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澍若
?
郭貓兒(節選)
鄭澍若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
庚申(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揚州,一友挾①貓兒同至寓。比②晚酒酣,郭起請奏薄技,于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少之,其父來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宰豬矣。”始知其為屠門也。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奪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③剝聲,歷歷不爽也。父謂子:“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買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④然一聲,四座俱寂。
(選自《清代筆記小說類編·奇異卷》,黃山書社1994年)注釋:①挾:邀請,偕同。②比:及,到。③燖(xún):用熱水燙后去毛。④砉(huā):擬聲詞,嘩的一聲,常用來形容動作迅速的聲音。
鑒賞空間
林嗣環的《口技》與本文都是通過口技表演者精湛的表演,表現了民間口技人高超的技藝。《口技》一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既有直接寫口技者表演內容的語段,也有通過賓客的反應間接地表現口技者的高超技藝的文字;而本文正面描寫較多,作者用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刻畫了表演者模仿各種聲音的情景,側面烘托較少。
[讀有所思]
本文口技表演者模擬了哪幾種聲音?請簡要概括。(朱雙娣/設計)
單元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