的人口數量從2009年的32.9萬人上升到了440萬人,享受公共交通的人口從18%上升到63%。他承認,奧運會為推進這些工作提供了“借口”。相關建設讓里約在舉國衰退的大環境下實現了本地經濟的增長,也讓里約人的收入在全國平均收入下降期間上升。
一屆成功的奧運會可能讓里約從低迷的情緒中重新振奮起來,但還不足以恢復城市的經濟活力。宏大的場面會吸引游客前來,但要讓他們愿意久留,還需要進一步改善這里的治安執法、財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才行。在作出這些努力之前,里約還不能被稱作一座偉大的城市——它擁有的只是美麗的布景。
最新數據顯示,巴西國內失業人數目前已達到1160萬,失業率高達11.6%,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第二季度巴西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萎縮0.6%,同比萎縮3.8%,這是巴西經濟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而此前九個季度,巴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下跌9.7%。下滑幅度超過1980年代巴西人抗擊高通脹時所謂“失落的十年”,當時經濟下滑了7.6%。
各個階層的人民對整個政治體系怒不可遏,尤其當失業率從2014年底的6.5%攀升至11.6%。去年超過170萬巴西人丟掉工作,在這種背景下,米歇爾?特梅爾登臺。
8月31日,巴西參議院最終表決通過總統彈劾案,迪爾瑪?羅塞夫被罷免總統職務,代總統特梅爾正式成為總統。彈劾羅塞夫結束了左翼政黨工人黨對這個拉美最大國家近14年的統治。人們歷經10個月動蕩,這個深陷經濟衰退的新興大國似乎迎來了歷史性時刻。
隨即,金融市場表現信心增強,巴西雷亞爾匯率不跌反漲,政府債券違約的保險成本下降了四分之一。總統更迭進一步被業內人士視為經濟政策重大轉向鋪平道路,雷亞爾守住了漲幅。盡管巴西政局動蕩,但巴西貨幣雷亞爾今年仍躋身表現最好的世界主要貨幣中之列。
此外,巴西央行8月31日決定,連續第九次維持指標利率不變,但暗示如果高通脹情況消退,今年稍晚有可能降息。
該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全票通過上述決定,維持指標利率Selic在14.25%不變,為2006年7月以來最高。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歸咎于羅塞夫,在2011年至2014年的第一個任期時間內,面對10%的通脹率,她過早地敦促銀行放寬貨幣政策。目前巴西借貸成本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是最高的。
專家表示,新政府追求更多的技術專家治國的可能性在增加。由于特梅爾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和務實的立法者,會通過一些市場化的改革。然而對于特梅爾而言,就任后巴西經濟依然面臨極大的壓力。
特梅爾表示,要推動一系列經濟改革,包括國有公司私有化、限制公共支出、勞工政策和稅務制度以及改革社會福利。其中包括徹底改革養老制度,目前這一制度允許巴西人平均54歲退休;以及20年實際凍結公共支出。
然而這些任務沒有一項是容易的。一方面,目前巴西財政失衡,收緊公共開支必然將影響政府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如果操作失當,不僅將失去中產階級的支持,而且很容易得罪工會組織。另一方面,鑒于特梅爾在2018年底大選之前只有兩年任期,真正進入勞工等深水區改革“非常不現實”。此外,這些改革都需要修改憲法,需要3/5多數國會兩院通過,在目前總統彈劾過程中將停滯不前。
許多分析人士表示,減少預算的舉措僅能緩解政府赤字的惡劣狀況,約僅占GDP的2%。根據凍結支出的計劃,政府在2021年之前不會實現基本盈余,且預計在2020年代早期,政府的公共債務將達到GDP的90%。雖然這種措施或許可以避免災難,但它仍將抑制巴西應對經濟沖擊的能力,例如國內經濟驟停或國外投資者的突然擔憂。
實際上,過快地削減赤字對巴西來說是極其痛苦的。巴西人更想要的是公共服務,而不是削減。7月份的一項調查發現,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三分之一的巴西人因為經濟困難已經放棄私人健康保險,他們現在依賴于公共診所。大約有14%的父母說他們將孩子從付費學校中接回來了。投資銀行高盛集團阿爾貝托?拉莫斯表示,浪費性支出可以在不傷害普通巴西人的前提下削減。
巴西緊縮新政來襲,中國資金面臨新機遇。
據統計,2016年1月至7月間,巴西從中國收到的資金已超過100億美元。“中國公司希望在全球搞投資,而不僅僅是在巴西。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投資的優先考慮選項已經確定了下來。”中國巴西商會執行秘書羅伯托?芬特表示。
中國高度依賴食品進口。因此,中國對巴西的農業企業有很大興趣,但這并不是中國唯一關心的,中國對巴西的基礎設施項目也表現出興趣,這些基礎設施能夠幫助將農產品出口至中國。此外,中國最近在巴西主要的投資領域還包括電力和石油產業。
據報道,巴西銀行業也是中國投資者積極參與的投資領域。芬特說:“銀行業和貿易相關。因此,一些中國銀行已經在巴西設立分支,積極參與巴西銀行業。”
基于目前巴西公共和私人投資正經歷危機,中國在巴西有著非常廣泛的投資組合,將符合兩國利益。
(陳怡璇編譯自《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