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勞智芹(上海)
?
為什么仍在一線城市鼓吹“投資購房”?
文/勞智芹(上海)
經濟學者杜猛對《中國房地產報》記者說,未來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將是“冰火兩重天”,區域性變化會更強,房價會嚴重分化。對此,他對在一線城市投資購房提出五個原則:一是買近不買遠(買市區的交通便利的房子而不買交通不便的郊區房);二是買舊不買新(買二手房而不買新建房,這是因為一線城市近兩年的房價非常高,不如買價格合適的二手房);三是買小不買大(買面積小的房子而不買面積大的房子);四是買低不買高(買價格低的房子而不買高價房);五是買住宅不買商住(買70年土地使用權的住宅而不買僅50年土地使用權的商住房)。
以上觀點是否正確,筆者以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住宅剛性需求型的購房人而言,這五條原則是值得參考的。因為住房剛性需求者一般是初次購房者,無論是銀行積蓄還是職業收入,都不能滿足購買大房型、高價房的條件。從住房梯次消費的角度看,適當降低對住宅條件的追求,無論是用買二手房還是租賃住房來實現居住目的,都是明智的選擇。問題在于為什么至今仍然還有不少專家和媒體在鼓吹“投資購房”?實踐已經證明了“投資購房”在房地產市場中所起的負面效應。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盡管住房確實有投資增值的功能,但是住房最基本的功能是滿足居住。一線城市至今都沒有放松“限購”政策,其目的就是滿足人們合理的住房需求,遏制投機、投資購房。三、四線城市即使要去庫存,也要根據“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杠桿去庫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觀、地方為主體的差別化調控政策”的精神貫徹實施。