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和遜(上海)
?
保護優秀老建筑是普世文明
文/蕭和遜(上海)
西方人有一個珍惜保護古跡和文物的心理和習慣,即一所房子能不拆就不拆,即使它不是什么文物,對一條街的居民或一家人來說,也仍有它的紀念意義。因為不輕易建,也不輕易拆,所以這些城市的特點得以保存和延續。例如,布拉格和布達佩斯是歐洲少有的幾百年來保存完好的城市。布拉格不大,城內全都是幾百年前的建筑,羅馬、哥特、巴洛克風格的應有盡有,一眼望去都是紅色的屋頂和淺色的墻,怎么看都是油畫上的風景。比起布拉格的秀逸,布達佩斯更壯闊,有些帝王氣象,畢竟這里是布斯堡王朝政府的所在地。二戰后七十年間,執政的各黨派雖然政見不同,卻都非常明智,從未大拆大建,所以在今天我們看到的還是一片古老而自然的美景。
為了保護傳統建筑,匈牙利法律規定滿50年的建筑不準拆遷。法國對有20年歷史的或在國內外有過影響的場所,都被政府設立標記予以保護。鳥瞰巴黎,并無太多的高樓,散布的傳統建筑以及合理的布局,使得這座城市呈現出獨有的文化韻味。在歐洲國家,百年以上的老宅比比皆是,許多老住宅用醒目的阿拉伯數字標注著建造年代,說明當時的建造者。
建筑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它承載的歷史紀念和城市文化造就了建筑歷史文化價值,這是吸引人們熱愛城市、在城市居住的重要因素。我國有不少城市曾在一個時期大拆大建,雖然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城市的痕跡被抹去了,城市的記憶被割裂了,鄉愁再難以尋找。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日前,有關方面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海對歷史建筑要做到成片保護、最嚴厲地保護,堅決落實不拆的原則。廣大市民要做歷史建筑保護的“啄木鳥”,有任何異動均可向政府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